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新聞主義」開創者湯姆·沃爾夫去世,享年88歲

「新新聞主義」開創者湯姆·沃爾夫去世,享年88歲

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記者、作家、「新新聞主義」開創者湯姆·沃爾夫(Tom Wolfe)在紐約曼哈頓的一間醫院因肺炎去世,享年88歲。其死訊已由經紀人林恩·內斯比特確認。

1962年,湯姆·沃爾夫成為了《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的一名記者,從此紮根紐約。從上世紀60年代起,他就開始在非虛構寫作中嘗試小說的寫作技巧,被譽為「新新聞主義之父」,對「新新聞主義」(new journalism)的形成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根據《紐約時報》的描述,沃爾夫是新聞界的一顆璀璨的明星。當他漫步在麥迪遜大道上,這位有著一雙藍眼睛、瘦高且一副孩子氣長相的男子,穿著整潔無暇的白色套裝與絲綢襯衫的身影,總能引起人們的注意。而有關他最神奇的事實是,他成功地贏得了包括南方非法釀酒商、汽車發燒友、社會名流、嬉皮士和宇航員在內的種種不同群體的信任。汽車改裝設計師喬治·巴利斯與沃爾夫的關係很密切,說「他甚至會來我家跟我的妻子一起下廚」。而讓沃爾夫從一名普通記者蛻變為新聞界傳奇人物的,正是一篇關於汽車的報道。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說法,「新新聞主義」誕生於1963年的一個不眠之夜。當時,沃爾夫應《時尚先生》雜誌的邀請,去加州採訪一群愛好改裝汽車的發燒友。配圖已排好版,雜誌即將下印,然而沃爾夫卻遲遲沒有動筆。最終,心急如焚的總編輯拜倫·多貝爾只好讓他交上採訪筆記即可,由編輯整理成一篇報道。

沃爾夫直到晚上8點才開始動筆,一直到早上6點15分才完成採訪筆記。當雜誌社9點半開門時,他把這篇長達49頁的稿子交給了總編輯。下午4點,總編輯拜倫·多貝爾打來電話,告訴他稿子不改了,直接去掉開頭的「親愛的拜倫」就可原封不動地刊登。

不同於以往的汽車報道,細緻入微的觀察採訪、別具一格的幽默感、華麗靈動的語言以及不時出現的自創辭彙,讓沃爾夫的這篇《糖果色橘片樣流線型寶貝車》成為了經典。從那一刻起,沃爾夫開啟了他的人生傳奇,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驟然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新聞人之一,新聞業也因他煥然一新。

「好像在那個夜晚,新新聞主義突然被湯姆·沃爾夫發現了,無論它來自何處。」2015年,在《名利場》雜誌上,拜倫·多貝爾如此回憶說。

1988年的湯姆·沃爾夫

沃爾夫的作品本本暢銷,他飽含激情、緊湊動人的文筆完美地刻畫了時代的風貌。他擅長使用俚語、俗語和自己創造辭彙,他最經典的自創辭彙來自於他一本書的標題——《真材實料》(The Right Stuff),這部出版於1979年的作品被看作是對美式英雄主義的史詩級描述。

在1968年的代表作《刺激酷愛迷幻考驗》中,沃爾夫記錄了嬉皮一代的崛起;1970年的《激進政治時尚族 大反貪官矛矛黨》和1975年的《畫出來的箴言》則嘲笑了曼哈頓自由主義者的虛偽。文風潑辣大膽、隨意不羈的沃爾夫,非常擅長捕捉到現實生活的時尚文化和普通大眾的生存狀態,諷刺美國社會。

「在湯姆·沃爾夫之前,美國新聞業從未有這麼一位實踐者,能夠將天賦、大膽、學習、調查和極致的觀察融合得如此完美。」作家本·雅戈達在1997年的非虛構選集《事實的藝術》中如是寫道。

1973年,湯姆·沃爾夫與E.W.約翰遜一同編輯了一部新聞作品選集,主題從軍樂隊指揮大賽到越南戰爭,包羅萬象。這些文章的矚目之處在於,它們都打破了新聞業冷靜客觀的標準模式,並且使用了通常只能在小說中找到的文學技巧。沃爾夫將這部著作命名為《新新聞主義》,「新新聞主義」的稱呼由此得到學界認可。這種新聞報道形式將文學寫作的手法應用於新聞報道,重視對話、場景和心理描寫,不遺餘力地刻畫細節。由於整個現代新聞寫作是從英國文學中脫胎而來的,新新聞主義可以看作為新聞學向文學傳統的回歸。

除了在西方新聞界掀起波瀾,沃爾夫的「新新聞主義」對中國的新聞人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陸曄介紹,2000年前後《南方周末》文體創新、《中國青年報》冰點推動的一大批優秀特稿寫作,如《野馬的故事》《舉重冠軍之死》《系統》《回家》《無聲的世界盃》等等,或多或少與此相關。而據前《南方周末》記者、傳播學研究者方可成介紹,將新新聞主義引入中國並付諸實踐的是李海鵬、南香紅等記者,而今天在中國活躍的非虛構寫作者,無不受李海鵬、南香紅等人的影響,這就是「非虛構寫作」的傳承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短租使紐約市房租上漲25%?Airbnb回應:有失偏頗
媒體:美朝首腦會晤或不止一天,美選址新加坡因其「中立性」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