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什麼是業?該如何消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什麼是業?該如何消

「業」是過去累積之分別念的思想與其衍生的言行,這些累積在自心上的「習氣」對當下的自己所產生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就是「業力」。

這樣的業如果是惡的,對自身而言將會有種種阻擋自心喜悅與平靜的能力,這種負面的力量就是業障。行持善業能產生善的影響力,善與惡是相對的,因此,善業可以達到對治惡業的效果。換句話說,當行善利益眾生時,必然不會再行傷害眾生的惡事,當內心中好的思想與言行越來越多時,不善的惡業自然會逐漸淨化。

所謂業障,是因為我人有生死業,有種種的善、惡業報,這些業報會障礙修行。因為世間的業報,而起障道因緣的話,這才叫業障。如果不修道,就沒有業障可談;至於所遭遇的種種苦難,那都是業報,不是業障。

處理業障就像是清洗白衣上的污垢,如不處理,污垢永遠存在;同樣的,內心的染污如不淨化,煩惱的痛苦將無法止息。然而這樣生生世世累積的業障無量無邊,就算要清洗,也不是一下子能洗得凈的,應逐步漸次地處理。首先如何認知與面對自己所造的業是第一步,若是不想這麼做,當然可以繼續糊裡糊塗地沉浸於痛苦與煩惱的生活中。

常見到身旁的一些業報現前的案例,當事人往往有很不錯的學經歷,但因自己的無明業障所致,往往被業障矇蔽了智慧,在面對事情時,通常只考量自己的私慾而作出荒誕離奇的判斷,繼而作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出來。既然做出沒有智慧的判斷,事情的發展往往會每況愈下,任憑機關算盡,這些想法只會不斷地讓內心製造煩惱,到後來終究會落得一敗塗地的下場。煩惱對於善惡業有發業及潤生的作用,斷了煩惱就不會再造新業;過去舊有的無邊業力,缺乏煩惱的滋潤,自然失去感報的機會。

眾生會生在娑婆世界,皆因業報而生,在過去無量生死以來,每一生中造了種種不善業,依報再到輪迴中受苦,業報有許多不同的苦,輕者、身體不健康或者遇到天災人禍。有人家裡很有錢,可是每次做生意就失敗;有的人平時很聰明,很用功讀書,但一進考場就頭痛,頭腦昏朦不清,彷彿腦中塞了漿糊,使反應遲鈍,要不就是身體不適不能參加考試。世界上的人聰明才智雖有高低,不得意的人,不一定是智能不足,只是各人福報不同、業障不同的關係。

當好的思想與行為生起時,惡業必會壞失;相對的,當不好的思想與行為生起時,善根也會衰損。當善根不斷地增上,惡業同時將會不斷地遞減,直到完全淨化就是成佛,凈化惡業的行為,在成佛之前都不能停止。如果矇蔽自己,以掩飾或逃避的說詞與態度來面對問題,這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業障是要自己真正發心才能消除,在順逆境緣當中,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心,不被境界所轉,才能消業障。

佛法所以浩翰,只因眾生煩惱無邊。佛陀只演示一法,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是佛陀慈悲的善巧方便,因為眾生心有八萬四千煩惱,為了因應眾生不同的心性,分別而說。佛陀所演示的八萬四千法門只有一個中心思想,即「利他的菩提心」。

佛法是佛陀從發心利益世間一切眾生開始,直到成就佛道期間所研究出來,處理宇宙人生種種問題的良方。為了醫治眾生心上的病,佛陀傳授八萬四千種法門,幫助眾生醫治種種「心」病,這些法門就是處理因果的方法。這些方法中,讓惡業減少最好的機制就是多造善業。

懺悔二字,出自佛經,梵文懺摩,意譯忍恕,即請求他人,容忍寬恕自己的過失。華言悔,是悔恨,悔改,屬於一種追悔罪過,立志改往修來的心意,華梵兼舉,合名懺悔。

懺悔就是對自己所信任的人說罪並請求寬恕,解除內在的罪惡感。懺悔的本義在隨犯隨懺,離惡行善,去除聖道修行的障礙,更重要是降伏、斷除煩惱。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聖賢,一定會有做錯事的時候,懺悔能讓人性的陰暗面能夠有所傾吐。

懺悔是轉化罪業的助緣,《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說一切有部」的「譬喻師」言:「一切業皆可轉故,乃至無間業亦可令轉。」這理論說的是業可以轉,懺悔就是轉變業力的助緣。懺悔與業的關係如上所說,從果報不失來說,業果亦然如此;由於懺悔的助緣,而重罪轉輕受或遞延受報,這是罪業的轉化。由於懺悔而改變因緣、改變命運,對滅除罪業和轉業都有正面的助力。

懺悔業障,並不能直接滅除業報,只是使罪業減輕或遞延。縱使證入初果向或初果以上的聖人,本身原來的果報還是不失,只是本身能夠看透、證得實相,能坦然面對因緣果報。例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因過去世的業報現前,還是被打得粉身碎骨,只是他能坦然受報,沒有因此再新增惡業煩惱。懺悔能令人停止作惡,改往修來;懺悔能令人消除業障,增長善根;懺悔能令人自覺自勵,自利兼他,這才是懺悔的主要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單身女性晚婚報告
人類失去電力的856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