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內經》中的世界觀

《黃帝內經》中的世界觀

這是2018年第1篇原創內容

當今社會,西醫的發展越來越快,醫院裡的儀器也越來越先進,但是我們身邊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處於亞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狀態,罹患癌症的比例不斷上升,心理疾病也越來越低齡化。強調日常保健,「治未病」的中醫在近幾年掀起了熱潮。我發現周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運用艾灸,扎針、按摩等中醫傳統手段進行保健和治療。甚至還形成了一群「中醫粉」,自學或從師學習中醫。我自己也是最近幾年經歷了一些身體和心理上刻骨銘心的病痛,所以開始學習中醫,希望能保健強身。可是「一入中醫門」才知道「深似海」,古文看不懂,經絡穴位記不住,藥物屬性背不出,真不是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粉絲隨便能學會的。很多時候我們努力學習了半天可能也只是學習了一堆碎片化的知識點。很幸運遇到了徐文兵和梁冬解讀的《黃帝內經》,讓我有機會學習體悟這部最經典的先賢智慧。從這裡走入中醫的大門,讓人感覺中醫不再是玄妙高深的學問,而是一種接地氣的生活方式,它涉及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不禁讓人感嘆,原來中醫離我們的生活這麼近。細細體會,其中蘊含的睿智的世界觀和優雅的生活哲學,又讓人感嘆中醫太美。

今天,就來談談我感悟的《黃帝內經》中蘊含的思想,作為開篇。接下來我還將寫一系列《黃帝內經》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對中醫少一點偏見,多一些理解。

中醫思維中包含了古人認識世界、理解事物的世界觀,這和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強調實證和邏輯推理的西方科學思維的教育有些差異。為了便於理解,我總結了我認為最重要的三點世界觀。

1、「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系統觀

我認為系統觀包含了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融合,不割裂,是一個整體

從大的方面來看,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間,認為人是天地自然的產物,萬物之靈。就像花有花期,每年到什麼時間開什麼花都是有規律的。又比如農耕,農作物如果錯過了播種的季節,那麼再怎麼努力可能也沒有收穫。所以人作為天地的產物,只有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才能更好的生存。

從小的方面來看,是人的身心融合,身體和心理是互相影響,不可分割的。情緒會影響身體健康,身體也會影響情緒。比如,一般情況下,心情鬱悶的時候吃不下東西,長期情緒壓抑容易引發胃病(暴食症除外啊,這是病態),這是情緒對身體的影響。而身體健康的時候一般情緒也比較積極平穩,這是身體對情緒的影響。

第二層含義,在整體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西醫的思維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裡不舒服就治哪裡。而中醫更相信人體作為一個整體自身的協同力量。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感冒了,西醫的目標是查處致病菌,再集中打擊消滅病菌。但過段時間,病菌可能會變異,那麼就再研究能夠打敗它的方法。總之是以病菌為研究對象,在不斷與病菌的鬥爭中進步。

同樣是治療感冒,中醫的目標不是病菌,而是患者本身。通過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讓患者的體內環境不再適合病菌的生長,從而就能達到治癒的效果。打個比方,青苔喜歡長在潮濕的環境中,而在乾燥的環境無法生存。侵入人體的病菌就像青苔,如果人體是潮濕的環境,那麼青苔就會生根生長;如果人體是個乾燥的環境,那麼青苔根本就不會去那裡生長。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同樣在流行性感冒時期,環境一樣,有些人得病有些人卻沒有得病,這與各人的自身抵抗力有很大關係。所以,中醫把著眼點落在人體本身,人體不是由各種身體器官簡單組合而成的,而是組合後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果。

2、陰陽的共生與轉化

什麼是陰?有形的,北面,女人,夜晚,月亮……

什麼是陽?無形的,南面,男人,白天、太陽……

陰陽的關係是什麼呢?相生、相剋、共存、轉化

天是陽,地是陰,沒有天也沒有地——這就叫你存在,我存在。

天是陽,天上的月亮卻是陰;地是陰,地上的山巒卻是陽——這就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山的北面是陰,南面是陽,不可能只有北面沒有南面或者只有南面沒有北面——這就是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共存。

白天變成晚上,就是陽變成了陰;晚上變成白天,就是陰變成了陽——這就是你變成我,我變成你,轉化。

「一陰一陽謂之道」。世界的變化歸根到底是「陰陽關係」的變化。我們生活中說的「否極泰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都蘊含著陰陽的思想。

3、取類比象,關注事物背後的「神韻」

取類比象是中醫認識事物,並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思維方式,它抓住不同事物之間背後的共性,注意,是背後而不是表面,從而把它們聯繫起來。舉個例子,五行中的「木」對應「青色」,對應「春天」,對應的五穀是「麥」,那為什麼這些分屬於顏色、季節、五穀的東西都能歸類到「木」呢?這就需要我們首先理解下「木」的本質——它是Tree,而不是Wood。它代表了生機,生長,因此所有具有生機、生髮之氣的事物都可以和「木」聯繫起來。春天,萬物生長,生機盎然,生機勃勃,「一年之計在於春」,它體現了「木」的生髮之氣;春天小草是綠油油的,樹木也是綠綠的,滿眼的綠色,那麼這就可以理解「青色」;在五穀中,小麥是最具生髮之氣的,有句話叫「針尖對麥芒」,體會一下那咄咄逼人的生髮之氣。這樣說來,春天、青、麥這些分屬於現代歸類中不同類別的東西都和「木」建立了聯繫,這就是因為古人體會到了它們背後相似的神韻和能量。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對中醫思維有新的認識呢?這是我的理解,歡迎交流哈。

中醫養生的具體方法只是「術」,而理解、體悟其中所包含的整體觀、陰陽共生與轉化的關係,「取類比象」的思維方法才能更好地領悟古人的思想精華,更好地實踐中醫生活。

——The End——

巧荷和你一起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靠近自己的心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巧成書 的精彩文章:

TAG:有巧成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