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靈魂 永遠的聖雄——王瑞雪帶我們領略甘地的人生傳奇
一天,甘地坐火車,不小心把自己穿著的一隻鞋子掉在鐵軌上了。此時,火車已經轟隆隆地啟動了,他已不可能下車去撿那隻鞋子。 旁邊的人看到甘地沒了一隻鞋子,都為他可惜。忽然,甘地彎下身子,把另一隻鞋子脫下來,扔出了窗外。身邊的一位乘客看到他這個奇怪的舉動,就問:「先生,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甘地笑了笑,慈祥地說:「這樣的話,撿到鞋子的窮人,就有一雙完好的鞋子穿了。」
5月13日,在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書香吉林講書堂,王瑞雪老師為我們講述了甘地的人生傳奇。
出生於1869年,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領袖、印度國大黨的領導人,人們稱他為「馬哈特馬」,意思是「偉大的靈魂」。他三次領導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爭取民族獨立。為爭取祖國獨立和人間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絕食,18次進監獄,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極右分子刺殺身亡,時年79歲。
甘地大事年表
1869年,出生於印度波爾班達土邦1888年,留學英國,學習法律
1893年,來到南非,投身於反對種族歧視的鬥爭
1915年,回到印度,倡導土布運動,傳播非暴力主義思想
1919年,針對英國頒布損害印度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案;甘地發動「文明不服從」運動
1919年,英國製造阿姆利則慘案,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國政府不合作
1922年,甘地入獄,創作《我體驗真理的故事》
1924年,當選國大黨主席
1929年,國大黨通過實現印度完全獨立的決議
1930年,「食鹽進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達到高潮二戰期間,甘地第一次提出獨立的要求
1948年,被極端分子刺殺
甘地人生傳奇之早年生活
1869年,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博爾本德爾(當時是印度的一個土邦,今屬古吉拉特邦管轄)的印度教家庭。他們是商人的後代。商人出身的父親給他的孩子取名:甘地。「甘地」的意思是食品商人。
他的父親。卡拉姆昌德?甘地(Karamchand Gandhi)是當時的土邦首相。
他的母親。Putlibai(普麗白)是他父親的第四任妻子。是一個篤印度教的傳統女人。
十三歲時,他和同歲的文盲女孩Kasturbai(卡斯特白)成婚。
他們有四個孩子,全是男孩。Harilal Gandhi, 生於1888年;Manilal Gandhi,生於1892年;Ramdas Gandhi,生於1897年; 最小的Devdas Gandhi,生於1900年。一個誠實害羞的成績平平的學生。
王瑞雪老師說:「從他的成長經歷中,我們會發現,即便是如甘地這樣罕見的偉人,童年時卻是一個平淡無奇、絲毫看不出「天縱之才」的孩子,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他的種姓出身以及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給他的人生施加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甘地人生傳奇之留學英國
1888年,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法律。
在倫敦期間,他恪守著離開印度時母親對他的教誨,不吃葷和不酗酒。儘管他試圖英國化,例如,他上舞蹈課程,但是他卻不吃房東太太給他的羊肉和捲心菜。房東太太給他介紹了一家倫敦的素食餐館,在那裡,甘地了解並且成為了一個素食主義者。這可以認為是他有意識選擇非暴力的第一步。
他參加了素食社團,並且當選執行委員會委員,他還成立了一個地方分會。 據他說,這給了他組織和運行社團很有價值的經驗。他遇到的素食主義者,有些是神智學社團的成員。神智學社團由Madame Blavatsky於1875年成立,作為大學兄弟會的一個延伸。他們致力於研習印度婆羅門教和佛教的經典。他們鼓勵甘地閱讀《薄伽梵歌》。
此時,甘地還沒有皈依宗教,但是開始閱讀關於印度教,天主教和其它宗教著作。
王瑞雪老師總結甘地這段經歷時說:「首先甘地了解了英國,尤其是從法律層面了解英國人是文明的、是有人性的,並對這一點抱有絕對的信心;其次甘地對宗教的皈依感增強;最後甘地確立了高度自律的生活信條。」
甘地人生傳奇之南非歲月
在南非的這些年裡,甘地從《薄伽梵歌》和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中汲取靈感。
作為一個社會政治活動家的形成時期。此時公民不服從以及非暴力的抵抗的概念和技術開始形成。
甘地前前後後在南非總共待了22年,這裡成為他「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演練場。待他歸國後,廣泛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最終為印度贏得了獨立。在南非的早期,有一件事常被人提起。那就是甘地買了一張一等車廂的車票,拒絕換到三等車廂,被人從彼得馬里茨堡火車中扔了出去。南非馬利茲堡的冬夜非常寒冷,對於衣衫單薄者,這冷就分外殘忍。一位印度年輕人在這樣的冬夜裡,在沒有燈光的候車室里,做著他嚴肅的人生選擇:是直接回印度,還是繼續為自己的權利抗爭?
王瑞雪老師說:「是退,還是進?甘地腦子裡在做著激烈的鬥爭,最終有了答案:沒有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回印度是懦弱的表現。況且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早在自己的同胞身上無數次上演,而根源則是種族歧視。如果可能的話,自己應當設法根除這個頑疾。1893年5月某一天夜裡所作出的決定,影響了甘地一生,進而影響了南非,也影響了印度,影響了世界。」
甘地曾說:「上帝在南非為我的生活鋪下了基石,並播下了為民族自尊而鬥爭的種子。」
甘地人生傳奇之聖雄之死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信徒們陪同下,參加一次祈禱會,當他步入會場時,早已隱藏在人群中的納圖拉姆走到甘地面前,一面彎腰向甘地問好,一面迅速地掏出槍,抵住甘地枯瘦赤裸的胸膛連放三槍,殷紅的鮮血染紅了他潔白的纏身土布。甘地捂著傷口,發出最後的聲音:「請寬恕這個可憐的人。」
尼赫魯向全國發表了演講:「我們生命的光明從此消失了,到處是一片黑暗。我不知道說什麼,更不知道怎麼表達……」
加爾各答一位百姓用黑灰塗抹全身和面部,走街串巷,一邊不停地悲嘆:「聖賢業已涅盤,何時才能降臨一位像他那樣的偉人?」
泰戈爾在甘地去世的前十年就曾寫道:「在使人們斷絕邪惡的鬥爭中,或許他不會成功,或許他會像佛陀和耶酥一樣遭到失敗但是他的一生對於子孫是一種教益,為此,人們永遠牢記著他。」
印度著名哲學家拉達克里希南說:「甘地是恨和誤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愛和理解的象徵。他屬於時代,屬於歷史。」
王瑞雪老師講到:「被譽為「聖雄」、「國父」的甘地,一生經歷坎坷,頗具神秘色彩,他以非暴力主張多次組織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在其50年政治生涯中,為喚醒民眾的抗爭意識、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做了大量工作。他所創立的基於真理、道義和個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鬥爭理論,不僅是印度人民偉大的思想財富,而且以其廣泛的世界影響成為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
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曾經講到過三種偉大:一種是帝王、首領的偉大;一種是精神、理智的偉大;還有一種是仁愛、心靈的偉大。
王瑞雪老師說:「帕斯卡爾區分了三種偉大:第一種偉大是外在的偉大,如星辰和君主,這只是一種外觀的、表面的偉大;第二種偉大是理智的偉大,它高於前者,但卻仍然是很不完全的偉大;第三種偉大是仁愛精神,聖徒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和完全的偉大。而甘地就是最偉大的人,偉大的靈魂——聖雄。」
印度著名哲學家拉達克里希南說:「甘地是恨和誤解所充斥的世界中的愛和理解的象徵。他屬於時代,屬於歷史。」
1999年歲末,世界各大通訊社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推舉「千年政治領袖」,以「非暴力主義」引領印度人民走向獨立和尊嚴的甘地被一致公推為人類過去一千年最偉大的政治人物。不久,甘地又被亞洲輿論公推為「20世紀亞洲風雲人物」(20世紀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第一名是愛因斯坦,第二名是羅斯福總統,第三名是甘地。
2006年第6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把每年的10月2日(即甘地的誕辰日)定為「國際非暴力日」。2007年10月2日在第一個「國際非暴力日」。
潘基文秘書長致辭:「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傳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
王瑞雪老師說:「甘地擁寬容、博愛感動著無數人,甘地因心靈而真正偉大!他具有赤誠的愛國熱誠,崇高的犧牲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信念;堅強的意志,堅韌的耐心,隨機應變的本領;他待人謙恭、誠實、光明磊落,不分貴賤善惡一視同仁,沒有種族歧視和宗教偏見;他注重實際,反對空談;他關心下層人民疾苦,善於體察民情並始終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他生活清苦,安貧樂道;提倡人的精神完善和社會和諧;他的道德修養堪稱楷模。正因為如此,甘地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東方人博得了不同民族、信仰和階級的人的景仰和愛戴。他被人們稱作「巴普」,意思是父親,甘地對道德完善、心靈寧靜以及人格完美的不懈追求,為世人驚嘆並永遠銘記。」
無勞作的財富
無良知的享樂
無品行的知識
無道德的商業
無人性的科學
無犧牲的崇拜
無原則的政治
——甘地
發言摘登:
劉 洋:
聽瑞雪老師講《甘地的人生傳奇》。她說,這次講書以傳奇為主線,分為人生傳奇、信仰傳奇、影響傳奇、評價傳奇等幾個方面。非暴力主義、阿姆利則慘案、食鹽運動、素食主義等等,那片陌生的土地、一系列陌生的事件,卻在瑞雪老師的口中娓娓道來,有講述,有提問,有「對話甘地」這樣雙向度的思考,亦有「甘地於我」這樣單維度的總結,在多樣化的講書中,展現了甘地不平凡的一生。瑞雪老師說,自己在大學時買回了一本甘地傳,卻又把它束之高閣,或許與自己從小看《三國演義》《水滸傳》有關,或者可以說中國的歷史更多的是刀光劍影、暴力殺戮,這樣的歷史,想必自己的潛意識中是質疑非暴力運動的,甘地則企圖用忍耐、憐憫和友愛來打破仇恨與暴力的循環。一直以來,我們對甘地的理解更流於政治化,雖然這很正常,但是如果將其還原成人性、精神的命題來理解,卻也並不可笑。瑞雪老師盡量在還原被稱為「聖雄」的甘地,在她的講述中,甘地並不是一個通體發光的聖人,他的偉大更在於他的言行一致,他把自己的弱點、局限連同愧痛一起呈現在世人面前。也正因如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棕色皮膚的小個子,用瘦小的身軀,扛起一座人類精神的豐碑,那座豐碑上寫著:仁愛。用純粹的愛,以積極的形式來對待一切生命的善良意志。
李英麗:
瑞雪與《甘地的人生傳奇》昨天第一次拉著先生去講書堂聽書。我對他說:這是我聽王老師第二講了,上一次講的是她並不大喜歡和了解的沈從文,精彩而得當的講述讓我記憶猶新。今天,你一定不虛此行。
果然,瑞雪老師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近百天的積累,滿懷熱情地講述了聖雄甘地傳奇的一生。聖雄甘地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在王老師夾敘夾議的講述下時時牽動著聽眾的心。一個人,可以不但可以影響到國家的命運,甚至對世界格局的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影響到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開展著不屈不撓的反種族隔離制度,他影響到馬丁路德金,為美國黑人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勛。難怪愛因斯坦曾說Albert Einstein added: "Generations to come will scarce belie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 ever in flesh and blood walked upon this earth."後世人很難相信在地球上曾有這樣的血肉之軀來過。(意譯)王老師的《甘地傳》有對史料的查詢檢索,有對事件的剖析梳理,更難能可貴的是瑞雪老師對人物的挖掘反思甚至對話。讓我深深感受到:要想了解或者理解一個人,須得靜下心來,不但要扎到歷史的「 故紙堆」中,還要儘可能用發展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地探查與打量。王老師肯鑽研的精神,了得!
講書人簡介:
王瑞雪,東北師大附中凈月實驗學校語文教研室主任,吉林省骨幹教師,吉林省科研名師,吉林省語文學科中心組成員,長春市高考語文研究專家,長春市語文「十佳」教師,全國作文名師,東北師大文學院研究生導師。
參考書目:
1.《通往神的道路》甘地著,M. S. 德什潘德編;
2.《甘地自傳——我體驗真理的故事》甘地著;3.《甘地傳》(印)甘地著,魯良斌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4.《甘地與印度》(意)索弗里著,李陽譯,生活讀書新知;
5.《告別甘地—現代印度的故事》貝爾綱德伊姆哈斯利著,王印寶譯,人民日報出版社;
6.《非暴力的"戰爭":甘地傳》章文;
7.電影《甘地傳》。
TAG:書香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