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天,畫了一幅久違了的山水畫

春天,畫了一幅久違了的山水畫

最近整理時間,開始畫大山水。傳統山水一直是心頭愛,苦於時間和心力不足,不能輕易開始,也不想半途而廢。

(錯誤的示範)

從6歲開始一直看著老師的山水畫長大,還能記得那懵懵懂懂的喜愛,直至十幾歲,明確知道自己確實已經愛上這種特殊的藝術方式,當老師允許我畫山水的那一刻開始,我畫過的每一筆,都有自我的成長在伴隨。

到現在30多年了,我仍然很難描述清楚那種對山水畫的喜愛是什麼,也一直在邊畫邊思考,這種藝術形式和審美有什麼樣的魔力引人入勝?!

GIF

看過很多講中國畫的文章,覺得不從畫者的角度來說,總像是缺少了些什麼!當然也看過一些畫家自傳,由於時代久遠,言語不能夠詳盡。

時代在變,從我的身邊看去,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懂得如何欣賞中國畫,更多的人也不再有欣賞中國古畫的意願了,世界在走向類雷同,審美已經沒有了個性和傳承。此時此刻,我才明白為啥山水畫對我的吸引如此之大,因為沉浸其中,我才明白「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是長在這片大陸之上的,流著華夏血脈的人!」

傳統山水畫,像一本厚厚的書,翻讀一兩頁根本不能說讀懂了它。每當我開始一幅超過六尺的山水之前,整幅畫的全景會在我的腦子裡構建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我會在想像的世界中讓自己身臨其境,有過所有我想之要鋪設的道路,預估在路上望見的山林溪水,選擇合適的風水之地建屋造院,我就像《盜夢空間》里的建築師,我可以創造一整個世界!

曾經在一幅八尺的長江山水中,我畫了六座城……

那一刻,好想忽然明白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蒼茫,心魂再次被山河氣壯所折服。

GIF

畫一幅畫,和看一幅畫,在時間的感受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畫者是沒得挑心情的。大幅的畫作很難幾個小時完成,幾天幾周幾個月都有可能,那怕是我廢寢忘食,一幅精心的山水作品真的是需要剪下一段生命植入其中的,那不僅僅叫做「心血」。

為了保持一幅畫的整體性,每天,我都要將自己調整到同樣的心態,同樣的手感,用同樣的節奏開始動筆,畫前半小時的磨墨或者書法練習變成養心的節奏。

傳統山水畫,從來不是拿著個相機站在山前選景,而是一定在畫中遊走,所以,用西方造型的眼光來審視,那是對牛彈琴!

多說幾句,關於形似的問題,可以先看看宋畫,超寫實什麼的,中國人一千多年前就玩過了,像宋代的花鳥小品,做到了極致的精鍊與形式,拿現今同樣的植物對比,沒有一點描述的遺漏,且找不到任何覺得多餘的筆墨,那時的審美,沒有人能超越,也奠定了近一千年以來的中國的美學文化基礎。

由於元明清的歷史問題,以及紙張筆墨的發展變化,在生宣上發展出來的人文山水畫(包括其他水墨)已經不在走向以形似的那條路上。中國人明明白白的拋棄了以外形為主導的審美觀念。外形只是物質身體的一部分,色彩與光影的變化只是眼睛的兒戲,中國語言中的「精,氣,神」才是最核心的東西。就像中醫里說的,我們是研究「人」?還是研究一具「屍體」?國畫也一樣,我們是畫一堆死物?還是畫「精氣神」?

何為「精」?在花鳥上表現的是植物的應季,鮮活嬌美,還是老弱枯敗。在人物上就是「精神面貌」。在山水中就是春夏秋冬。

何為「氣」?氣象萬千,韻味個性,「氣勢」,「氣場」,身份與地位孕育的東西,山水中還講究的風水運勢,作者展露的胸懷。

何為「神」?我的理解是穿透一切在外的本質,是自我的「意識」所起作用的那部分東西,在畫面上,就是穿透畫面看到的作者!

所以中國畫特別要關注作者的意境,這種神與意的流露,在畫面的每個細節上,在每一筆筆墨上,在每一處的精心布局上,在落款的每一個字面上。

GIF

回過來繼續說畫吧,我喜歡生宣,因為最具挑戰性,也最有樂趣!

用過生宣的人都知道,筆墨在生宣上的不可控,這種獨特的不可控是任何其他美術形式不可比的,這種不可控是立體的,且不可逆!

這是東方文化的一種體現,「命運之不可控」,「落筆生輝」,「人生無悔」…

我必須靈活使用毛筆,花很多時間去熟悉水與墨,用一次一次的練習(或者說是失敗)來積累筆墨與水與紙張的經驗,但是,每當面臨新的畫紙,就意味著面臨新的未知變化,我需要做到的是,接受這一切,接受每一次的不完美!

就像你們看我的畫都覺得不錯,而我看總是哪哪兒都不對,藝術家的羞恥感大概就是這樣來的吧!

GIF

在生宣上著墨染色,永遠沒有辦法做到精準,看起來薄薄的一張紙,相處的久了,在我眼中如同棉被一樣厚實。墨與水的比例運用可以讓墨在紙面上走,可以浸到紙中間跑,還可以鑽到紙面之後走,根據不同的繪畫需要,就需要畫者對水與墨做到精準的感知,而這一切的感知都只發生在一支毛筆中。

我現在理解史代納說的「中國人總是從內部去理解描繪對象」是怎麼行成的了,國畫總是先進入內部再面向外部發展。墨,是中國人發展的事物的本質,融合自然界的礦物、植物、動物和一切通過死亡發生的所有東西的集成。所以,墨色,是中國畫的基本本質,丟掉墨,不懂墨色與筆墨,就是丟掉中國畫的根本。

無論是水墨山水還是工筆花鳥,沒有足夠的墨色墊底,都不會有動人的畫面表現,看似簡單,如同西畫中的素描,是一切的基礎,但墨色變化不以光影變化評論優劣,因為光影只是表面現象,而墨色表現的是事物的根本屬性,例如石頭與泥沙,植物與礦物,厚重與輕薄,年輕與蒼老,是樹還是草,是水還是雲,是硬還是柔…

墨色之上,覆蓋顏色,即便顏色會遮蓋部分墨色,但是中國畫的妙處就是所有的顏料都是半透明狀,隱隱綽綽,無論怎樣遮掩,事物的本質(墨色)還是會穿透而出!

墨色是否到位,最終會被人一眼看穿!

更加奇妙的是,在這層層疊加的墨色與顏料過程中,顏料的屬性卻是被漸漸隱去,我們很難分辨出層疊過程中的顏料是如何混合的,往往只能得到最後的顏色視覺效果,那是光線通過不同層級顏料綜合漫反射的光線,給我們眼睛以「貌似」真實世界事物的色彩。所以,沒有承襲到傳統國畫精髓的畫師們很難做到古人用色的幹練、精準、厚重、逼真。

在生宣上用墨和顏色作畫,是一種捉迷藏的遊戲,剛畫完的時候,顏料或許會藏到紙張背後去,所以,畫國畫有時候也需要像預言家一樣,預估畫作的變化,哪怕是完成以後,完成後是一個樣,裝裱後是一個樣,顏料隨時間的推移,它們會自行融合,顏色上發生微妙變化,再推移些時間由於光和空氣的作用,紙張的老化,顏色繼續發生著變化…所以作為一個畫者,我看到的是一個四維空間變化著的畫面,畫完之後的,裝裱之後的,一年之後的,三年之後的,十年百年之後的…

對現在的人來說,這不可思議,快速消費的習慣已經讓人忘記了如何與時間相處。同樣,也不是西方以油彩顏料為主導思維的藝術方式,中國畫不是凝固時間的照相機,而是要學會與時間共舞,理解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過程中。

GIF

這裡說到的裝裱,是手工裝裱技藝(非機器裝裱),這是傳統書畫沒有站在台前來的一部分。

這次的彩色山水畫,是我心血來潮的嘗試,看起來熱鬧,卻處處皆是不妥,大家看看熱鬧就好。

臨摹的古畫在此,時間已經洗去畫上的明艷色澤,我在放大原畫的過程中,還能捕捉到些許色彩痕迹,用加強的方式還原了畫中樹林的五彩之色,我們可以大膽想像一下這幅古畫當年剛剛被畫出來時,是多麼的色彩斑斕!

色彩完成大半的時候,墨色的不足說明了整幅畫的膚淺與飄渺,再次沉澱出墨色的重要性!墨,是中國畫的靈魂,墨色的厚重感如同靈魂的重量,雖輕且重。是穿透一切眼力所能到達的深度,也能穿透一切紅塵世俗的顏色。所以,我還是得回到墨色本身!

山水畫不僅需要第一眼的可看性,還需要經歷時間凝視的可讀性,所以,收拾細節,繁瑣卻要做到有趣,中國人的生活觀,點點滴滴的映襯在畫中的一人一物上。

GIF

畫中的訪友之人,帶著個書童,跋山涉水而來。友人家中閑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小童伺立在旁,門口還有不斷張望的童子,信息不發達的時代,應是知道友人應約而來吧。屋中有賢惠的妻子,同樣備好了餐食,等待著款待友人的來訪。

不遠處,村落的生活氣息,一村口

的農夫就足可以見,村後的小路上放牛的童子可見村子的生活富足,再遠處,有隱士行路頓足,極目遠眺,視線被牽引到最遠的江岸對面,那裡還有一片天地,一方村落。

而全畫的主人公,袒胸坐在屋外的榻上,一片恬淡愜意,陶翁的世外桃源之生活精髓躍然紙上。

畫已交付裝裱,尚需時間將畫在牆上最終定型,期待師兄最後的妙手添妝!

戊戌春,瑾琳留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細語丹青 的精彩文章:

TAG:細語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