做還是不做?胃鏡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在魔術表演中,有一項「絕活」特別吸引大家的眼球——「口吞長劍」。不過既然說到是表演,也就意味著「演」得成分要更大一些,演得功夫是否到位直接決定觀眾們能不能「信以為然」。恍惚之間,我們發現這項「吞劍」的魔術表演和一項醫學檢查有些相像,那就是讓人望而生畏、聞之色變的的胃鏡檢查。其實想告訴大家,胃鏡真的沒有那麼讓人害怕!
近日,浙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鄭培奮主任醫師受邀參加浙江之聲攜手全省知名醫院共同打造的健康互動類節目《大醫生來了》,為廣大朋友科普有關腰椎健康的問題。小編精心為大家節選了節目中的精彩問答,帶領大家來一起科學認識胃鏡檢查。
大醫生
鄭培奮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浙江醫院消化內科、營養科、消化內窺鏡室主任。兼任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流行病學與疾病預防分會常委,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營養學分會副主委,浙江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浙江省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委員,浙江省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營養學會營養健康管理分會委員。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擅長食管、胃腸、肝膽及胰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精通消化道內窺鏡的檢查及治療。近年來從事老年患者臨床營養治療、慢性疾病的營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擅長老年消化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營養干預及治療,承擔省部級、廳級多項科研項目,期間發表論文多篇,主編營養相關書籍2本。
專家門診時間:
靈隱院區:周一下午
三墩院區:周五上午
名醫門診時間:周四下午
問題1:據說胃鏡已經有150年的歷史,當時一位德國醫生研發胃鏡的靈感還真是源於古老的吞劍術。能不能先幫我們介紹一下胃鏡的起源。
鄭培奮:胃鏡的歷史只有不到150年。在這150年里,胃鏡的發展只有兩個目的,第一,不斷提高檢查的清晰度和精確度,發現更早期的、更微小的病變;第二,盡量減少被檢查患者的痛苦。
公認的胃鏡發明者是德國醫生庫斯莫爾,1868年他在觀看街頭吞劍表演受到啟發,發明了最早期的觀察胃部的設備,一根長金屬管,末端裝有鏡子,並為一名街頭表演者進行胃部檢查。雖然這一壯舉因為照明不足而未能成功,但這項舉動讓他成為世界首位將內窺鏡用於胃部檢查的人,從而也正式開啟了胃鏡的進化之旅。這款胃鏡的鼻祖有兩個最顯著的弱點,第一是蠟燭或煤油燈的光源太弱,無法滿足檢查的需要,其次是硬質的鏡身大大增加了檢查的痛苦,而且也容易造成消化道的穿孔。
隨著工業革命和科學的發展,首先解決的是光源問題,開始人們改進的光源是通過將鉑絲環進行加熱產生光亮,後來愛迪生髮明燈泡之後人們利用白熾燈對胃腔進行照明,可想而知當時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是燙傷,人們不得不通過冷水在胃鏡的管道內循環來進行降溫。
另一方面,如何改善胃鏡的柔軟性從而減輕痛苦和改善觀察範圍是也是一個重要的改進。1932年,德國人Wolf和Schindler合作研製出第一個半屈曲式胃鏡,前端具有可屈性,可在胃內的彎曲30度到40度,使醫生能清晰地觀察胃粘膜圖像。隨著照相機的發展,1950年,日本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胃內照相機,被視為軟式胃鏡的雛形。1953年,對於內鏡來說一個重要的發明出現了,那就是了光導纖維技術。3年後,美國人Hirschowitz成功研製了光導纖維內鏡。這種胃鏡的鏡身更加柔軟,可在患者胃部迴轉自如,容易接近目標,沒有盲區,病人的檢查痛苦也減輕了不少。而由於採用外部光源,使檢查亮度增加,顯示清晰。1985年,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微型圖像感測技術替代了此前的光導纖維成像術,並研發出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電子內窺鏡。主要依賴於內鏡前端裝備的微型圖像感測器,這個感測器就像一台微型數碼攝像機,可以將經過處理後的圖像顯示在電子監視器的屏幕上。相比以前的纖維鏡,電子內窺鏡所呈現的圖像更加清晰,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
問題2:其實大家對胃鏡的概念並不陌生,因為他可以直接檢查出胃部里的病變,像胃炎、胃潰瘍等等。除此之外,胃鏡還可以在醫生手中發揮哪些神器的作用?
鄭培奮:一般胃鏡長度1米,有多種型號。它可以從會厭部、食管的開口部,一直看到十二指腸。這些部位有病如炎症、糜爛、潰瘍、出血、靜脈曲張、血管瘤、腫瘤(良性或惡性)粘膜萎縮、胃腸憩室、壁彈性、胃上口賁門、胃的下口幽門口閉開是否正常,有無十二指腸液從胃下口幽門返流到胃。可以對可疑病灶進行染色放大觀察,甚至可以加做超聲探頭進行層次結構的分辨,並通過活檢取得粘膜進行顯微鏡下觀察。出血者不僅可以急診做胃鏡檢查出血部位和性質,而且也可以通過胃鏡給葯止血。有息肉等,還可以進行內鏡下切除,避免外科開刀。
問題3:胃鏡檢查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剛剛我們還說「讓人望而生畏、聞之色變」,胃鏡檢查真有那麼可怕嗎?
鄭培奮:胃鏡檢查是利用一條直徑約一公分的黑色塑膠包裹導光纖維的細長管子,前端裝有內視鏡由嘴中伸入受檢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藉由光源器所發出之強光,經由導光纖維可使光轉彎,讓醫師從另一端清楚地觀察各部位的健康狀況。必要時,可由胃鏡上的小洞伸入夾子做切片檢查。全程檢查時間約5~10分鐘。
當醫師把胃鏡由受檢者口中所含的塑膠器伸入時,這時多有噁心感,應全身放鬆,當噁心明顯時,或稍做吞咽動作,食管上口隨之呈開放狀、醫生會在開放的瞬間順著開口將胃鏡插進食道。在通過喉嚨時會有數秒感覺疼痛,想嘔吐,這是胃鏡檢查時較不舒服的時刻。當醫師在做診斷時,不要做吞咽動作,而應改由鼻子吸氣,口中緩緩吐氣,以便檢查順利完成。有些人會因空氣隨管子進入胃中,而感覺脹氣,噁心。如果感覺疼痛不適,請向醫護人員打個手勢,千萬別抓住管子或發出聲音。檢查後2小時內勿進食,若喉嚨沒有感覺不舒服,可先喝水;若無嗆到,就可先進食軟性食物,以免粗糙食物使食道或胃造成出血。有些人會有短暫的喉嚨痛,異物感,通常1至2天就可恢復。 有的人配合欠佳時常常感到很痛苦。其實放鬆心態,在醫生和助手的指導下配合檢查,胃鏡並不有那麼可怕。
問題4:一般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胃鏡檢查?
鄭培奮:首先,有上消化道癥狀,包括上腹不適、脹、痛、胃灼熱及反酸、吞咽不適、哽噎、噯氣、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體重下降、貧血等等。其次ct、鋇餐不能確定病變或癥狀與檢查結果不符者也需要做胃鏡檢查;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前者可行急診胃鏡檢查,以確定病因並進行止血治療;須隨訪的病變,如潰瘍病、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術後胃出現癥狀等;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發區)的普查;適於胃鏡下治療者,如胃內異物、胃息肉、食管賁門狹窄、早期食管癌/胃癌等。
問題5:哪些人群最好能每年能做一次胃鏡檢查?
鄭培奮:無論是否屬於胃癌高發人群,建議每人在40歲後,都應該做一次胃鏡檢查,胃鏡檢查並非需要年年做,第一年若沒有事,則可隔2~3年再查。但是對於有中重度萎縮或伴有中重度腸化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胃癌高風險,需要1年左右隨訪一次,不伴有腸化生或上皮內瘤變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可酌情內鏡和病理 隨訪。伴有低級別上皮內瘤變並證實此標本並非來源於癌旁者,根據內鏡和臨床情況縮短至6個月左右隨訪一次;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需立即 確認,證實後行內鏡下治療或手術治療。
編輯:俊 審核:婧
整理采寫:宣傳中心郭俊
※注意!這個疾病不再專屬老人,帕金森開始「低齡化」
※那些舌尖上的野味,就該這麼吃!
TAG:浙江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