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危機,已是行業龍頭,為何日漸沒落?
說起滴滴,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款打車軟體可謂是風靡全國,現在無論大城市還是小鎮,都有著滴滴的生存土壤,可以說是網約車的龍頭,可是近些年來,這個老大卻日漸沒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作為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出行)的一員,16年在烏鎮的時候,程維說滴滴的訂單量每天達到2000萬單,GMV超過Uber全球,訂單量是其3倍。可以說,其餘幾家打車、拼車、代價等出行平台的訂單量全加在一起,也未必趕得上滴滴。
但是在2016年底,各地網約車的管轄政策紛紛出台之後,滴滴出行仿若陷入了一場水逆期。
在滴滴剛出道的時候,那低廉的價格讓人們紛紛愛上了這款打車軟體,1元乘車使得無數人由公交,步行,計程車改為了選擇滴滴出行,但是隨著普及階段虧本運營之後,滴滴開始逐漸提高了價格,但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已經習慣了出行直接叫車的人們一時之間改變不了,使得滴滴進入了巔峰期。
但是,隨之而暴露出的弊端,也令滴滴走上了風口浪尖,滴滴司機的行業規範不健全,違規成本小,司機人品差勁,漂釀女孩紙的安全難以保證等等,再加上各地政府的管控日益嚴格,使得司機規模大幅度縮水,乘客們經常達不到車,漸漸地,輝煌一時的滴滴出行開始走了下坡路。
迅速崛起的共享單車也在擠壓滴滴的空間。滴滴方面曾提供這樣一個數據,大約70%的出行需求集中在3公里,人均每天3公里出行頻次約為兩次。短途來講的共享單車有著更加鮮明的優勢,比如等待時間更短、更自由、更便宜。
在商業之外,滴滴和政府的關係還需要改善。在北京和上海網約車新規草案出台時,滴滴強硬回復稱這是變相的數量管控。但這個態度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兩地市交委的態度,嚴厲的戶籍和車籍限制給滴滴上了一層緊箍咒。今年初,神州和首汽相繼獲得網約車經營許可證後,作為行業龍頭的滴滴還在苦苦等待。
此外,濟南發生的空姐遇害案使得滴滴再次成為了被關注的焦點,乘客的安全有誰來保證,順風車該如何監管成為了時下人們關注的重點。
不管怎樣,滴滴的出現,說明了時代在進步,人們有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但是如何保證這種進步的正確性,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TAG:資深生活挖掘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