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隱藏的後半句

被隱藏的後半句

聽一個人說話,不是聽他說了什麼,而是什麼沒說出來。—佚名

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含蓄,很多話語點到為止,說出來的往往不是他想表達的目的。記得一次和同學吃飯,他吹捧和上司關係怎麼好。他領導經常跟他說:下了班我們就是兄弟。我那同學只聽進去了後面兩個字,忽略了前面三個字,更沒有去想領導話中隱藏的後半句是:「上班時把我領導。」還有句他領導經常對他說的話:「你辦事我放心」,你看領導對我多放心,但隱藏的後半句是:「有事還得多請示、彙報」又被他忽略。一次和朋友到政府一領導辦公室坐,看了下茶杯前天的剩茶,這領導打電話叫通訊員:「小劉過來幫我洗下茶杯」。這通訊員到了後快速洗好了茶杯,就出去了。領導看了下他,自己起身泡茶喝。想喝茶的時候才會去關注茶杯,隱藏的半句:「順便給我泡下茶」。我常對學生講成績不夠優秀,只要努力了就沒什麼說的,但是事情必須要做的漂亮。成功人士並一定都是曾經成績優秀的,但一定是事情做得漂漂亮亮得。

為什麼我們文化習慣講半句隱藏半句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人很難接受直爽的現實,不喜歡被拒絕,就養成了繞著彎說話,說半句留半句的習慣。就像歌中唱的一樣:真話比較難聽,所以我們選擇了謊言。或者我們常說:贏了道理,輸了感情。在中國感情很多時候都比道理更重要。我們當老師的面對家長詢問:我小孩成績怎麼這麼差時。老師考慮到家長的心情,常會說:「你小孩挺聰明的,就是不努力。」但隱藏的後半句往往是:你小孩基礎一般又不努力,成績怎麼可能好。真正聰明的小孩讀讀玩玩成績也差不到哪去。很多班級喜歡貼的愛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和1%的靈感」,但這並不是他說的全部,還有後半句:「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中國的教育家們可能覺得後半句過分強調天分忽略後天努力,所以閹割掉。99%的汗水很多人都可做到,1%靈感很難出現。努力和汗水可以換來成功,但要變得偉大必須具備那1%。

中國是個好客的國家,大凡大型國際活動,主持人總會引用《論語》當中的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把焦點過度集中在「遠方」而忽略了「朋」,只有「朋」成立,「遠方」才有價值。孔子當時講這句話時,能夠配得上他的「朋」也就是老子。所以隱藏的後半句話:「老子啊,你要是從遠方來看我,我該多麼高興啊。」我們自己也有切身的體會,同樣的朋友,有的是嘴上的,有的是心裡的。有的朋從撫州來看你,你會很高興;有的朋從省外來看你,你卻會找借口說不在,所以關鍵是「朋」而不是「遠方」。說到交朋友我們都喜歡交心的朋友,說到交心又會常引用《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簡單明了:自己不想別人這麼對你,就不要用這樣的方式對別人。可我覺得孔老先生還有隱藏的後半句:「己之所欲,先施於人。」,但為什麼又不說了,說了就是獻媚的小人行徑,這是孔子這類君子絕不能做的。我們的聖人們總是把君子和小人對立起來,嘴上都反感怕馬屁的人,但人人都喜歡被拍馬屁的這種感覺。於是我們常常用「懷才不遇」來形容君子,而用「得志」來形容小人。其實老子《道德經》中的「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和《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主動和被動兩個方向講了同樣的一個道理。

「吃貨」—近些年高繁辭彙。很多吃貨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給自己的吃貼上了全天候、全地域的免責標籤,而濟公當年說的這後半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就被大家隱藏了。通過吃喝來刷存在感的,很多要付出身體甚至生命的代價。只有少部分鋼鐵之軀可以讓我們懷疑人生,但只能膜拜,切勿模仿。模仿的話,別人進仙道,你就進魔道了。

我們常形容夫妻、愛人之間同甘共苦叫「相濡以沫」,可很多人並不知道「相濡以沫」的後半句。莊子看到乾涸的車轍里兩隻魚相互用口水維持生命,先是感動「相濡與沫」,接著感嘆:「不如相忘於江湖」。這也是「江湖」的最早出處,我們讚美「相濡以沫」的恩愛,也要肯定「相忘於江湖」的勇氣與洒脫。敢於選擇、敢於負責是人生並不矛盾的兩個重要品質。

我們渴望自由,很多關於自由的演講中都會講到盧梭《社會契約論》中的一句話:「人是生而自由的」,後半句:「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卻很少提及。我們追求自由卻又一次次套在枷鎖中,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絕對的不自由。追求絕對的自由就是在給自己套枷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才鄉班級 的精彩文章:

TAG:才鄉班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