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紙漲價背後:出版行業變動下傳統書店的「生死棋」

文化紙漲價背後:出版行業變動下傳統書店的「生死棋」

記者 | 王君

近日,全國三十餘家紙廠發布漲價函,各紙種漲價幅度為每噸100元—300元不等,導致有用紙需求的產業集體受到衝擊,而用紙量最大的圖書出版行業更是首當其衝。

藍鯨產經記者聯繫到出版行業的從業人員孟軻(化名),他表示,如今圖書出版利潤持續降低,自去年開始,印刷廠的價格一個月一個價,基本每次調價每噸紙都會上調幾千元。尤其在今年兩會上,國家對排污企業、造紙業、印刷業管控更為嚴格,包括文化紙在內的各紙種成本急速上漲,目前整個出版行業受到的波及非常大。而書店作為出版行業的最終出口,面臨的處境也最為直觀,大量書店的關閉,正是傳統出版行業的一個縮影。

作家出書,自籌成本?

藍鯨產經記者調查了解到,以一本10萬字的小說為例,在北京一家影視出版社出版發行,印發1000冊需要支付的費用為23500元。而按照此前的行情,同等冊數則僅需支付20000元左右。

孟軻表示,23500元是公開發行的價格,即出版社承擔印刷費用,並與書店合作,幫助作品投放市場。而價格的上漲,是因為在與印刷廠合作時,文化紙的漲價帶來的印刷成本提高。

他向藍鯨產經記者「吐槽」,去年印刷廠的價格是一個月一個價,基本每次調價幅度都在每噸上調幾千元,而這部分漲價的成本只能由作者來承擔。印刷廠在拿到定稿後,以全稿的字數來確定大概的頁數,再確定大概的印張數。

以32頁為一個印張為例,漲價後每個印張的價格為3元、3.5元,而之前的價格普遍為2.5元。「尤其在今年兩會上,國家對排污企業、造紙業、印刷業管控更為嚴格,包括文化紙在內的各紙種成本上漲,因此兩會後整個出版行業變動很大。」孟軻說。

一位不願具名的作家告訴藍鯨產經記者,自己三年前出版第一部小說時,出版社敲定書稿後直接付印出版,成本均由出版社承擔,而去年自己第二部小說決定出版時,還是那家出版社,卻要求自己眾籌到2萬元後才出版,「可見整個出版行業的凋零。」

其實,不僅書本的主要原材料的紙漲價造成出版物成本上漲,相關部門對出版物管控的加強同樣是書本成本上漲的重要因素。

孟軻指出,2018年出版物改歸中宣部管控,後者對出版物的文字質量以及裝幀、設計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每本書出版時都有一個書號,由於出版物審核變得愈發嚴格,各出版社書號名額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縮減。

他向記者透露,對於書號來說,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今年的書號已經用完,「書號供不應求,數量減少,所以很多出版社會增加書號的單價,出版物的成本自然會增加。東北師範大學和中國文聯出版社今年6月1號後就會提高書號價格。」

藍鯨產經記者嘗試聯繫東北師範大學和中國文聯出版社,但是截至發稿前並未取得相應回復。

此外,記者查詢出版業上市公司年報發現,天舟文化利潤下滑42.41%,而在利潤下降原因方面,該公司直接表示,受政策影響圖書發行業務利潤下滑。

渠道之「痛」

作為「一根繩上的螞蚱」,上游成本的增加,終究會傳導到渠道商和讀者的身上。

某圖書出版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向藍鯨產經記者透露,公司在向書店出售圖書時,都會按照圖書定價的4-8折進行出售,目前的折扣已經基本維持在4-5折。「出版公司已經讓利很多,至於書店在出售時是否打折,則完全取決於書店。」不過,該人士表示,書店通常會打折出售一些圖書,因為圖書打折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

記者查詢數據發現,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近日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工薪階層認為四五十元一頓飯不貴,但是一本定價四五十元的書則「好貴」。這項調查顯示,45.27%受訪者是因為「打折促銷時代,書店不打折,心理上感覺貴」;超過三成的受訪者認為「買書總量大,所以覺得貴」;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看完感覺價值不大,所以覺得貴」。

對此,該出版公司內部人士坦言:「電子書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讀者覺得紙質圖書貴,價格不如電子讀物便宜,書店售書力度不及噹噹網、京東、亞馬遜等電商平台折扣大,銷量自然上不去。而在電子讀物、電商平台衝擊以及房租、人力成本的日益增長等因素下,實體書店的關門之路也在加速。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2010年3年間,我國民營書店關閉10000多家線下門店;2001-2012年,我國民營書店近五成門店關閉。關閉的原因多為租金、人員成本上漲,加之網路書店衝擊帶來的銷量和利潤的下滑。

不過,記者在查詢針對圖書零售業數據統計與分析的「開卷信息」書業報告時發現,2014年實體書店的銷售圖書數量和銷售額都高於網上書店,比2013年實現3.26%的增長。2015年上半年實體書店同比增長率為0.54%。方橙微刊發文稱,2015年實體書店市場回暖,一二線城市呈現良好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噹噹網甚至揚言未來三年要開1000家線下書店。

然而,市場的短暫回暖,並沒有給業內帶來強勢的信心回歸,比如,老牌企業新華書店還是選擇了「兩條腿」走路。2018年4月23日新華書店宣布,全國各地新華書店共同投資建設的新華書店網上商城正式上線運營,開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有評論稱,此舉意味著遍布城鄉的12000家新華書店實體門店開啟了集體「變身」電商的進程。

掌閱科技在出版業上市公司中營收漲幅最為顯著,達到39.19%,而其主營業務為互聯網數字閱讀服務和增值服務業務。出版商務周報曾發文稱,其優勢明顯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足可見數字出版等新興業態的活力與成長性,也反映出融合出版是文化產業的大勢所趨。此外,中文在線2017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3.90%,一改過去幾年利潤墊底的狀態。據稱,利潤增長主要得益於該公司IP一體化開發項目落地和數字閱讀增值服務的帶動。

從「賣書」到「賣體驗」

事實上,對於終端讀者而言,隨著閱讀渠道、購書平台的增多,對於線下傳統實體書店的依賴性也在逐漸消失。以上出版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受紙漲價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目前圖書的定價從38元左右普遍上調到50元左右。漲價幅度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波及到讀者的購書熱情。

調查顯示,更多的讀者在閱讀小說時喜歡在網上閱讀。一是費用比紙質版低,二是隨身閱讀方便,便於利用碎片化時間,三是不佔地方。也有讀者告訴藍鯨產經記者,除非是裝幀特別美的書,或是經典書目,或是給孩子買的繪本,不然不會再選擇紙質版圖書。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這類圖書同樣可以在電商平台選購,往往還會有一定的折扣,且購買方便,因此在線下實體店購買圖書的種類和數量也相應減少。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已經從單純的對物質條件的需求升級到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此前人們追求的讀書體驗已經上升為對整個書店硬體設施的體驗,閱讀需求也從獲知變成了興趣愛好的滿足。

一位讀者告訴藍鯨產經記者,自己不願意去傳統書店和圖書館看書,反而願意去類似「書吧」的地方看書。她表示,在書吧看書不僅可以享受慢生活,還有茶歇和輕音樂,儘管在書吧買的書或者茶歇遠高於市場價,「但是與花50元買一本書相比,我更願意花80元點杯茶,在書吧看書,」她表示,書吧整體裝潢以及營造的氛圍讓閱讀成了一種「享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經 的精彩文章:

惠而浦中國首席財務官更換如「走馬燈」,到底誰在替誰背鍋

TAG:藍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