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悲劇之一:兵敗原因到底是天命還是人事?
文/王美妮
(項羽和虞姬)
【作者簡介】王美妮,女,陝西人,中學語文教師。喜歡文字的溫度與靈性,借文字追尋生活的詩意與遠方。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一)戰場上的項羽會有怎樣的風采
歷史從未否認,項羽是一個英雄。
「千兵易得,一將難求」,項羽本人首先是一員猛將。《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身高八尺有餘,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吳中當地的年輕人都很懼怕他。
戰場上的項羽會有怎樣的風采呢?
項羽在垓下被諸侯軍層層包圍時,四面皆楚歌。項羽於是引兵突圍,到東城時,僅剩二十八名隨從,而追趕的漢軍則有幾千人。項羽自料難以逃出,於是決定為手下士兵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且要三次戰勝敵軍,以此來證明自己失敗的原因是上天要滅亡他,絕不是作戰的過錯。
且看項羽這三次行動如何。
第一次,項王對騎兵們說:「吾為公取彼一將。」於是項王高聲呼喊著沖了下去,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這「一將」可謂斬得輕輕鬆鬆,易如反掌。
第二次,漢軍騎兵將領赤泉侯楊喜,在後面追趕項王,項羽瞪大眼睛呵斥了赤泉侯一下,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嚇壞了,倒退了好幾里。
第三次,項王與他的騎兵在三處會合了,漢軍不知項王的去向,就把部隊分為三路,再次包圍上來。「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項羽再次騎馬沖了出去,又手起刀落,斬殺了漢軍一名都尉,殺了上百個漢兵。三戰三捷之後,項羽聚攏手下的騎兵檢查人數,結果僅僅損失了兩個人。
(《楚漢傳奇》中的項羽)
在雙方兵力懸殊,身陷重重包圍,敵軍緊追不捨的危機情況下,項羽臨危不懼,三次行動,每一次都能給敵軍有效的打擊,沒有絲毫兵敗的絕望。漢將赤泉侯的慌亂與漢軍面對項羽的恐懼退避,強烈的反襯出項羽以一敵百,驍勇善戰的英雄神勇。
這就是項羽。
楚秦巨鹿之戰,堪稱體現項羽傑出軍事指揮才能的經典戰例,在項羽短暫的一生中,該次戰役算是一座輝煌山峰,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下了作戰的精彩過程,並由此產生了成語「破釜沉舟」。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這一仗,楚軍戰士置之死地而後生,個個決一死戰,威風凜凜,所向披靡。項羽的精心策劃,極大地激發了戰士的求生欲,使軍隊爆發出強大的作戰力,大敗秦軍,援救了鉅鹿,也奠定了項羽在諸侯軍當中無人能及的威望與地位。
秦末大亂,群雄逐鹿,項羽以一己之力起步,無背景,無兵力,然而只三年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自號為「霸王」。而秦朝的統一,從秦孝公算起,五代人用了上百年的時間,才締造出統一天下的大秦帝國。所以司馬遷說,近古以來像項羽這樣的人還不曾有過。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平定天下,非凡人所為,唯英雄所創。
如此看來,項羽個人「力能拔山」,領兵打仗所向披靡,統一天下似乎也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項羽回顧自己起兵經歷時感慨地說:我起兵八年,親身參加七十多次戰鬥,抵抗我的人都被打敗,打擊我的人都臣服於我,未曾戰敗過,然後才霸有天下。
項羽,的確是一位英雄!
(《鴻門宴》中的項羽和虞姬)
(二)項羽兵敗原因到底是天命還是人事?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有席捲包舉之勢,然而起兵三年奪取的天下,緣何五年之後兵敗劉邦,最終落得個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的下場呢?
項羽垓下被圍時,曾把自身的失敗歸咎於天意,他說「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而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中說:「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項羽兵敗原因到底是天命還是人事?
韓信在與劉邦的對話中,對項羽有這樣一段評價。
韓信說:「大王(劉邦)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
劉邦沉默了好長時間,說:「不如項王。」
(劉邦)
韓信拜了兩拜,贊成地說:「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項王震怒咆哮時,嚇得千百人不敢稍動,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裡玩磨的失去了稜角,捨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回去驅逐自己的國君,佔據了好的地方自立為王。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如今大王果真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就能戰勝項王。」(《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
高祖劉邦曾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高祖說:「列侯和各位將領,你們不能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什麼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麼呢?」
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別人;項羽仁厚而且愛護別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有功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高祖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項羽雖然有一位范增卻不信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蕭何)
司馬遷認為,項羽自誇戰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項羽認為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結果五年之間終於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史記?項羽本紀》)
韓信、劉邦、司馬遷三人對項羽的臧否基本一致:項羽只逞個人之能,不善用人,不能發揮人才優勢;項羽不能大方地封賞有功的臣子,導致眾叛親離;項羽沒有好眼光,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定都彭城;項羽性情殘暴,恣意破壞,失去民心。
由此可見,項羽的失敗,並非「天命」,而是「人事」!
(《楚漢傳奇》中的項羽和虞姬)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紅樓夢》里一個板兒,羞殺了多少權貴?
※《獨孤天下》:女生為何那麼喜歡獨孤伽羅?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