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精確的語言

不精確的語言

有沒有某一句絕對精確的語言?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呼喚我的貓咪:「過來玩。」它興沖沖地跑來了。對我來說,我口中的這三個字有著明確的指向,可是對於它呢?它理解的究竟同樣如此,還是「來吃飯」或「來給你撓痒痒」之類呢?語言的意義存在於此與彼的對話與聯繫之中,它本質上是一條(多條)人與人(事物)之間的通道。話語——不管是用於日常交流的話語,還是詩的話語——只要寫下它或說出它,即意味著必將由一個說者的角色和一個聽者的角色來共同完成,它才有實際的意義,即便是在日記這種私密化的形式中,實際上也是寫作者本人兼飾了兩者的身份。在說者和不同的聽者之間,能否建立一條唯一而又嚴密的通道?在日常話語中,這常常都是不易實現的,更何況在詩的、文學化的話語中。為何會造成語言理解上的分歧?以上談到的語言所建立的「關係」中,我們實際上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角色或背景,即「未被命名、而後又被語言所命名的世界」。語言作為一種指涉的工具和儀式,使萬物真正地存在,出現於我們的生命之中,使我們活在它們之間。我們所有的說者和聽者、作者和讀者,無不是通過語言在一個永遠在場的「第三者」中尋找對應的答案。語言,每一個詞語,是否有著堅貞而唯一的對應物?我寫下「白頭翁」這個詞,它同時帶來了一位老人、一種植物、和一隻鳥;我寫下「鍾」,它帶來了帶有指針和刻度的鐘錶、懸在寺院里發出悠遠聲音的金屬器、古老的酒器、時間……每一個寫下的詞語,正如鐘聲一樣擴散。每一個詞都不是那麼絕對精確的,更何況在一個人的傳達與另一個(一些)人的接受和理解的搭建中。因此誤讀是客觀存在的。但這何嘗不是詩、不是語言的最迷人的魅力所在?語言從未失去它的隱喻性。語言,在通向神秘之物的途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又一個自由的場域。

2018-5-18

挽 留

每一首詩都是輓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挽留 的精彩文章:

TAG:挽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