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筆墨技法及水法

筆墨技法及水法

雪絨花

 成吉思汗的傳說

純音樂 

00:00/04:00

筆,也就是筆法,即要從描寫的物象出發、從物象產生。物象,正是描繪的依據和根源。而來攝取物象的形與神,所產生的筆的態與勢,情與意,這就是筆法。但是,這裡也仍然有一個原則,只要能形成一種線條的,不管它是彎、直、粗、瘦、長、短,甚至是點子。

南齊謝赫在「六法論」中提出「骨法用筆」。「骨法」即「骨氣」,骨法用筆即指以用筆來表現物象的骨力、骨氣。沈宗騫《芥舟學畫編·論山水》中「昔人謂筆力能扛鼎,言其氣之沉著也。凡下筆當以氣為主,氣到便是力到,下筆便若筆中有物,所謂下筆有神者此也」,此句話仔細回味。元代趙孟頫提出「以書入畫」,強調用筆的書寫性,要把握住筆與筆之間的內在關係(如同書法中各筆之間的氣脈貫連一樣),筆筆生髮、筆筆相應。荊浩《筆法記》稱:「凡筆有四勢:謂筋、肉、骨、氣。筆絕而(不)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化不敗謂之氣。」

一張畫要有氣勢,就是要筆勢連貫。物以筆傳,趣以筆生。何海霞先生說:「善於由濃到干,由這個筆鋒很圓潤,一直畫到這筆毛散開了,散開了我在把它畫合上,一個開,一個合,就是一個開合,千筆萬筆歸於一筆,一筆又是千筆萬筆的開始,這就是筆的運用。」即筆筆相生,筆筆相應,要氣脈連貫。要有筆力,也就是筆的力量感,但這種力量不能太過於刻露,而是要含蓄、內斂點,有力才能產生美。

用筆要輕重、疾徐、偏正、曲直,要出於自然而無浮滑,鈍滯等病,極盡變化。要中、側鋒並用,順、逆筆兼施,或者施橫掃,或點垛皴擦,尖鋒與禿鋒混用,渴筆與濕筆互見,離披點畫,跡斷氣連,指腕虛活,收放自如,要有節奏性。黃賓虹先生將用筆總結為:平,指運筆時使力勻實,筆筆送到,不結不滯,如屋漏痕。留,指用筆筆相生,筆筆相應,沉穩有力,如屋漏痕。圓,指筆線不平扁,無往不復,無垂不縮,如折釵股。重,指用筆有力,不輕浮,如高山墜石,力透紙背,入木三分。變,指用筆力求變化,輕重,疾徐,偏正,曲直。

「墨法之妙,全從筆出」,用墨的豐富性關鍵還在筆上體現,墨的光彩,層次變化要靠用筆來表現,筆法與墨法是相輔相成的。北宋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有「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以概括用筆用墨的關係。從用墨的方法來講,干與濕是用墨時水分多少的對比,濃與淡濕墨色階梯層次的對比,它們在畫面上是對立統一的。墨色由濃到淡的變化叫墨階。墨階分為焦、重、濃、淡、清五個階梯。

用水亦是墨法的關鍵之一,要使墨色豐富,要善於用水。清代張式《畫譚》說:「墨法在於用水,以墨為形,以水為氣,氣行,形乃活矣。」墨色的變化,在於水分摻的多少。墨與水的調和,才能產生它的「彩」「氣」和「韻」。墨的濃、淡,是水與墨的多少調節問題。不管多少與濃淡,它所表現在畫面上的,總是顯得明潔、滋潤。而不可顯得臟、暗,顯得鬆散凝滯而無神。它可以濃,甚至到焦。但不可顯得枯、澀,顯得火辣辣的。

黃賓虹先生在畫論中提出墨法有七種,即所謂的「七墨」——潑墨法、淡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漬墨法、焦墨法、宿墨法。黃先生在運用時,比較出眾的,一是破墨法,包括淡破濃、濃破淡、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二是漬墨法、積墨法和宿墨法。

黃賓虹先生的用水,一是用以留水漬;二是用以接氣生韻;三是用以統一畫面。黃賓虹畫山水,當把要畫的山、水、樹、石勾定,經過皴擦、點染後,在將干未乾時,在畫面上全部鋪一層水。等干時既柔和又統一,加強了畫面的整體感。

內容整理自網路,插圖:石濤冊頁;圖文無關。編輯:國畫藝術。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森嚴方朴,婉轉流麗!趙之謙行書尺牘欣賞
現當代名家:丁寶書花鳥作品欣賞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