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要不要送出去上學?

孩子要不要送出去上學?

2018/05/16

起點教育注重培養什麼

起跑線

 起跑線

勻喬 

00:00/03:56

隨著老百姓經濟條件的改善,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到更優質的學校享受教育,所以,村裡的孩子一到上一年級,就想方設法送到城裡上學。城裡的公立學校是進不去的,而私立學校收費高,進城上學首先要考驗的就是家長的經濟實力,農村教育也進入拼爹時代,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進城上學!這樣一種潮流一旦形成,大批優質生源便大量外流,留在家裡的孩子,要麼成績太差,要麼經濟條件不允許,所以,對一些家長難免造成一定的壓力,送吧,怕孩子學不好,白扔錢,不送吧,好學生都走了,怕老師不用心教。但我的疑慮的是:離開父母孩子能不能獨立,能不能適應住校生活?

有能力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是對的,但在決定送孩子之前讓孩子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卻是我們必需教會的。

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起床,洗漱,吃飯,整理書包,獨立完成作業,等等生活小事,能自主自動完成,那他具備了外出學習的第一個條件。

人際交往能力。孩子人緣好是交際能力強的表現,一個積極進取,樂觀開朗,大度大氣,心地善良又熱於助人的孩子,到哪裡都受歡迎,孩子的好品格是好人緣的前提,所以,父母要下大力氣讓孩子成為一個人見人愛好孩子。適應新環境,主要是適應新的人際環境,要想孩子在學校里生活的快樂,就要讓孩子有一群玩得來的朋友,要想孩子朋友多,就要培養孩子優秀的品格,孩子優秀的品格會吸引周圍的人聚攏來。一個自私,狹隘,固執,愛惹事,又不懂合作的孩子,到哪兒都令人煩,不僅同學不喜歡,老師也討厭。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孩子,和同學發生爭執時能根據情況屈伸自如;挨老師批評時能體諒老師為自己好,迅速改正並積極配合老師;別人冤枉自己能大度地看開,不計較;別人有難能積極主動地提供幫助,熱於助人;對待同學熱情熱心,懂得分享,懂得感恩,心胸開闊,抗挫能力強,等等。

應對生活難題的能力。七八歲的孩子一些生活小事都會成為阻障他成長的難題,作業灑上了水,衣服掛破了,燙了手,忘了帶文具,被同學嘲笑,尿了褲子,感冒了,等等。層出不窮的問題,應付不完的麻煩,出了問題只會哭,只會找媽媽,他在學校里就過得挺難,就想回家,就想不上學。這是我們平時生活中代勞過多,沒有教會他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生活中讓孩子多動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訓練他處理事情的能力,孩子承擔的越多,學得就越多,自立的就越快,抗壓能力就越強。所以,不要事事代勞,不要保護過度。怕他摔著,怕他燙著,怕他傷著,好了,越不讓他做越容易出問題。要知道生活訓練和學習訓練一樣重要,別怕出問題,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學會成長的,放手讓他去做,在鍛煉中學得生活的智慧。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1)專註力,是優秀學生必備的品質。學習精力集中,不為外界干擾,能全身心投入進去,他學習的效率就高,收穫就大。培養孩子專註力的方法,當孩子沉浸在一件事情中時,不要輕易打斷他,有的孩子擺弄一件玩具,會千方百計地拆開,你不要制止他,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探索欲和求知慾是孩子打開這個世界的開始,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他才更好地探索世界。給孩子創造一定的環境,讓他安靜地做一件事情,事實證明,越是能獨處的孩子,注意力越集中,創造力越強。如果你的孩子無論走到哪兒,玩一會就煩,不停哭鬧,需要靠不停地轉換環境才玩,那說明,他獨處能力差,專註力不夠,缺少探索欲,他不能從環境中發現好玩的,有趣的事情去做,他無力適應新環境,等上學,他便坐不住,容易走神,自然就學不好。

(2)條理性,計劃性。做事情能知道從哪兒開始,能迅速找到規律,並有條不紊地按步驟完成,這是一種能力。比如,課本、作業、試題存放的位置越條理,越規範,需要用時越節省時間;每天的生活大體有個計劃,比如周六周日,計劃好寫作業的時間、閱讀的時間和玩的時間,計劃越詳細,生活越條理。臨睡前放好明天穿的衣服,早上就不會手忙腳亂找衣服,放學回家把老師讓帶的東西提前裝好,第二天就不會因匆忙忘記帶,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在收納箱里,寫完作業課本作業收放在書包里,事事提前準備,時時想一下下步做什麼,做到心中有數,這就是計劃性和條理性的練習。

(3)嚴謹細緻審慎的能力。有的媽媽說,孩子好多題不是不會,是粗心。其實,不能叫粗心,是欠缺一種能力,是缺少嚴謹細緻審慎的能力。會的題做錯,是他在做題的環節中注意力的分配不當,比如,看錯加減號,寫錯得數,他能看見,但沒看到心裡去,或一時看到,一到演算又寫錯了,這種錯誤需要反覆多次演練才能減少,這是熟練度不夠。熟練度不夠,所以準確度就難保證,大量練習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的。但嚴謹細緻確實和性格有關,有的孩子就是大大咧咧,馬馬虎虎,丟三落四,需要強制才能做到細緻,一旦放鬆監管,就錯很多,這種孩子需要讓他養成隨時檢查的習慣,就是做完一道題,自己再複查一下。別怕麻煩,別怕耽誤時間,養成習慣自然就會減少失誤。平時生活中,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學習中就會把好的習慣遷移過來,有的媽媽愛乾淨,衣服不能有污點,頭髮要梳得一絲不亂,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學習時字跡就工整,課本作業就整齊,書頁不翻角。所以,生活細節中媽媽對孩子要求越高,孩子在學習中做得越好。把生活當成訓練場,嚴格要求,多加訓練,孩子上學後的許多習慣不用刻意去學就能做得很好。

(4)善於動腦,勤於動手的能力。學習過程,終究是要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如果不理解,死記硬背,做題時就容易錯,所以,學習中要不停地問為什麼,在追問中理解原因。其實,這種能力在生活中就可以教會孩子,比如,媽媽說去打蒜苔,孩子問為什麼要打蒜苔,好多媽媽會責備孩子「你管的還怪多,搞好學習就行了」。其實這一句話就把孩子勤好問的習慣打擊完了。應該說:「對,遇到不懂得就要問,打蒜苔是為了讓蒜長得快,因為蒜苔和蒜爭養份,打下的蒜苔還可以賣錢,蒜也長得更大,還容易辮蒜。」這種回答既鼓勵了孩子凡事多質疑,多動腦思考的習慣,也學會了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時父母和孩子一塊看電視,孩子會邊看邊問,父母就煩「自己看呀,老問啥」,從此之後,孩子不再提問,也不再和你交流,慢慢孩子和你越來越疏遠。和孩子一塊看電視或做事情,是和孩子交流感情,培養能力的最佳時候,你耐心地解答,既讓孩子開動腦筋多思考,也培養了父子母子親情,還讓孩子漲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很多學習生活習慣,無法一一介紹,這些習慣都需要家長在平時生活中慢慢培養,在你的孩子還沒離開你之前,你要用心培養,讓他儘可能多的具備一些優秀素質,在單獨面對陌生環境時能應付自如,儘快適應學校生活。

去外地上學不是為了攀比,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更快樂地學習。願你的決定能帶給孩子一個全新的人生!

快樂成長

 快樂成長

劉雨晴 

00:00/03:26

王金梅,網名葉林韻,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人。畢業於聊城大學歷史教育專業,中學一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現就職於臨清市第二中學,喜愛寫作,作品散見多家報刊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 的精彩文章:

人生有味是清歡——我的心靈剖析

TAG: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