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龐統的一句話,說出了諸葛亮一生最嚴重的失誤,可惜劉備不聽

龐統的一句話,說出了諸葛亮一生最嚴重的失誤,可惜劉備不聽

「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天下可定」。《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話,形象地說明了三國蜀漢兩大謀士的才能和水平。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當時第一流的濟世良才,上了戰場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廟堂之上能經邦濟世,治國安民,出將入相文武全才。而龐統則被描述為唯一一個能與諸葛亮比肩的優秀人才。當然這是文學作品的一家之言。

而真實歷史記載中的龐統,則遠沒有演義中這麼神氣,無論是業績和貢獻,都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當然,這並不等於說他能力不如諸葛亮,龐統從建安十五年左右投靠劉備,到建安十九年戰死雒城,前前後後僅僅在劉備手下效力四年,因時間極為短暫,他的才華未能充分施展,就已撒手人寰,因此業績不如諸葛亮實屬正常。

即使在這短短四年時間內,龐統仍然顯示出了他天下奇才的真面目。劉備一生奮鬥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佔據荊州,奪取第一個根據地,第二個階段是奪占益州,擁有第二個根據地。第三個階段是襲取漢中,擁有第三個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佔有荊州,是得益於諸葛亮的聯吳抗曹,佔有漢中,是得益於法正的妙策奇謀。而奪取益州,正是龐統的得意之作。

赤壁之戰後,益州軍閥劉璋派人聯繫劉備,邀約他入川,共抗漢中軍閥張魯。奪取益州,是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就已經擬定的戰略規劃,但事到臨頭,劉備卻顧慮重重。關鍵時刻,正是龐統力排眾議,極力主張劉備應該抓住這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馬上揮師入川。在劉備與益州軍閥劉璋鬥智斗勇的過程中,又是龐統殫精竭慮,獻上益州三計,並親冒矢石身臨前線,結果中箭身死,成為拿下益州的頭號功臣。

在龐統勸說劉備進取益州時,曾經對天下大勢做過一番分析,無意之中,龐統卻指出了諸葛亮一生的最大錯誤。《九州春秋》記載,龐統對劉備說:「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他認為荊州戰火摧殘,荒蕪殘破,人口逃亡殆盡,南邊有孫權虎視眈眈,北邊有曹操重兵威脅,想在此地實現鼎足三分,將很難實現。因此他才動員劉備不惜一切代價奪取益州,取代荊州。

龐統這句話,認為荊州當時河山殘破,強敵環繞,不可作為長久之計,這就與諸葛亮的看法完全背道而馳。眾所周知,諸葛亮為劉備量身定做的「隆中對」國策中,把荊州誇成了一朵花,諸葛亮的原話是:「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正是英雄用武之地,堪稱老天賜給劉備的一塊寶地。

至此可以發現,龐統看法相比諸葛亮的戰略,有重大區別。龐統認為荊州處在四戰之地,形勢險惡不可守,不建議劉備佔據它。而諸葛亮則把荊州視為劉備的兩大根據地之一,劉備必須保有之。那麼兩人的看法到底誰對誰錯?諸葛亮的佔據荊州論,到底是他的得意之作,還是他一生的最大失誤?事實勝於雄辯。

劉備佔領益州後,按照諸葛亮的既定方針,佔住荊州不撒手,派出能力最強的關羽鎮守荊州。為了配合劉備的漢中攻勢,也是為了實現「隆中對」的宏圖,「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關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出兵北伐曹魏,結果呢?在北方曹操和南方孫權的前後夾攻下,威震華夏的大將關羽,最終兵敗身死,荊州被孫權奪走,蜀漢最精銳的荊州軍團片甲不還,全軍覆沒,劉備是人地兩失,堪稱蜀漢發展史上的一場浩劫。

更為糟糕的是,因為荊州失守引發一系列災難性後果。劉備興師動眾與孫權開戰,事關蜀漢命脈的孫劉聯盟破裂,大將張飛被害,夷陵之戰蜀漢再度遭逢慘敗,蜀漢數十年糾集的四方精銳毀於一旦,軍事實力嚴重受損。荊州之戰後,蜀漢即迅速由盛轉衰,不僅失去了奪取天下的可能性,連自保都岌岌可危。可以說,為了一個保不住的荊州,讓劉備吃盡苦頭,蜀漢也因此走上不歸路。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佔據荊州理論,完全是他一廂情願的主觀想法。荊州處在曹操孫權兩大強敵夾縫中,兩家都志在必得,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丟失是遲早的事。諸葛亮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極力主張佔據荊州,給蜀漢招來一場劫難,犯下了一生最為嚴重的失誤。龐統富有真知灼見,一句話指明了諸葛亮的失誤,如果當時劉備聽從,佔據益州後主動放棄荊州,那麼這場浩劫完全可以避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有2700多個王爺,其中有個無賴小人,寫了1句詩傳遍天下
宋朝皇帝垂釣時,有2條規矩,一大臣觸犯規矩,惹來橫禍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