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培養了一個皇帝,死後卻被抄家,家人餓死府中,親信冤死獄中

此人培養了一個皇帝,死後卻被抄家,家人餓死府中,親信冤死獄中

從中國古代歷史來看,皇帝和大臣們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皇帝一般都喜歡任用有兩把刷子的人來輔佐自己,這樣可以讓自己在政治上能少犯一些錯誤。

可是如果大臣太多於能幹,就會引起君王的猜忌,再加上有小人從中誹謗,君王多半就動了肝火,半推半就便會把自己當初一手扶植起來的臣子給除去。

而這個的時候大臣往往手握重權,和他們往來的人物眾多,皇帝就要挨個排查。

抱著寧可錯殺一個,也不要放過一個的心態,也要把他們全部都拿下。所以每逢皇帝要找一個大臣的麻煩,朝局上就會有一場大洗牌。

明朝的張居正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和他的名字一樣,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皇帝,奉獻給了國家,然而,他卻受到了嚴重的侮辱和誹謗。

直到他死後多年,名譽才被後人恢復過來,但是,他的後人們所遭受的災難,遠遠不是洗清罪名所能夠彌補的。而且張居正家族所受到的創傷,時間也沒有辦法撫平。

張居正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內閣首輔大臣,在萬曆還年幼的時候就一直在他的身邊輔佐。因為皇帝年幼,所以他身邊心懷叵測的人太多了,有不少人都覺得幼兒的萬曆比較好控制,也更好拿捏,本來想要利用這小皇帝一番,但是都被張居正給擋回去了。

由於萬曆年齡太小不能親政,所以朝政上的事情都交由張居正打理。張居正不僅要負責朝堂的大大小小的事務,還要辛辛苦苦地教導小皇帝,畢竟,這天下還是他的,朝代要想穩定地發展下去,小皇帝必須要變強。

張居正身兼數職,從權利的角度上來說,他手裡的權利早就已經超越了皇帝,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一把手,不過,這樣的他也獲得了不少的猜忌。

有人勸他,與其努力扶持一個小皇帝,還不如趁著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時候,趕緊把皇帝趕下台,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位置做得穩固。而張居正不幹這樣的事情,他一點忤逆的事情都不想做,只想靜下心來輔佐好皇帝。

萬曆也很信任張居正,在皇帝的支持下張居正對明朝進行了改革,他用五年改革政治,用五年改革經濟,持續了十年之久。一舉扭轉了前朝衰敗的趨勢,正是這次改革把當時的明朝經濟擺在了世界的重要位置。

張居正不僅忠心,而是十分勤奮,可以說是獨攬大權,萬曆幾乎沒有插手的餘地。而萬曆年少,什麼不用管才樂得清閑。

但是,隨著萬曆皇帝的長大,漸漸明白了張居正權力過大,有可能危及自己的政權。這本該是自己的權力現在卻被他人掌控,急於收回皇權的萬曆不免與張居正有了矛盾。

再加上張居正多年來對萬曆十分嚴格,所以萬曆對他逐漸反感,這種不滿的情緒日積月累也就轉化成了仇恨。

此時張居正的位置固若磐石,萬曆想要扳倒他幾乎沒有可能。但不久之後張居正就病倒了,御醫束手無策,就這樣張居正因病去世風光大葬。

兩年後萬曆開始對張居正報復,他指責張居正對國家不忠,藐視皇權,欺上瞞下,擅權亂政。張居正的親信也被削職逮捕,有的流放邊疆,有的冤死獄中。

張居正的家人自然逃不過劫數,萬曆下令抄了他的家,抄家時張府很多人沒能及時逃走被封死在府中,大多被活活餓死。

一代賢臣為國任勞任怨居然落得如此下場,死後的張居正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親手培養的皇帝會無情的制裁他的家人。

值得欣慰的是,張居正後來得到了平反,還了他一個公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幽默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說:孟子之言對朝政不利,不配留在孔廟接受百姓供奉
朱棣調集十萬精銳,亮出多種火器陣戰,各國使者看的冷汗直流

TAG:幽默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