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多的計較,人生的煩惱將被激活

太多的計較,人生的煩惱將被激活

我們在人間要靠菩薩保佑,要靠自己的修心修行來剷除心中的危險和對物慾的追求。因為我們人往往追求名利、物質,我們放不下房子、車子、孩子、妻子,所以我們過多的貪愛和慾望織成了一張一張的網,把我們的心緊緊地纏住,讓我們沉迷在五欲六塵當中不能自拔。很多人每天活在恐懼、悲傷和憂鬱當中,有多少人痛苦煩惱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們活在虛幻和假設的現實生活當中,卻認為一切幸福和快樂都是永久的、真實的。

實際上我們一想不通,虛幻的世界就可能會遮住你的真如本性。就在我上個月離開澳大利亞時,19歲的中國留學生胡龍翔,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一條小巷當中被別人毆打致死。這起衝突是怎麼回事?也就是因為一個小青年看上了對方的女朋友。

人生,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我們今天業由心造,境由心轉,我們想通、想明白、想開了,我們也就放下了。想一想,我們年輕的時候有多少事情放不下,但是現在再回想起來,年輕時代是那麼不值得去傷害自己。所以我們不能在傷害自己中度過一生,不能再讓自己已經受傷的心靈經受更多的苦痛。學佛人要看破這個有色的世界,那是一切皆空。要懂得借假修真,在無常的人間,我們要把握當下,修出色界,悟出當下菩薩的般若和空境,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法,那是一種無上的智慧,它是能解決我們人間所有煩惱的良方;佛法能夠讓我們斷煩惱、破無明,成為人生奮發向上的航標。今天,我們乘上了觀世音菩薩的法船,要學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精神,將佛法傳遍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人懂得愛國愛民、遵紀守法,讓每一個人都能念經、學佛、修心、吃素,心無罣礙,自凈其意。這就是大乘佛教的真諦。

一個男人坐在一堆金子上面,還繼續伸出雙手向每一個過路的人討金子。佛陀走了過來,男子向他伸出了雙手,佛陀看著他說:「孩子,你已經擁有了那麼多的財物,難道你還要祈求什麼嗎?」這個男的說:「唉!雖然我擁有了這麼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感覺到滿足,我想要更多的金子,我還要祈求愛情、榮譽、成功。」佛陀聽他一講,慈悲地從口袋裡拋出了他需要的愛情、榮譽和成功,送給了他。

一個月之後,佛陀從這裡路過,見那個男人仍然坐在那堆金子上向路人伸著雙手,儘管他已經有愛情、榮譽、成功、快樂和錢財,但是他還不滿足。佛陀跟他說:「孩子,你已經擁有了你所希望擁有的所有,難道你還要祈求什麼嗎?」「唉,佛陀啊,儘管我擁有了這麼多東西,但是我仍然不能感到滿足。老人家,請您把滿足賜給我吧。」

佛陀笑道:「你現在需要滿足是嗎?孩子,那麼你從現在開始就學會付出吧。」佛陀開示,叫他把金子送給衣食無靠的窮人,把愛情送給需要愛的人,把榮譽和成功給失敗者,把快樂給憂愁的人。看著人們接過他施捨的東西,個個感激而去,這個男子笑了。佛陀問:「孩子,你現在感覺到滿足了嗎?」他說:「滿足了,滿足了,原來滿足是藏在付出的懷抱之中!」

當我們在一味地祈求的時候,得到了這個,我們又想那個,永遠不懂得滿足。當人們付出的時候,他會為自己人格的圓滿而自豪,他會為對眾生有所奉獻而快樂,眾生向他投去感激的眼光,他會法喜和滿足。感恩佛陀,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滿足。人生有舍就會有得,所以稱為「捨得」。人的慾望很難滿足,只有舍,境界才會上升,才會知足。

記住師父說的話。從生到死有多遠呢?呼吸之間,你一口氣上不來,可能你就走了。從迷到開悟有多遠呢?一念之間從愛到恨有多遠呢?在無常之間,剛剛還愛得很深,突然之間就恨得很深。那麼從古到今有多遠呢?在談笑之間。從你到我有多遠呢?善解之間。從心到心有多遠呢?天地之間。當歡笑變成了爭吵,當得到後又要面臨著失去,當希望變成了塵埃,當一切到最後是不可得,人生是多麼悲傷、無常,你趕快要醒過來啊。

就在前幾個月的12月13號,紐西蘭奧克蘭一名女子在結婚幾個小時之後,不幸死於腦膜炎球菌病。新郎非常傷心,他對報紙說,新娘的死亡對他來講「那是一個悲慘和震驚」,幸福的婚禮還沒有辦,卻將舉辦不幸的葬禮。

我們天天活著,我們還需要什麼?我們每天活著要好好地感恩,因為我們今天還有眼睛,還有鼻子,還有耳朵,還有思維……想想有多少人是殘疾,有多少人在病痛當中受折磨。我們要感恩,要知足,當你知足之後你就會非常快樂。

在上大學的時候,有幾個同學相約一起到一個老教授的家去做客。那時候,這些年輕人豪情壯志,高談闊論,彷彿世間他們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老教授在邊上聽著,一直不參與他們的話題,等大家熱情一過,老教授對幾個學生說:「同學們,如果你們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一顆比較細,我考考你們,做個測試,你們會砍哪一棵樹?」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是紅松,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大家一想,紅松比較珍貴,「那當然砍紅鬆了,楊樹不值錢。」

老教授笑著再問大家:「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是彎彎曲曲的,你們會砍哪一棵啊?」大家覺得疑惑,就說:「如果這樣,那我們砍楊樹,紅松彎彎曲曲,做不了什麼東西。」

老教授目光閃爍著,繼續問大家:「楊樹雖然筆直,可是由於年份太久,中間都空了,你們會砍哪一棵呢?」雖然他們搞不懂老教授葫蘆里賣什麼葯,大家還是從他所給的條件出發:「那就砍紅松,楊樹都空了,沒什麼用。」

老教授緊接著問:「紅松雖然當中沒有空,但是它扭曲得很厲害,砍起來非常困難。孩子們,你們砍一棵啊?」大家想都不想老教授說什麼,「我們自己說吧,那就砍楊樹吧!都沒什麼用,都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說:「可是楊樹上有個鳥巢,有幾個小鳥正躲在鳥巢當中,你們砍哪一棵啊?」終於有人說:「教授,你問來問去,叫我們一會兒砍楊樹,一會砍紅松,選擇總是隨著你條件的變化讓我們轉變思維。你到底想測試什麼,告訴我們一些什麼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說:「你們怎麼就沒有人問問我,你們到底為什麼要砍樹啊?雖然我的條件不斷變化,但最終的結果取決於你們最初的動機。如果你們想取材,你們當然就砍楊樹;如果你們想做工藝品,你們就砍紅松,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地提著斧頭到山上去砍樹嘛。」

老教授繼續說:「剛才聽你們海闊天空,縱論天下之事,無所不在你們話下。可是你們畢業之後進入了社會,有許多擺在你們眼前的問題,你們只顧每天去解決問題,忙忙碌碌,而忘記了你們最終學習的目標,所以你們常常會做一些人間沒有意義的事情。一個人,特別是一個有抱負的人,只有在心中確立了目標,有了人生的目標,你做事的時候才不會被各種外在條件和現象所迷惑,你才不會偏離正道。這就是我的測試,這就是我要告訴你們的。」

一個人學佛,應該確立自己學佛的目的,你到底學佛想要成佛救度眾生呢,還是你要求自己在人間有更多的福報?你是想讓眾生聞得佛法破迷開悟呢,還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和高貴呢?學會看破放下,離苦得樂,不僅自己解脫,而且你還能發出大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很多人學佛,先是鑽在:我今天先念什麼經,明天再念什麼經;先做哪類善事;怎麼樣才能多積功德;這個人我去幫助他,那個人我不想幫助他,因為他業障很重,我要替他背很多。有選擇條件地去「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你只會功德有漏。要學會「只管耕耘,不問收穫」,你才能不忘初始心,擁有菩提心。

六波羅蜜講的忍辱、精進,是末法時代解決煩惱的智慧。現代的人,什麼事情就為自己想,碰到一點事情就想跳,不能忍耐、不能體諒別人,連夫妻之間也是爭吵不休,永遠覺得自己是有道理的,最後造成對別人的傷害,也傷害到自己。

就在今年2月,42歲的連雲港女子在朋友圈發了一句話之後就失聯了。她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打工。」幾天後,當別人找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沉在幾十公里外的一處蓄水池裡,而殺害她的人竟然是她的同居男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同居的男友要殺害她嗎?就是因為這個男友整天玩手機,這個女孩子整天講他「你不要一天到晚玩手機」,兩人發生爭執,結果她就被對方掐死了。現在的人脾氣大,脾氣不好。

在澳大利亞南澳有一個女子脾氣非常暴躁,沒有忍耐心,非常急,情緒經常失控。在2016年,就是因為她3個月大的孩子一直在哭,她情緒失控,就不停地拿搖籃去晃她的孩子,最後這個孩子被她晃死了。她搖死了自己的孩子。

所以做人要懂得學會忍耐,學會克制。既然我們在人間,就要學會沒有怨恨,沒有後悔。為什麼呢?無怨無悔,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懂得一切都是緣分,一切都是因果。活在每天的怨悔當中,你會煩惱成白頭翁。所以記住師父給你們兩句話:人生無悔便是道,人生無怨便是德。

得到的要學會珍惜,失去的就要學會捨棄。太多的計較,人生的煩惱將會被你激活。看淡了,放下了,執著其實是一個負擔,一定會讓你痛苦,「我就要這個東西,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你會非常痛苦。計較得太多,就會成為人間的麻煩;迷失太久,就會成為一種痛苦。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貴得不得了,又很難吃,桌子上還經常爬著蟑螂,問你們,你會因為這個店離你們很近一直去吃嗎?回答是「肯定不會」,對不對?免費你們也不會去,誰都說「誰會這麼蠢呢?」

但是在現實中,很多男女青年戀愛,明明知道對方不忠,作風敗壞,對你絕對不負責任,損人利己,戀愛一直談下去一定不會有好結果的。怨比愛多,為什麼你就死纏住他不放呢?記住了,就是因為執著,心不甘,這不是和離家近而有蟑螂的餐館一樣嗎?明知不行還要去。所以人的劣根性不除,愚痴永遠相伴。

——以師父錄音為準,以上內容若有不如理不如法之處,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護法菩薩原諒!感恩合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世出塵 的精彩文章:

勇敢面對紅塵,頂天立地做人
學會克制,憂傷會過去,煩惱也會過去

TAG:入世出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