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溫帶來的交易機會

高溫帶來的交易機會

對大宗商品交易員來說,上知天文成為必備的基本素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去交易天氣期貨,但看懂衛星雲圖、降水線等意味著獲得更多機會。比如近期能源價格之所以節節高升,除石油輸出國組織在發力托市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少交易員預測今夏會異常炎熱,製冷能耗會加大能源市場需求。

早在年初,就有報告稱2013年到2017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每年的氣候幾乎都刷新了過去的紀錄。最新觀察顯示,2018年全球將再次迎接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這是一個明顯的趨勢。

雖然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導致兩極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但這更多是南太平洋島國關心的事,交易員們更關心的是即將到來的夏季會有多炎熱,北半球居民為降溫大量使用空調將給能源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國際能源機構近期發布的報告稱,辦公室和家庭中空調使用量的增加將成為未來30年全球電力需求的主要驅動力。到2050年,建築物中的空調數量將達到56億台,是目前16億台的3.5倍,這意味著在未來的30年內每秒鐘將賣出10個新空調。即使排除技術進步帶來能效比上升的影響,到2050年,全球空調能源需求也將增加兩倍以上。這種日益增長的需求將需要大量的新發電能力,相當於美國、日本和歐盟今天的總容量。

目前人們為了保持涼爽所消耗的電力已佔全球發電量的10%,這一比例未來還可能進一步提高。如果全球變暖趨勢繼續延續,空調的使用將是繼工業部門之後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第二大來源。

這種增勢將對能源基礎設施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將給新興市場帶來能源供給壓力。目前全球空調分布並不均衡,雖然總體上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庭擁有空調,但在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裡,超過90%的家庭擁有空調,而居住在非洲、南亞等世界上最炎熱地區的28億人口中只有8%擁有空調。未來30年,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提高,新興市場的空調需求將出現大幅增長。2012年以來,全球空調市場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全球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家庭裝上空調,其中一半的家庭來自中國、印度和印尼三個國家。

在炎熱的夏天追求涼爽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買空調相對容易,而後續使用卻問題多多。比如盛夏時大量使用空調對各國的整體能源需求產生重大影響,給電網帶來壓力,並加大當地和全球碳排放。

其中,對電網壓力的影響最為直接。高溫天氣會成為催生用電高峰主要原因。去年夏天中國一些大城市空調等降溫負荷的佔比有時會超過全網負荷的一半,今年這種趨勢預計將繼續出現。而其他不少國家的電網要比中國脆弱得多。印度全年需要使用空調才能扛過去的高溫天氣要比中國多兩倍。在印尼和菲律賓,這些國家和地區必須開空調才能扛過去的日子,又要比印度更多。在印度和東南亞地區,在空調使用率增加之後,給整個區域電網帶來的壓力更大,還需要相關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其實,比起增加能源供給修建發電站以及改造電網等方法,提升空調能效可能更有效。目前全球銷售的空調器效率差異巨大,在日本和歐盟銷售的空調通常比在美國和中國銷售的空調能效要高25%,而中美的空調能效又要比其它地區的要好一些。如果將平均空調能效提高一倍,則意味著製冷能源需求將降低45%。選擇使用節能設備的效果等同於增加電力供給,而這種方式更加綠色環保和具有可持續性。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未來30年中,提高空調能效將為能源使用和電廠電網的升級及運營成本節省2.9萬億美元投資。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方式有助於減輕空調使用增加給電網帶來的負擔。比如利用太陽能分散式解決方案,讓空調的部分供電直接由太陽能電池板供應,以減輕電網的用電負荷。

世界氣象組織稱,近年來氣溫不斷攀高是長期氣候變暖的部分後果,今年以及接下來的幾年都有可能繼續刷新高溫紀錄。今年以來,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受極端熱浪襲擊,肯亞和索馬利亞的乾旱情況尚未緩解,南非城市開普敦面臨嚴重缺水困擾。這一系列氣候狀況都引起大宗商品交易員的廣泛關注。不少跡象表明,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形成並逐漸增強,極端天氣災害事件可能多發頻發,不少人已經在提前考慮如何對沖氣象風險。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目前的數據,2017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850年左右的前工業化時期上升了大約1.1攝氏度。氣候變暖對大宗商品帶來的影響存在於很多方面,除對農產品生產造成直接影響外,對其他商品也會產生連帶作用。氣溫上升無疑將要求能源和電網積極適應空調使用增加的趨勢,而在冷冰冰的銅與鋁等金屬的交易中也同樣蘊藏著機會,畢竟這兩種工業金屬是空調製造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上知天文的交易商們已經開始從夏季的氣溫中敏銳地尋找機會。

(中國證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證券報 的精彩文章:

巨變前夜攻守之間 新能源汽車誰執牛耳
特斯拉股東批准 授予馬斯克26億美元股票期權

TAG: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