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北京土語註解:僧前、道後、俗兩邊兒

老北京土語註解:僧前、道後、俗兩邊兒

僧前、道後、俗兩邊兒

僧前、道後、俗兩邊兒,是剃頭匠們業內的規矩。

僧前——給和尚剃頭,一定要從天靈蓋兒與腦門子銜接處下手,不能逮哪兒從哪兒下手。

據說佛祖點化渡人時,會有一道靈光進入人的腦殼,通靈之門即在天靈蓋兒這地方兒。故而剃度開光等皆要從腦殼前頭的天靈蓋兒邊沿處開始。

剃頭匠都知道佛門這個規矩,代代相傳師傅一定要把這事情說清楚,要不介露了怯就會砸了自個兒的買賣。

道後——遇上給道家的仙長剃頭,其實最省事——只連脖頸子後頭齜(ci)著那幾根兒毛兒拾掇拾掇就齊活,不能多剃。

道家都信奉中國傳統的說法兒——「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毀傷......」您給去多了反倒把事情弄砸了。

俗兩邊兒——給一般俗家老百姓剃頭,就要從兩旁邊的耳朵附近下手,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破了這個規矩。

老北京人給小孩兒剃頭也有許多講究兒。如:男孩子出生以後即要剃胎髮、周歲以後的孩子,則在腦性門兒那地方兒留一片杯口兒見圓的頭髮。等頭髮長了就扎一個「衝天錐」,或是叫作衝天杵、霸王鞭、一炷香。

而後腦勺兒左近也留個桃兒形,由家裡人給編成一根「豬尾巴」式髮辮墜在腦後。也有人家給小孩兒在兩耳上方各留一個桃形髮辮,稱作「歪毛兒」。

小孩兒長到七、八歲,腦瓜頂兒的頭髮則留的外圓中空,俗稱「鍋圈兒」。

待孩子長到十一二歲上下,頭頂上則留一個大圓片兒,老北京人稱其為「鍋蓋」。

男孩子長到十四五歲頭髮漸長,散在脖子後頭不方便也不雅觀。於是就在真頭髮下面續上一截假辮子(大清國那時候兒),半真半假俗稱「辮帘子」。

老北京的街頭巷尾除了有許多剃頭棚兒外,還有許多走街串巷打「喚頭」的剃頭匠。

有個歇後語說「剃頭挑子——一頭兒熱」指的就是這些人。

(六七十年代京城「上門服務」的剃頭匠,仍然「打喚頭」但「剃頭挑子」已經被簡化成一個小挎包兒)。

上述的老規矩他們全都門兒清,包括孩子留什麼頭型,剃頭匠上眼一搭就會告訴你。

剃頭匠不單會剃頭,還會跟顧客侃大山、跟小孩兒打岔,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小孩兒會在不知不覺中把頭剃完。

剃頭匠手裡還有樣兒絕活,即是簡單的骨科脫臼複位,這是從他們數百年職業按摩承傳中提煉出來的行業絕技。

有時候衚衕里的孩子不小心胳膊「摘了環兒」,不用去醫院,上剃頭棚兒就解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芥末老酒 的精彩文章:

老北京土語註解:三兒

TAG:芥末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