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在印尼之系列-學印尼語篇
14年底年由於生二胎不得已回國。回國這幾年,時不時還想起在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的點點滴滴。大學一畢業,就陰差陽錯去了印尼。緣分這東西,也許冥冥之中早已有此定數。只是這麼一去,待了將近十年。除了家鄉福州外,印尼是我生活過最久的地方。可以說,我的芳華留給了印尼。
雅加達遠景
依稀記得,2006那一年,我滿懷憧憬,帶著激動和興奮來到了印尼。和很多人一樣,我只知道印尼有個巴厘島,卻不知印尼的首都雅加達在何方?為此,臨行前還查過不少資料。下了飛機那一刻,才知道想像中的雅加達和現實版真的天差地別!沒有了豪華的高樓大廈,映入眼帘的基本都是稀稀落落的平民樓層,最高不過三層,周圍零星有一兩棟大廈,不過也是普通再普通不過的高樓。
什麼感覺?
心裡拔涼拔涼的!
心情從雲端跌落谷底:一落千丈。彷彿間感覺自己進入了貧民窟。第一次感嘆自己出生在大中國多麼地美好、多麼地幸福!06年的中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遠比印尼來得高大上多了!
最直接有效的愛國教育:就是帶著孩子多出國看看。慶幸我生活在一個和平而又幸福的國家,第一次這麼發自心底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愛國。
木有辦法, 既來之則安之!
學印尼語篇
來印尼一大收穫就是學會印尼語。印尼語作為中國的一個小語種,當時在國內並不流行,全中國也只有兩所大學招收專門的印尼語專業學生,所以會印尼語的很少。來印尼的基本都是「啞巴」,除了英文口語流利的人。
我也是其中一個。在國內從初中開始到大學本科學了將近十年的英語,英文成績還算可以的人,可是發現到了印尼,居然還是不敢開口說話。除了說簡單的兩句「What"s your nama(你的名字叫什麼)?」和「Where are you from(你來自哪裡)?」問答很溜之外,其他都是結結巴巴。所以唯一的交流就是通過寫出來。
記得第一次和印尼人交流,情景是我在工廠里騎單車迷路了,找了半天找不到路,就想找人問路。碰巧遇見兩個印尼底層工人在搬貨,欣喜之外忘記自己在印尼了,脫口而出一堆中文。那兩個印尼人一臉懵逼,然後開口回了我幾句「外星語」(印尼語)。我馬上意識到我的錯誤了,立馬換上我自認為掌握很好的幾句英文,唯一感受就是我練膽的時機到了,接著就吧啦吧啦說了出來。結果就是我們三個大眼瞪小眼,根本無法交流,因為他們不懂英文。印尼經濟落後,貧窮家庭出生的孩子,有些根本沒上過一天學。溫飽都解決不了,怎麼可能談教育,更何況是學英語?第二次感嘆生在偉大的新中國,祖國沒有忘記我們每一個貧窮的家庭,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教育決定國民素質,國民素質決定國家經濟水平!最後來了一場肢體語言表演,所幸我們都不笨,最終他們把我安全送到了辦公室。這一幕情景終身難忘!
1、06年剛到印尼在萬隆和當地人合影
2、13年底在印尼雅加達國家博物館留影
第一次感覺在他國語言何其等重要!相當於你的手和腳,不會掌握就寸步難行!
所以接下去第一件事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學印尼語。
學語言和開口說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環境,離開了環境再多努力都是事倍功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多孩子在國外待上半年就可以講一口流利且令人羨慕的英文,而像我這種平時在班上英文成績中上,一交流卻成為「啞巴」英語的原因所在。
語言環境確實重要,但後天努力也很重要。要想學好除國語外的第二語言,最好是在學習過程中忘記自己本國語言,無干擾地學習效果最佳。當時在國內市面上很難買得到一本適合大眾的印尼語教材。不像英文這麼流行,教材遍地都是。所以對於我們零基礎的人學習印尼語可謂是難上加難。可想而知,我們私底下要做多少功課。除了工作和吃喝拉撒,剩餘的時間全部是學印尼話。工作、生活中有碰到新單詞就及時記下來,晚上睡前背誦單詞,甚至連說夢話都是用印尼語。白天一有空時就和當地工人和保姆練習前天所學,這樣日復一日,大量的辭彙量和頻繁地練習運用,自然而然進步在不知不覺中。在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學習新語言的時候,會意單詞本身的意義,而不是通過中文翻譯轉換再回頭記,也就是忘記自己的國語去學,這樣不僅學得快,而且口語發音也比較標準。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後我能完全用印尼語和我的客戶交流了,半年左右我講印尼語就很流利了。
同樣學習印尼語,公司配給我的先生一名華人翻譯(父母其中一人是地地道道的印尼人,或者祖先是中國人移居到印尼的華人後代)。跟很多中國人剛開始學印尼語一樣,他把印尼語配注了中文諧音來學。開始可能會覺得這樣學習很輕鬆很有趣,但時間一久影響每個單詞的準確發音。而我跟正宗的穆斯林印尼人學印尼話。可以說,我們兩個都非常認真努力,比公司其他人學印尼語要快,趁工作之餘學習,完全是自學。但我倆的發音卻有所區別。我用印尼語打電話給我的客戶,沒人能夠聽得出我是中國人發的口音。
學習並不難,掌握方法很重要,學印尼語如此,學其他語種更是如此。
工作又何嘗不是這樣?其實從大學畢業出來,又有多少人能專業對口,所以後天的努力非常重要,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是我們如何去學習。方法就如同磨刀,更有效更快速地到達我們的目的地。
學印尼語篇到此為止,接下來小編會陸續推出《那些年在印尼》的系列專題。珍尼灣一個開放的平台,一個講訴我們自己真實生活的平台,一個屬於有溫度的平台,感謝您的關注和閱讀!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END·
珍尼灣工作室
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微信號:j_18608216179
TAG:珍尼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