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眼中的八路軍地雷 「有鬼附在上面」老人憶地雷戰

日軍眼中的八路軍地雷 「有鬼附在上面」老人憶地雷戰

原標題:日軍眼中的八路軍地雷 「有鬼附在上面」老人憶地雷戰


地雷戰,在抗日戰爭期間很是常見,幾乎是必不可少。在日軍的眼中,八路軍所埋下的地雷,似乎都有一種詭異的感覺,就像是「有鬼附在上面」。但是因為地雷也伴隨著一定的危險,同時也有一批科學人員為此獻出了心血甚至是生命。


推廣地雷戰

1962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白大均、董元夫等主演的電影《地雷戰》上映。在這部電影中,膠東抗日根據地的民兵依靠土製地雷,將進村掃蕩的日軍炸得落荒而逃。這部電影藝術化的反映了我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的智慧與勇氣。



電影從上映開始就大受好評,陪伴了幾代人的記憶。真實的地雷戰雖然與電影有一些區別,但是其反映出來的我國人民的智慧,以及抗戰的勇氣卻是一脈相承的。


地雷戰這一戰術方法在膠東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效應,據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彙集成冊的《地雷課本》介紹,地雷戰這一戰術最早出現於太南地區。

真正將地雷戰戰術發揮到極致的是山東海陽的民兵,針對敵人不斷變化的起雷避雷方法,他們發明了十幾種地雷。而電影《地雷戰》中的高家莊原型則是今河北保定冉庄。



地雷戰讓日軍喪膽


地雷戰因為戰果分散,每一次給敵人造成的殺傷力有限,在日軍的戰史中沒有被大量記載。但我們仍可從侵華日軍的回憶錄中尋找到地雷戰的身影。


在原日軍獨混第五旅團第12獨立警備隊衛生曹長桑島節郎的回憶錄《華北戰記》中提到了幾次與地雷打交道的經驗,他曾僥倖逃過被地雷炸死的命運。


地雷戰初期,民兵和八路軍部隊主要使用的是絆雷和踏雷。埋雷的過程要特別謹慎小心,先挖開一個一尺見方的洞,裡面橫上一根木棍,再在上面放一塊木板,木板的一邊釘著一顆小釘子,釘子上拴著一根引線,引線的另一端連著一顆地雷,地雷被放在緊接著的一個圓坑裡,把引線綳直了,輕輕地在上面撒上土。為防止敵人看出,埋雷時還會輕輕地印上人畜的腳印或放上幾塊牛羊糞。


日軍行進時走的都是平時老百姓走的路,為防止地雷炸到自己人,部隊有時會派專人把守,見到百姓來了,就讓他們繞道走,後來又提出「不見鬼子不掛弦」的原則。



日軍吃過幾次虧後,就派工兵在隊伍最前方進行掃雷,或者抓來當地的老百姓在前面開路。這時簡單的踏雷就不能用了,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與日軍的鬥爭中,我方軍民用爛鐵片、茶壺干擾日軍工兵的掃雷活動,還發明了真假雷、硫酸雷等。這些雷讓日軍防不勝防。

最讓日軍感到恐懼的還是拉發雷,抗戰老人單景祥回憶到:「日本人怕了我們的青紗帳,怕了我們的拉雷,說我們的地雷長眼睛,有鬼附在上面。」


正版現貨鐵血遠征——滇緬會戰抗日抗戰書籍軍事戰爭¥38購買


日軍常在夜間突然出城掃蕩,視線受阻,身體疲憊,八路軍就利用敵人精神狀態鬆懈的絕好時機,埋伏好地雷,一聲巨響過後,聽到日軍慘叫。


日軍以大隊規模進行「掃蕩」時,多名乘馬軍官會聚集在一起,這也是攻擊的絕好目標。八路軍放過在前行走的部隊,目標直指軍官,破壞日軍作戰指揮系統。還有一種攻擊行軍大隊的地雷叫「連環雷」。這種雷用一個鐵絲將幾個地雷串聯起來,敵人一旦踩響一個就會帶響一串。


據單景祥老人回憶,當時日軍面對冀中平原敵後武工隊對碉堡的偷襲只是放了一夜機槍,不敢出來,因為碉堡不遠處到處都埋著地雷。



美國著名記者哈里遜·福爾曼在看了冀中的地雷戰後說:「圍困日本人的一個常用方法,便是在據點附近安放成百上千個地雷。」「一個人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面對敵人可怕的現代化武器想出這些『微不足道』的抵抗方法。」


其實,在華北地區地雷戰中,有著一批科學技術人員,他們為抗戰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甚至是生命。這些科學人員們,是地雷戰中最不能被遺忘的,感謝他們的貢獻,為我國的和平奉獻了巨大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山志 的精彩文章:

扒一扒慈禧出殯的罕見老照片,場面震撼
溥儀開始以「賞賜」其弟溥傑為名,宋、元版善本書運出紫禁城

TAG:空山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