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蔚:文人,人文,人本——由內而外的傳統轉譯者

文蔚:文人,人文,人本——由內而外的傳統轉譯者

文蔚:文人,人文,人本

——由內而外的傳統轉譯者

文/王宗亮

在中國近現代化進程走過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和背景下,經歷了一輪又一輪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改良、重塑、顛覆與進化。直到新中國經濟與現當代文明建設開花結果,社會發展普遍日趨多元化的今天,此時對於傳統文化的「回顧」,似乎是在進行某種「刻舟求劍」,且往往承載了過多與傳統文化本身無關的「負擔」與話題。現有的傳統文化的發聲方式與傳播面貌,在時代節奏特點中,也顯得有些無所適從,甚至局限在了盲目的「尊崇古法」或將傳統束之高閣的小圈子現狀里。

但對於植根傳統媒介創作的青年藝術家文蔚來說,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只是是一種獲取滋養的方法和習慣。

文蔚 梁祝(三載同窗情如海 十八相送到長亭)杭州愛情故事 47x37.5cm 2016

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便「舞文弄墨」的文蔚,師從崔如琢。從求學時期到正式成為職業藝術家期間,數十年如一日保持著自己對於創作的熱忱與勤勉,用文蔚自己的話來講,就是無論到什麼樣的階段、面臨怎樣的現實處境和判斷,無論經歷怎樣的變動,都未曾一刻放棄成為畫家——成為一名出色畫家的想法。而將傳統文化作為自己創作的養料,也就成了一種基於「剛需」又自然而然的習慣,這種自然而然,正是體現在她由內而外的生動應用,不是向外至內的逆向尋求。

文蔚 斷橋(山邊楓葉紅似染 三月西湖春如秀)杭州愛情故事 47x37.5cm 2016

「傳統並不是一種使人敬而遠之、正襟危坐的東西,只有去坦然接觸、接受的人才知道其中受用的地方;我是一個受益者,所以我的所謂「堅持」才能打動我和我作品的受眾,我找到了其中的樂趣,所以從我的內心中,我也呼籲我能影響到的人們去正確看待和了解傳統文化。」——文蔚

文蔚《聽箏》草書 李端詩137x35cm2017

我們在現當代社會文化影響下的生活氛圍中,與傳統語境產生了多多少少的割裂是客觀事實,所以,找到一個恰當的對話方法就顯得格外重要。對此,文蔚的解決方案自是出於其自身所最為擅長的——既傳統文人書畫的創作。作為傳統文化載體之一的文人書畫,可以說「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特點與精粹,無論是詩意、教義的文本還是寫意書畫,都使觀者可以以相對直觀與賞心悅目的方式,進入經過創作者構建的傳統氛圍之中。但這種載體,依然有說教或者灌輸的潛在「動機」。

古賢逸事 34x34cm 2015

所以,文蔚有著更加細化的方案——將創作「故事」化。在文蔚的諸多小品或代表作中,基本上是通過「還原」「古賢軼事」的方法,並結合她自己的創作語言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將經典生動化,使得觀者更加易讀、易懂,並將解讀和接受的主動權交給觀者,並不拘於古法或強調技法居高臨下而咄咄逼人——文蔚將自身的傳統素養和表達手法,打磨到極其平滑與內斂的程度,充分尊重了現代傳播方式與現代人的視覺經驗、閱讀習慣。

文蔚 古賢逸事(小品)之御風而行《列子》

浸泡在傳統文化中學習成長、且頗有修為的青年藝術家文蔚,迫切希望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傳承,能在五光十色的當下演繹出更新、更好的面貌,而不是通過「苦行」強迫自己和他人膜拜傳統。

仕女 2010

在文蔚看來,傳統文化從來不是閉門造車的自說自話,更不是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形式主義交流。它存在的意義,完全是受用於人:文化從來都是人與人的交流並最終服務於人。小到日常瑣碎、大到人生方向,不同的文化語言需要不同的傳播使者,文蔚賦予自己的工作,則是充當傳統文化的轉化與轉譯者,文蔚相信,我們固有的寶貴財富並非遙不可及,只要肯邁出第一步就是觸手可及的取之不盡與用之不竭。在這一點上,文蔚的樂觀,來自與她長年實踐經驗後而言之有物的自信。

筆者認為,在現代人文關照、以人為本的價值語境下,傳統文化之精髓更容易使普羅大眾從中受益,塑造強大的受眾個體,營造富有層次的文化基礎,而不是相反。

文蔚 古賢逸事 34x34cm 2015

作為中國獨特而成功的女性「傳統」藝術家,在中國畫、書法創作、學術展覽,出版和傳播與反響上都極其如魚得水的文蔚,「世俗」與職業生涯的成功對她來說不是終點:務實與超脫的人生態度,讓「入世」與「出世」這一對老生常談的糾葛,對於她也不再是二元對立的矛盾。相反,藝術家通過正確認識、汲取傳統營養後所煉就的豁達與開通心態,並同時注重文人、人文,人本價值關懷的創作觀念,不僅沒讓她成為「枯燥」與「古板」的傳統文化背書者,反而使她在「秉持」傳統與堅持天性的同時,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自我和解、與外界和解的道路,更獲得了內心的無比安寧和篤定。

在中國現當代藝術領域、從事傳統媒介創作的藝術家中,文蔚與她的創作,可以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精彩又鮮活的樣本。

文蔚 唐人詩意山水 小品 46x35cm2018

傳統文化、傳統書畫在現當代中國社會與國際社會中的傳承與創新探索,固然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借用時下一句流行語來說:「只要方向是對的,就不怕路遠」。我們相信,文蔚會繼續成為一位能夠夯實傳統文化應用與傳播場景的忠誠轉化者。

文蔚 西廂記 感杯一曲斷腸夜 知音千古比同心 杭州愛情故事 69x35cm 2016

藝術家 簡介

文蔚

青年書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山水畫研究方向博士,受聘為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兼職教授。

文蔚生於四川,四歲學畫,五歲臨書,幼承庭訓,耽心翰墨,靈心慧性,少有所成,在四川省以至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中獲獎多次。大學畢業後即師從著名書畫大師崔如琢,潛心研究中國書畫,十幾年如一日,心無旁騖,專精覃思,承繼傳統,敢於突破,在寫意山水、仕女和書法等方面均有較高造詣,被藝術評論界認為是未來最具潛力的青年藝術家之一。

文蔚的作品在海內外藝術品市場上頗受歡迎,在北京翰海、北京保利、香港保利、西泠拍賣、江蘇鳳凰拍賣等國內拍賣會上屢創佳績。2014年,應中國文化發展藝術促進會邀請,開始在全國舉辦「文心蔚然——文蔚書畫藝術展全國巡展」,現已在北京、天津、杭州(四次)、無錫、銀川、深圳、香港等地成功舉辦,獲得廣泛好評,引起藝術創作界和收藏界高度關注。2016年9月,「文心蔚然——G20峰會文蔚書畫藝術展」在杭州舉辦,是G20期間重要的文化藝術活動之一,受到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嘉賓和藝術愛好者的廣泛讚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藝術大家 的精彩文章:

任泰奎:一位韓國大叔與一群小矮人的理想國
時間的復現:寂靜浮生-栗子作品淺析

TAG:東方藝術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