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7本書,更加理性的看這個世界
1 《大問題》
羅伯特·所羅門著, 張卜天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有小夥伴推薦對哲學還沒有任何的概念的童鞋看《蘇菲的世界》,這確實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好書,但個人覺得《大問題》更適合作為入門書。
和很多介紹哲學的書籍不同,它不是跟著哲學發展歷史或者流派走的,而是圍繞著有趣的問題來說。譬如說,他先問你是否覺得你看到的、感覺到的樹就是真實的一棵樹,如果你覺得是真的,那麼他就會引入休謨的懷疑論來質疑你;如果你覺得是假的,那麼他又進一步的問你那到底什麼才是真呢?這其實也就是在哲學史中,一直沒有定論的唯理論和經驗論的爭論。
從問題,而不是從流派或者哲學家的角度出發來談哲學,我想,是進入哲學的最好途徑。
同時這本書還會不斷的鍛煉你去像一個哲學家一樣的去思考,不斷的去追問,尋找自圓其說的答案。這是每個哲學家的基本功課。
2《第一哲學沉思集》
笛卡爾 著,龐景仁 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
這是哲學大家笛卡爾的一本重要著作,至於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在書的前言中,大師就已說的清楚:「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自己要想在科學上建立可靠不變的東西,必須對自幼年時期起就接受的一大堆信以為真的見解進行總清算,以便從根本上重新開始。」
因此在這本書的一個沉思中,大師就先開始質疑感官真實性的問題,他問自己如何證明自己不是在做夢,他一開始找了自己的感官作為證據,「我現在能感覺到自己坐在火爐旁,手裡拿著一本書」,但是「睡覺時我們不是同樣覺得自己感知到的東西是真實的嗎」,因此顯然感官經驗並不能作為證據,最後他找到了一個終極證據。你猜是什麼?
3《理想國》
柏拉圖 著,郭斌和/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和他的很多其他作品一樣,這本書也是一個對話錄,柏拉圖以蘇格拉底之口通過與其他人對話的方式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即可以達到公正的理想國。
在《理想國》里,有一篇對話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柏拉圖設計了一個場景,有一群人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一個洞穴里,這群人永遠都是被捆綁著,背對著洞穴之外的世界,永遠只能看到外面的世界通過火光在洞穴牆壁上生成的影子。這群人會把這些影像當作真實的東西。此時,假如有一個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來,可以轉頭環視看見事物本身了,但他們卻以為他現在看到的是假的,最初看見的影像才是真實的。
哲學家就像是那個第一次走出洞穴看到真實事物的人。
4《人性論》
休謨 著,關文運 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
在談到哲學流派時,我們常常會說到懷疑主義這個流派。而這個流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休謨。
因為休謨寫了一本書,他在書中論證並不存在客觀的真理。譬如說,他認為,作為人類認知根基的因果關係,其實並不是在自然中真實存在的,而只是人類所養成的心理習慣和人性所造成的。
這本書分三卷,都挺厚,休謨在三卷裡面分別談了人類的認知、情感和道德三個問題。而最牛逼的是,這麼一本厚重深奧、影響深遠的哲學著作,是人家在25歲的時候寫的。
5《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 著,鄧曉芒 譯,人民出版社,2004年
當休謨寫了這麼一本懷疑客觀真理並不存在的書之後,有個人覺得一定要證明休謨的說法是錯的,否則難道人類辛辛苦苦探索出來的知識都只是一種「心理習慣」嘛?!
於是他開始去尋找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嘗試弄清楚人類知識的來源、範圍與界限,而他所做的這些努力都記錄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
這本書非常重要,他將在哲學史中常常對立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結合了起來,是西方哲學史上一本劃時代的著作。也是每一個有志於了解西方哲學的人,必須啃著牙讀下來的書。
6《小邏輯》
黑格爾 著,賀麟 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
有哲學家稱:19世紀以後所有偉大的哲學思想均源於黑格爾。
《小邏輯》是黑格爾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這本書本來是黑格爾印發給學生的講課提綱,黑格爾去世後,他的學生在編訂全集時,又把聽課筆記加進去作為附釋,成了現在的樣子。
邏輯學是黑格爾哲學的靈魂和核心,黑格爾建立了邏輯史上第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辯證邏輯體系,看了這本書,就能夠對黑格爾的邏輯體系有個大致的理解。
但是這本書不容易讀,至少要讀兩遍以上。
7《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尼采 著,錢春綺 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採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我們所熟知的「上帝已死」、「權力意志」都來自於這本書。但提示大家,讀此書前,一定要先對尼採的思想有個大致的了解,因為這本書,全篇都是散文詩。
※這3本書帶你告別炎熱焦躁
※這6本新書,值得靜下來好好看一看
TAG:每日書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