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窺一斑經典流傳——讀余冠英《詩經選》

窺一斑經典流傳——讀余冠英《詩經選》

《詩經》,一部源頭詩歌的總集,被尊稱為中華詩祖。對於中華文化還是中國人民的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其詩詞名句或為我們日常吟詠,或已經深深地固化為我們的思想觀念。

《詩經》有很多詩句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所以大概未曾翻閱過的人也能隨口引用幾句。

比如在表達懵懂的愛情或者男女之間的愛慕時,常常會引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者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在表達對某些社會寄生群體的不滿時,常常會來句「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或者稱這些人為碩鼠。

在表達羈旅之人的心情時,可以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在表達滿腹牢騷或者憂愁不被人理解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便是最好的抒發。

在表達兄弟之間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情時,常有「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詩句。

在教科書中揭露封建社會的醜惡與黑暗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就是最熟悉也最深刻的體現……

我們經常使用的一些成語,出自《詩經》的也有很多,例如風雨如晦,一日三秋,信誓旦旦,投桃報李,逃之夭夭,死生契闊……有人統計,中國現代漢語中經常使用的成語,出自《詩經》的大約有230多個,可見其對後世文化的影響程度之深,範圍之廣了。

然而其成書年代大致在西周至春秋,不管是從語言習慣,還是音義變化,都給今天的讀者帶來了極大的障礙。所以,儘管歷來奉為非常重要的儒家經典,註疏研究的著作層出不窮,但對於大部分的讀者來說,仍然是不堪卒讀。

近人余冠英先生精選《詩經》中106首詩,逐一進行了注釋、今譯,為當世所重,不僅選目得當,注釋簡潔,訓詁信實,譯詩暢達,對於把陽春白雪的《詩經》普及為下里巴人的藝術更是厥功甚偉,有益於後學。

余冠英《詩經選》在國風部分擇選了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範圍較廣,代表性也很突出。有些研究者(如梁啟超)認為「南」是南部一些地方的民歌形式,主要卻別在於和風、雅、頌的韻律。然而,詩經樂譜盡失,一時難以考證了。

《詩經選》中大雅、小雅和周頌也各有選目。有些篇幅較短,如《式微》、《鄘風·柏舟》(邶風中也有同名詩篇),大概今天所說的「式微」一詞最早就出現在這裡吧,不過顯然屬於古今異義了。有些篇幅較長,如《氓》、《伐檀》、《生民》。不過我以為大概《氓》和《溱洧》等幾篇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無論是故事情節的曲折豐富,還是對早期漢語中字詞、地名等的理解。

《詩經》中的好多詩篇故事性極強,生活氣息很濃,極富感染力。大概很多是可以作為劇本的原型,或者改變為更加豐滿的故事。然而歷來對於《詩經》的研究,不管是名物訓詁還是義理延伸,涉及到改變為大眾文藝的努力還是比較少的,所以理應成為某些文學愛好者、文藝工作者或者《詩經》研究家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的一部分。

據說在《孔雀東南飛》、《長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雙鴆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可見《詩經》對於中國文學甚至文化影響的深遠了,然而僅僅這些還是沒能達到《詩經》改編而成為民間藝術的大眾化、通俗化,尤其是其中的十五國風,本身就是民間藝術,只是在今天的社會裡卻少了一個還原的步驟而已。

儘管如此,歷來的研究者對於《詩經》的旨趣還是有不同的議論的。到底是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的反映,還是通過採風體現德化教育的體現,一時難以定論。但就發生的效果而言,或許兼而有之,因此在後世被儒家奉為經典,而且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源頭,歷來註疏之書層出不窮。

黃侃先生說,讀經次第應先《詩》疏,讀《詩》疏,一可以得名物訓詁,二可通文法。《詩經》的價值不僅限於此,文學的價值,文化的價值,歷史研究的價值等等都不可忽視。然而註疏書中比較精當的,倒也並不是很多。

舊的註疏書里,《毛詩正義》流傳最廣,而清代陳奐的《詩毛氏傳疏》是最受推崇的了,然而在大陸至少有三十多年未再出版了,其書已不易得。

此外較好的大概屬於程俊英、蔣見元的《詩經注析》,上下兩冊,注釋詳贍,沒有翻譯,未必好讀,因為兩位先生認為詩是不可譯的,翻譯詩歌意思容易傳達,而韻味往往會喪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陽書社 的精彩文章:

讀書︱靈性思維的一束光——讀《病隙碎筆》偶感

TAG:武陽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