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收美國通牒,歐盟為何仰人鼻息?
「
我們與美國的關係目前不能稱為友誼,也很難稱之為夥伴關係。
」
美國這回算是把歐洲惹毛了!
近日,美國為歐盟下了「最後通牒」,要求其追隨自己退出伊核協議,否則就難逃被制裁的命運。
歐盟方面當然不情願,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擬於近日訪美,要求美方對歐洲企業現有涉伊合同和投資進行豁免;
德國的反應則更為激烈,總理默克爾批評特朗普的決定「損害了對於國際秩序的信任」。
《明鏡周刊》在其社論中號召歐洲加入到反特朗普的反抗行動來,直言「我們與美國的關係目前不能稱為友誼,也很難稱之為夥伴關係。」
為什麼美國總是底氣十足地要挾歐盟?
此番歐盟真的能如德國所言硬氣下去嗎?
為什麼歐美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
近些年,頻頻出現美國惹事、歐洲遭殃的局面,難民問題就是鮮明例子。
雖然歐洲一體化已經實現了,但似乎還是逃不掉仰人鼻息的命運,其中癥結究竟在哪裡?
歐盟長期以來在美國面前「低人一等」,首要原因在於自身的實力不足。
俾斯麥有句名言,「在歐洲你要存在下去,不做鐵鎚就做鐵砧。你不打別人別人就打你,非打不可」,但歐洲的國防-工業體系卻受制於美國。
尤其是隨著經歷過二戰的最後一代人逐漸老去,歐洲對戰爭的集體記憶已經變得異常模糊。今天的歐洲人秉承永久和平理念,從觀念到產業再到政策,都在不斷地去軍事化,並在意識形態上向美國看齊。
這就導致歐洲失去了相對於美國的戰略獨立性,因此被外界譏諷為「經濟巨人、政治矮子、軍事侏儒」。
再看歐盟內部,儘管德國表現出對美國的強勢姿態,但缺少領導意願,國內的精英和大眾也普遍對德國成為國際事務領導者不感興趣。
近些年,德國之所以在歐洲影響力上升,是因為歐債危機使歐盟出現了領導真空。經濟相對強勁的德國就這樣被頂了上來,但其領導作用也僅限於經濟領域。
總體來說,歐洲一定意義上屬於群龍無首,表面上的領頭羊德國其實更願維持歐洲和跨大西洋關係的現狀,並不想進行實質性改變。
資料圖: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法國總統馬克龍。
歐盟無法團結一致真正對美國硬起來。這是衰落的結果,近兩百年來,托克維爾、斯賓格勒等人均已準確預見了今天這步田地。
平心而論,隨著新興國家崛起,西方相對衰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但問題在於,為何大退步的偏偏是歐洲而不是美國?
主要原因是美國文明雖然源於歐洲,卻甩掉了歐洲的歷史包袱。因為引領了新一輪科技創新,加之年輕化的人口結構、個人主義的競爭精神和移民國家屬性,美國獲取了巨大知識產權紅利。隨著全球化效應使全球資本、人才流向美國,美國實現了價值最大化。
同時,美國還可通過美元和軍事霸權轉移債務與危機,讓歐洲、日本承擔了西方世界衰落的成本。
二者的實力消長,從根本上決定了歐盟往往被迫仰人鼻息,美國卻還能任性地給人下通牒。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歐盟研究中心主任)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布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註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歡迎合作,拒絕剽竊。同道者可直接留言或後台聯繫。
本期編輯:晁星
新媒體製作人員:晁星
TAG:長安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