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教育的秘訣是三分教、七分等
林格
著名學者,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教育專家
內容來源:本欄目內容均為原創作品。由基本書院的教育專家、知名文化學者《開講》實錄整理而成,內容有刪節。
全文1069字|閱讀時長3分鐘
本文學習指數:??????????
教育是有規律的。教育孩子,需要站在規律上。
規律,就是古人講的「理」。
何為理?《說文解字》中講:「理,治玉也。」所謂治玉,就是雕刻玉,玉石采出來後,經過人的精心雕刻琢磨,形成一個藝術品。所以,理,是這麼一個過程,治玉,要比庖丁解牛難很多,因為玉的理比牛的理緻密得多,更要細心、耐心,更要清楚紋理、走向,要是逆著這個理,玉就會被損壞。
引申出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理,就是規律、走向、法則,理是最實在的,不順著走,就走不通。
理,後來組建的片語很多,比如:理念,理論,理想,理解,治理,地理,道理,料理,等等。不可忘記的是它的本義與出處,都要求我們站在規律上去說話、做事,否則行不通。
理,有人理、事理、天理、自然之理等等,都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想得到的,一點兒都不玄虛。
教育的理是什麼?就是人的生命發展規律。這也是我開始研究教育時,抓住的東西,現在也沒有改變過。
在人的生命發展規律中,最重要的一個「理」就是——階段性。人的生命發展具有階段性。
可是,我們都「等不及」,可以說,「等不及」是當前中國教育進步的一個心魔,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教育焦慮」,它抑制了教育的本真之回歸,使得我們的教育變得千瘡百孔。
教育的焦慮,是外在人心世界的雜草叢生在教育上的一種投影。
十餘年來,我一直在努力去化解這樣一種群體性的、時代性的焦慮。
我的感受是,需要教育者在自己的心田裡種下「等待」這枚種子,慢慢培育它,讓它長成每一個家長和教師心中的樹,從而走向寧靜、從容、優雅、深遠。
《易經》中的「需」卦,告訴我們,人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等待的,但等待不是消極的無為,而是積極地選擇——無為而無所不為。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我把「無為而無所不為」的教育思想,轉化為了九個實踐原則:
1、教育的過程是等待的過程。
教育的秘訣是三分教、七分等。真正的教育,首先需要尊重人的發展之階段性,這是規律。
2、主動性是人內在精神世界的支柱。
真正的教育家只做一件事情:用自己的生命和尊嚴捍衛每一個學生主動性。在人的主動性中,隱藏著人的自主、自覺、自我的完善,教育,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推動一個人實現自我教育。
3、有條件滿足。
對於孩子來說,過度滿足將使其痛苦不堪,為了建立起孩子的自我,就需要學會有條件滿足、契約滿足的方法。
4、好的關係大於一切教育。
如何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知識、人與自己之間的四對關係,是一切課程的基本邏輯。
5、做溫暖人心的教育。
從根本上來說,教育,就是溫暖人心,輸入能量,人心暖和了,人就不需要教育了,教育就變成了自我教育。
6、呵護自尊,喚醒自覺。
人都是自覺自悟的,我們無法直接對一個人內在的學習直接施加影響,但可以通過有效的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來喚醒人的信心、愛心、專心、恆心、自尊心。
7、人往高處走,沿著階梯走。
對於目標管理來說,階梯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其應用範圍極為廣泛。
8、站在將來看現在。
克服浮躁的唯一辦法是站在未來30年看現在,就會明白我們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這是關於選擇的大智慧。
9、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習慣是民族的根基,根基不穩,地動山搖。
TAG:基本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