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北方言里的「老摑」

晉北方言里的「老摑」

原標題:晉北方言里的「老摑」


晉北方言里的「老摑」


宋旭


「老摑」與「瞭哨」,是兩個與「看」、「望」有關的方言辭彙。因其基本意思相近,故現在人們常常混用。但具體分析起來,兩者還是有差別的。


「瞭哨」,一般用在對象具體位置確定的情況下,且多有「巡視」之義。如:


村裡唱戲,咱也出去瞭哨瞭哨。

二毛眼把車停路邊,對旁邊的保安說:「我進會兒商場,你給瞭哨瞭哨,別讓人把胎給扎了。」此處「瞭哨」也常說成「達照」(「察照」之古音,意為關照、關注)。


「老摑」,一般用於兩種情況,一是對象與「看」或「望」者本人的距離較遠;二是對象的具體位置尚未確定。如:


四黑眼出去好長時間了,七十多歲老母親天天站村口老摑。


我家大草雞不見了,你給老摑老摑,看在你院沒?


大清早站門口,老摑啥呢?

舊時晉人多走西口,蚰蜒土路上,男人背個褡褳越走越遠,而土樑上的女人,往往由「瞭哨」變成了「老摑」……。



方言多存古音。鑒於方言里的「瞭哨」與普通話「瞭哨」音義相同(均為「環視,巡視,來回看」),故不做多解。接下來重點解讀一下方言中的「老摑」。


筆者以為,「老摑」即為「瞭高」。


「瞭」,從字體上看,只有楷、宋,不見甲(骨)、金(文)。考之韻書,「瞭」不見於《說文解字》,「漢典」《說文》以「了」代之。而「了」,《說文》的解釋是「尦也。從子無臂。象形。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了) 尦也。尦、行脛相交也。說明至少在許慎時代,「瞭(了)」有其音而無其字。從當時以「了」代「瞭」的情況看,應該是借字表音。

那麼,「了」音從何而來?


其實,這又是漢語「d/t」與「l」音互轉的典型例證。「了」所對應的,就是「眺」字。「眺」,上古音「leu」。當「眺」音由「leu」轉為中古(南北朝後期至唐宋)的「tieu」(王力擬構),其原音仍然保留在方言之中,人們最初用與其發音相同的「了」字代替,後來才造出「瞭」字。故後世「瞭望」、「瞭望」相通,而「瞭望」、「瞭望」,即「眺望」也。



其後,「了(瞭)」字的讀音也發生了變化,由「leu」加介音「i」轉為「liau」,而方言所保留的「leu」音則一直延續下來,並以「老」字代替。

再看「摑」。方言中的「摑」實發「gua」音。「高」,上古音「keu」,當「keu」音之「k」轉為「g」,即為「geu」,與「gua」音非常接近。


回頭看「瞭高」的釋義。「瞭高,於高處遠望」。正是方言中「老摑」的起始含義。漢語成語中有「眺高望遠」,即「瞭高」,方言稱「老摑」也。


當年陳子昂登上幽州台,「老摑」了半天,不見一個人影,遂撫袂而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雁門文叢 的精彩文章:

晉北方言:丟盹
隱藏在方言中的「可汗」

TAG:雁門文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