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機器只有chip,而人有heart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機器只有chip,而人有heart

在這兩天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談到AI是否會取代人類,馬雲拋出了新觀點,堅定地認為人工智慧不會取代人類。

「人有智慧,動物有本能,而機器有智能。機器不可能取代人類,機器只有chip(芯),而人有heart(心)。比技術更重要的是技術背後的理想、夢想、價值體系。人類要有足夠的自信,比起擔心機器是否會導致失業,人類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新的技術來臨,你是否做好準備?」

2017年以來,人工智慧徹底火起來了。各種政策相繼出台,巨頭紛紛扎堆布局,細分產業中頻爆獨角獸,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不絕於耳……人工智慧開啟了生活方式變革的無限可能,但人類生活一定會因此變得更幸福嗎?未來社會形態會發生哪些變化?

首先有個問題就是人是怎麼思考的,人工智慧是怎麼進行思考的。是的,我們有思想!能思考!能邏輯思維!能推理!但是如果繼續追問,為什麼我們會有思想?思想從哪裡來的?很多人答不上來!如果非要究其原因的話,可能會有如下解答:

第一我們有記憶能力,能把以往經歷和所知統統儲存在大腦中;

第二我們有檢索能力,可以把有用的信息歸類和檢索,提取後加以利用,比如我們在辨識某個人臉的時候,可以通過檢索對應出他是誰,姓什麼叫什麼做什麼工作。

第三我們可以邏輯推理,當然這個邏輯推理的方法,也是學習得到的,當我們遇到一個思考點,需要做出判斷或者解答的時候,我們會在記憶庫中檢索出有用的經驗,加以整合,藉助語言等「思考工具」,得到一個基於原來「經驗」之上的合乎「常理」的更高一級的結果,就是我們人類特有的思考。比如我們通過對一加一等於二的理解,就能得出二加二等於四的合理結果,而這個邏輯思維過程,是任何動物無法做到的。

第四也就是最後最關鍵的,是我們具有學習能力,在人類不斷的新的經驗獲取之後,我們可以累加到舊的經驗之上,如果以前的經驗有錯誤,我們還可以取代以前的經驗,甚至在整個人類共同的累加過程中,人類文明的程度越來越高,發現的宇宙規律也越來越多,這都是學習的結果。

AI的工作原理,一樣是對記憶:「儲存數據」的檢索,篩選出有用的「數據」之後,加以邏輯推理,得出合理的更高一級的邏輯結果,這個過程雖然是程序化的,但是跟人類本身的思考過程卻毫無二致。但恰恰是這個程序化的東西使得AI不可能和人一樣,它的基本構思還是來源人類的設計。我們在玩遊戲的時候常常會說有bug,那麼我們設計的AI也有可能有著bug。這也就是我們看起來很容易辨別的圖像,人工智慧很難「理解」,甚至理解錯誤。

上面的圖案是什麼?很簡單的黃黑間條。不過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給出的答案卻是校車。

人工智慧雖然出現時間不長,但它的發展速度確實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一夜之間,似乎每個行業都出現了人工智慧的身影。人工智慧已是未來發展趨勢,不可阻擋的掃蕩各個領域,或遲或早,成為你我的競爭對手。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其實男女都怕!年輕人,還有正在學習深造的學生,未來如何生存?哪些職業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又有哪些職業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呢?

《紐約客》雜誌登出了一張備受爭議的封面

表面上看,機械勞動容易被取代,有感情投入的不易被取代。其實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這之中還牽扯到公司的利益。

如果你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完成重複性的任務,如主要是分析、處理和展現數據(比如會計工作和財務申報等);

又或者你的工作不屬於管理或負責人的角色工作,工作內容大部分已經實現自動化了,你只是監督和查看工作流程,並且其中很少需要你根據工作經驗來做決策;

又或者你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執行標準化的流程,有相當多的人可以取代你的職位,已經有相關技術(或者正在研發中)能夠取代你的工作內容。

看似聽著很難理解,其實通俗點就是如果你的工作是經由訓練即可掌握;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工作容易被研發的機器取代,並且機器比你做的更快更好,就很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

與其對應的就是不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的主要特點包括:有個人影響力/品牌/資源;需要與人或者社會直接的交流接觸;需要個性化服務;有創造性。

符合以上這些特點的工作有兩類。一類是教師、醫生(新的病症治療者)、律師、心理諮詢師等。這些職業除了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針對具體問題產生具體行為的能力。有的時候這些行為通常會打破以往的思維慣性和案例,比如: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全新的個體,從未出現過的變異病毒,從未有過的新型案例和犯罪… 這類工作,沒有很好地先例來進行判斷,需要從業者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和方法。

另一類是設計師,藝術從業者,科學家等這些職業都需要有相當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我們知道人工智慧很難具有抽象思維,設計師根據建造者的要求結合自身的理解可以建造從未有過的神奇建築;藝術從業者可以為人們創造好看的圖畫,悅耳的音樂以及精彩的表演;科學家本身就是在探索未知的領域。綜上,無論從行為方式還是思維方式,這些工作都不太可能被替代。

你要問我最最最不可能被取代的工作,當然是人工智慧的創造者嘛,因為畢竟人工智慧就是由他們創造。人工智慧的創造者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他們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這些職業自然是人工智慧不可能取代的。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但並不意味著所有計算機相關的職業就不會被取代,比如一些和數據、數據基礎分析相關的計算機技術崗位就很可能被取代。事實上,由於人工智慧的產生,未來可能有近一半的程序員可能被淘汰。

因此如果一個行業因為人工智慧而消亡,那就需要人們去轉行去學習去適應新的環境。社會在前進,總會有崗位會不再被需要,這是不可避免的。從歷史上看,技術進步會不斷消滅舊的就業崗位,也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例如,轎車的普及消滅了黃包車夫的就業崗位,卻創造了計程車司機的就業崗位。其實人工智慧的到來不需要恐慌,一個人只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適應新的環境,就很難被取代。

作者:李喬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博士

審核人: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於乃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君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TAG:真君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