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山綠的紫砂壺究竟啥模樣?

本山綠的紫砂壺究竟啥模樣?

本山綠原礦試片

紫砂泥料各競其妍,麗嫻如佳人,風流如詞客,葆光如隱士。有書卷氣,才稱得上謙謙君子。本山綠泥甚肖。

本山綠泥為何以冠以「本山」二字?

本山,即黃龍山,因為黃龍山的礦料品質最好,隨著紫砂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一些非產自黃龍山的紫砂礦料(主要出產於也屬丁山的川埠、湖父等地)開始大量使用,為了加以區分也為了標明身份,就把黃龍山出產的紫砂泥稱為原本紫砂,黃龍山也就被稱作「本山」。

那麼,「綠」是因為燒成後色澤泛綠嗎?很多人誤以為,紫砂泥是以燒成後的色澤作為起名依據的,其實不然,在古代,紫砂泥的稱謂是由挖礦的人根據礦料的顏色起名的,並不是礦料燒出來是什麼顏色就叫什麼顏色。本山綠礦料成灰綠、黃綠色,因此被叫作本山綠。

本山綠泥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的共生礦層中,僅數厘米厚,位於紫泥泥層中間,或紫泥與其它泥層之間的一層夾脂(也稱綿頭),產量少,開採不易,是一種比較珍惜的泥料。

本山綠泥壺(吳森林)

說說泥性,本山綠泥原礦中石英含量較多,黏土成分較少,所以燒結溫度較高,胎質相對較疏鬆,容易開裂,不易燒成,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燒成後顏色一般情況下多數呈黃色相,帶有青色,呈現出冷色調。

由於本山綠泥相對稀少,加上泥性較難把握,成品率低,價格較高,於是有人便以段泥來冒充本山綠。

段泥 (團泥)

區分本山綠和段泥,可從三個方面著手:

看顏色:段泥燒成的顏色有古銅、棕黃、金黃、灰暗黃等,但沒有像本山綠那樣的冷色調。

看泥料:綠泥較嫩,基本不含砂;段泥含砂量大,骨多肉少,所以更易成型,本山綠泥摸起來更溫潤。

徐秀棠在《紫砂工藝》這本書的第二十一頁這樣寫到:本山綠泥,是紫砂泥礦中的夾脂。「夾脂」這是本綠礦最具特徵之一。我曾經在羊年第七帖中對什麼叫「夾脂」作過討論,此處不再說明。「本綠」礦脈獨立,絕不混生。

細節對比

看吐黑:比較主流的觀點——本山綠泥無論低溫燒高溫燒是不會吐黑,只是顏色有深淺的變化。但是往往用段泥冒充本山綠泥壺,燒低溫能接近本綠壺色,燒的溫度低了,泡茶久了就會吐黑。

所以如果壺友們手上的本山綠會吐黑,那麼肯定是段泥冒充的。

段泥吐黑

通常本山綠泥不直接成泥,由於結構較為鬆散,以至目前市場上純正本山綠泥製作的壺很少見到,必須摻加紫泥拼制而成,或者做壺體表面的化妝土使用,想來本山綠泥溫潤飄逸,老天亦不忍其揮霍?

清朗、寧和、明凈、雅緻的本山綠,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深深的烙在了紫砂藝術的長河裡。

『滿瓢』容量280cc,吳森林(徐漢棠徒弟)作品, 黃龍山原礦本山綠泥全手工製作。

本文首發於「尋壺問道」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壺問道 的精彩文章:

如何分辨紫砂壺是不是代工壺?
顧景舟最鍾愛的徒弟,短暫一生哺育紫砂芳華

TAG:尋壺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