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項羽和劉邦死前都信「天命」?

為何項羽和劉邦死前都信「天命」?

劉邦大敗項羽後,曾在洛陽南宮擺酒,與群臣總結項負劉勝的原因。

這時候的劉邦,把項負劉勝的原因總結為大家一起奮鬥的結果,劉邦說——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這段話非常地出名,經常被人引用來引用去,既用以說明張良、蕭何、韓信乃當時難得一見的大才,又用以說明劉邦的知人善任。

但當我們把《史記》翻到《高祖本紀》的上一章,也就是項羽和項羽所創立的楚國的傳記《項羽本紀》,在《項羽本紀》這一章,我們很容易看到,項羽並不認為自己的失敗在於自己不會用人,在項羽看來,項羽的失敗,非人力,乃天命,項羽說——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對於項羽的言辭,司馬遷給予激烈的批評。可弔詭的事是劉邦臨死前的總結,竟與項羽的看法一模一樣,劉邦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實乃天命,而非自己多麼地優秀,劉邦說——

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劉邦的意思很明確,自己出身普通,非有尺寸之勢可依傍,但竟在秦末的群雄逐鹿中勝出,其他膽敢起兵反自己的,也被自己一一鎮壓,這絕非人力所及,實乃天命。

為什麼在生命的盡頭,項羽和劉邦,這一對兒曾花五年時間決一雌雄的把兄弟,竟把勝負的原因都歸因於天?

其實,也好理解。

帝王與普通人不同,帝王是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職業。

對於咱們普通人來說,只要邦有道,只有沒有天災人禍,我們好好努力,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日子總會越過越好,人生總是有個盼頭,我們的人生,我們自己做主。

但帝王則不同,他們既要擊敗對手,還有防範屬下。

擊敗對手,既要靠政治手段,還要靠戰爭手段,政治手段也要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

所以,歸根結底,擊敗對手的關鍵在於軍事實力。

但是,戰場上,槍炮無眼,無論你是多麼高級的指揮官,都有可能被流矢射中,然後掛掉。活下來的,都是運氣好的。

可什麼是運氣呢?運氣不就是天命嗎?

彭城之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救了劉邦,這不是天命,是什麼呢?征討英布,為流矢射中,這不是命運,是什麼呢?中流矢的那一刻,劉邦就懂了,天要收他,天要讓他卸任帝王,讓他去另一個世界與早已等候多年的項羽繼續快意恩仇,所以劉邦說——

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遙望燕園 的精彩文章:

被稱為謀聖,張良為劉邦出過很多計策,哪些計策最有意義呢?
呂雉被抓到項羽軍營三年,過什麼樣的日子,還有清白嗎?

TAG:遙望燕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