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輿情:按下葫蘆起了瓢

教育輿情:按下葫蘆起了瓢

毫無疑問,今年是西安教育很熱鬧的一年,多年來的行業規則因為新政,問政,小升初、中高考的招考,錄取,再加上大西安元年,各種信息糾合在一起,而新聞不斷,各種消息滿天飛。

教育,此時面臨著複雜的輿情環境,加上關注度高,社會影響面廣,局部利益和大局的較量,重新調整後的秩序重建。輿情不僅複雜,而且混亂,在面對新形勢下的輿情公關,對教育業界的很多人來,都是挑戰。

靜靜的校園內,長長的圍牆裡,擋不住新媒體環境

和很多媒體朋友交流過,對教育應該懷有一種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引導社會公眾對教育,對學校,對老師的支持,面對問題,更多的應該採取客觀、冷靜、建設性的意見。

曾對某影響巨大的自媒體人開玩笑說過,不要總是小鋼炮,關注度高容易引發混亂。眾所周知的《誰敢問政西安教育》,竟然有70多萬的閱讀率,各種評論不斷,特別是那些無限刷屏的各種評論,更是激活,激發了公眾的各種猜忌、疑問,甚至謾罵。

而同時,在應對媒體和輿論面前,我們的從業人員的表現令人失望,教育問政,應該是今年西安輿情最熱的詞之後了,這檔收視率空前絕後的電視直播,教育行政官員面對媒體的質詢,表現出對輿情公關常識的缺失。

而問政的當日,內部流出的視頻資料顯示,很多教育界的領導在外場時,絲毫沒有意識到會有跟蹤拍攝,照樣像平時大家見面一樣,大不咧咧,寒暄閑聊。而有些領導面對鏡頭,直接掉頭走人,或者驚慌失措。

近期親歷的幾次教育輿情,在校長們哪裡,根本不了解新媒體,意識里還只有報紙、電視才叫媒體,很多老校長們甚至不用微信,微博,不知道自媒體,網路論壇,輿論領袖,以及網路大V等極容易引爆輿情的工具。

一旦出現突發輿情,領導們的反應第一時間都是找關係壓制,校長們開始動員家長力量,到處撲火。曾見識過一個國際小學規模宏大的畢業禮,當主持人宣布來賓名單是,第一位竟然是來自中省各類媒體的領導,或者駐地負責人,其次才是行業領導和專家,曾引起一些新媒體人的玩笑,校長老了,媒體不死。

如此,教育輿情,只能是按下葫蘆起了瓢,各種的麻煩不斷,新媒體環境下,太需要教育行業有一定的新媒體意識,輿情公關常態,以及面對輿情的冷靜,客觀的處理。

防火防盜防記者,不如有態度,有認識,有聲音,公平對話

十年間,媒體環境因為技術革新發生了質的變化,特別是一個時期以來,媒體自身的經營壓力和生存環境,造成了一大批無良媒體和靠坑蒙拐騙,敲詐勒索為業的媒體人。

當混亂的媒體環境遇到多事之秋的教育,會怎麼樣?

有媒體披露了這樣一個細節,當空缺達一年之久,媒體採訪教育局領導屢次受阻,或者百般推脫的時候,有人給新任局長發了信息,新局長第一時間打過來電話表態,並真誠邀約記者採訪。

先給新局長點贊!媒體記者的筆下是帶有情緒的,媒體採訪受阻,甚至遭到圍毆的事件不絕於耳。媒體也是人,他們的文圖力求客觀,真實,但在語言表述時會根據採訪對象的態度而有觀點和溫度的。

當然,新任局長曾長期主管高新區外宣工作,與媒體打交道自然有一定的經驗,而且有極為廣泛的人脈。注意觀察,你會發現,教育局的外宣方式已經大為改觀,公眾號等新媒體手段已經在使用,而且專門開闢了「局長信箱」來解答和處理熱點問題,消解輿情壓力,引導社會公眾對教育的理解,支持!

而整個行業多年以來,這個意識習慣是擰著的。很多教育行業的領導,校長,大多是基層教師出身,對社會輿論,輿情分析,輿情公關,新媒體的傳播方式,都缺乏認識,沒有基本的常識和經驗。

接觸過多個辦公室主任,發現學校的外宣工作還停留在十年前的公文式的信息公布,語言,表現形式陳舊老套,連本校的老師也懶得轉發,更別說引發家長,學生的關注轉發,引起社會的共鳴,沒有最起碼的教育思想,價值觀的整理與傳播。面對突發事件,僅僅是請客吃飯送禮的老套路。

人只關心與自己有關係的事,並極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根本。而新媒體環境下,面對輿情的複雜,擁有知識、文化、技能的教育行業,卻在外宣和自身形象塑造上被動,失語,甚至不作為。

新媒體環境下,學校需要建立自己的傳播方式,而且是時尚的,能被社會接受,並樂於傳播的,教育也應該和社會公眾輿論公平、真誠、坦率地對話,堵塞,滯澀,只關起門來辦學辦教育,是不夠明智的。

而且,我們的教育和學校也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聲音,除了日常的教學以外,我們有業務通過自身的努力,資源,來傳播價值,教化社會,完成社會教育的基本功能。

教育是人群密集的群體,更有傳播,聚合,形成輿情數據的優勢

曾給數個教育集團做個外宣和輿情公關的培訓,很有感觸的覺得,我們的老師,校長,領導們只在埋頭做著自己的事情,首先是面對新媒體環境的不知道,不了解,甚至是排斥。

很多學校的網站、公號、美圖等傳播工具,和新興群體距離很遠,板起面孔說事情,高大上地講工作,不接地氣,不可愛,不溫暖。沒有與受眾和人群對話交流的意識。甚至有學校至今的外宣方式,還是花錢買報紙版面,連篇累牘地講那些抽象和虛頭巴腦,假大空的話,誰看呀,自己逗自己樂,自己逗自己玩。

每到招生季節來臨時,各學校冒著違規的危險,花錢找人代筆打廣告,媒體也趁機推廣學校專刊,專版,但實際上有效的信息很有限。費了很大的勁,可能不如論壇上一封來信,自媒體的一段故事,就會毀掉一個學校,就會讓教育蒙羞,比如那個養鴿子的校長和學校。

與其如此,還不如常態地挖掘學校裡面典型性,包含教育價值和理念的教育故事,以鮮活生動,靈動而接地氣地表達方式去傳播,截取我們日復一日教育活動中的生活片段,給社會一個真實、生活、溫情的聲音。

可不可以就重大事件公開敞亮地召開新聞或者信息發布會,邀請媒體到場,傳播正能量,能不能組織媒體參觀學校,召開座談會,聽取社會意見,能不能開門辦學,聽取各方面的聲音,能不能遇到問題真誠道歉,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來,能不能把公眾當學生當傻子看。

我們的教育界,有思想的教育者,有獨到的治學治校經驗,有教育發展面臨的困惑和問題,有筆力的學生和老師,有一屆一屆的校友,家長形成的人群向心力,我們需要傳播,需要發出我們的聲音,需要我們給教育爭口氣,有臉面。

教育的改革,健康前行,獲得民眾和社會的支持,並得以教化,輿情,是繞不開的問題。而且,教育行業的資源完全可以做到最好,最優,最特色。

打開窗口,讓清新自然地風氣流動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永剛札記 的精彩文章:

TAG:趙永剛札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