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黃山人了不起!兩國總理點贊他的作品!

這個黃山人了不起!兩國總理點贊他的作品!

原標題:這個黃山人了不起!兩國總理點贊他的作品!


5月10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東京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共同參觀「讓文物活起來——故宮文創展」。此次展覽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精品成果和中日兩國在文化創意領域的合作範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向李克強總理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介紹犀皮漆器


故宮博物院負責人向兩國領導人介紹了展品。在利用數字技術呈現的「數字多寶閣」前,兩國領導人同在場觀眾一起觸摸屏幕,通過高新技術與文物零距離接觸,感受故宮院藏文物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李克強和安倍還共同欣賞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從故宮文物中汲取靈感、提取中國傳統技藝元素創作的銅器、漆器、瓷器、木雕等一系列文創精品。


其中,來自黃山的國家非遺大師甘而可的12件作品精彩亮相「讓文物活起來——故宮文創展」。


甘而可,安徽黃山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甘而可創作風格崇尚宋元之美,在漆器作品中始終保持中正儒雅的氣息,使每件作品都具有新的創意。紮根於徽派漆藝傳統,原料與工藝恪守天然大漆製作的古法原則,探尋以精、雅為風貌的徽派漆藝繼續深化發展的最大可能性,將徽漆特色的菠蘿漆、推光漆、漆砂硯及精細漆面紋飾推向新高度。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4件現代工藝品中甘而可的「菠蘿漆」漆器圓盒就是其中之一。


徽州漆器



自古以來,徽州是中國漆器主要產地之一。徽州漆器,徽州傳統工藝品之一,具有1000多年的歷史,徽州漆器中的螺甸漆在宋時被譽為「宋嵌」,而菠蘿漆在南宋曾作為貢器。


明清兩代漆器工藝空前發展,這時期雕漆、漆畫、金漆、雕填、戧金、螺甸、百寶鑲嵌等形式爭奇鬥豔,蔚為大觀。中國唯一一本全面介紹漆器工藝的著作《髹飾錄》是由明代徽州的漆工黃成所著,當時的工藝水平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在中國眾多的漆器品類當中犀皮漆器是存世量最少的一種漆器,曾被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贊為漆器之首,也曾令當代文物專家疑惑不解。


「不做第一,只願做出自己內心認可的東西」



甘而可總說:我不做第一,就做徽州老「漆」。可他卻把徽州漆器,做到了極致巔峰。1999年,甘而可關掉了收入頗豐的店面,做了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嘗試去鑽研和恢復傳統的漆器工藝。


從零開始做漆器並不容易,犀皮漆是徽州當地最具特色的漆器,但這項工藝幾乎失傳了。甘而可沒有走熱門,沒有追逐大家都很感興趣的東西。一旦下了決定,甘而可開始買漆,榨漆,過濾漆,因為過敏吃盡了大漆的苦頭。但這種罪,甘爾可甘之如飴。

將漆灰一層層刷在石膏胎上,叫做批灰,由苧麻織成的夏布極具韌性,將其壓實在胎骨上,就是裱布,一件胎骨的完成,需要反覆進行「批灰裱布」。每批灰一次,就要等待胎體陰乾,再重複進行這道工序。等漆器的胎骨成型,用工具蘸著調好的色漆,在胎骨上製作出的凹凸紋理,叫做「埝」。打埝,是製作犀皮漆的關鍵「埝」的形狀、高低、走勢,決定了最後的花紋。這是犀皮漆不刻、不畫、不描,卻能形成美妙紋理的奧秘所在,這一步動作,看似輕鬆,卻將許多學習犀皮漆的人拒之門外。在打磨的最後階段,甘而可在這毫釐之間反覆摩挲。拋光的最後一步,甘而可堅持用手來做,他追求漆面光可鑒人,不允許有任何劃痕。這種光亮感,過去的漆器從未出現過。


從反覆嘗試,到恢復犀皮漆工藝。做出第一件滿意的作品,甘而可用了10年,在隱居鑽研的10年里,甘而可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幹活,甚至一牆之隔的鄰居也不知他在幹什麼,漫長研究的枯燥技法突破的困難都在甘而可樂觀的心境前不值一提。


2011年,他製作的犀皮漆器作品,被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


成名之後,甘而可回憶了一次參展經歷,某次國際漆藝展,他的漆器跟日本的漆器一起展出。日本漆藝家總認為他們的東西好,於是詢問甘而可的作品擺在哪裡,甘而可的漆器放在大廳,日本同行走過去,先是背著手看,然後把手擺前面看,再蹲在地上看,最後出來和甘而可握手向他豎起了大拇指。甘而可說,當時心裡很自豪感覺這麼多年的辛苦沒白費,倒不是說因為有了他人的認可,而是自己真正對得起良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臉 的精彩文章:

他是蔣介石的拜把兄弟,救過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最後以叛國罪被判死刑!
安徽籍開國上將的遺產:一床毛巾被用了60多年,蓋了3代人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