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貨·智能金融是怎樣的風口?

乾貨·智能金融是怎樣的風口?

科技金融還未降溫,智能金融就已經粉墨登場!智能還是科技?他們圍繞的又是怎樣的金融?與咱們數據、科技、金融安全類企業的程序猿、工程師、產品經理、銷售大咖關係幾何?回到前言,霍金大師口中「危險的人工智慧」金融的組合,是不是更加危險重重呢…

要說清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目前對於「智能金融」的定義:智能金融,即人工智慧與金融的全面融合,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科技為核心要素,全面賦能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使得全社會都能獲得平等、高效、專業的金融服務,實現金融服務的智能化、個性化、定製化。

簡言之,金融是槓桿,幫缺錢的融資,幫有錢的再賺錢;智能是手段,通過各種先進技術,為有錢與缺錢建立通道,避免交易風險。

智能金融的應用,可以完整打造數據/金融科技類企業的服務閉環,使之全面完善的服務金融企業客戶。

那麼基於大數據的智能金融風控相比於傳統信貸風控,有些什麼優勢呢?

1. 用戶行為數據成為風控數據

風控模型中的強邏輯數據,例如年齡、收入、職業、學歷、資產、負債等必不可少。除了這些強相關的數據,一些用戶的行為數據對對信用風險評估也具有較大的影響,例如用戶是否經有賭博支付記錄,是否參與高利貸,是否患有重大疾病等,這些數據在某些條件下,會成為決定信用風險事件的強相關數據。

現實世界的用戶行為可以揭示信用風險,互聯網上的用戶行為也同信用風險高度相關。例如全部用大寫字母填寫資料的人,信貸逾期率較高;凌晨1點登陸網路申請貸款的人,惡意欺詐的比較多;手機上只有貸款App,沒有其他App的人,惡意欺詐比率高;缺少社交活動的人,其貸款逾期可能性較高。這些用戶行為信息都同信用風險高度相關,可以作為一個重要因子進行錄入,影響客戶的信用評分。

大數據風控的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豐富了信用風險評估的數據維度,這些用戶行為信息,很大程度是大數據採集和分析的結果,用戶一般是不會提供給金融汗液的。很多信息是規律性信息,需要大數據分析才有可能得到,其在信用評估中的權重,也需要不斷地優化模型去完善。

2. 實時輸入和實時計算,解決風險視圖效率問題

滯後性是傳統風控的另外一個缺點。利用滯後數據的評估結果來管理信用風險,本身產生的結構性風險就較大。銀行現有的風險控制機制是參考歷史數據 + 模型 + 專家經驗。

當下風險事件的聯動效應已經變大,一個小的風險事件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差生巨大的影響後果。歷史數據反映未來趨勢和相關程度正在變弱。

大數據的採集能力和計算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實時的風險管理視圖。藉助於全面多維度的數據、自我學習能力的風控模型、實時計算結果、壞種子數據,企業可以提升量化風險評估能力。數據、技術、模型、分析將成為信用風險評估的四個關鍵元素,其背後的力量就是大數據的技術和分析能力。

3. 豐富數據維度以及細膩的顆粒度

大數據風控模型可以提供全面的數據(數據的廣度),強相關數據(數據的深度),時效性數據(數據的鮮活度)。這些數據顆粒度可以很小,同內部數據以及原有數據打通和整合之後,會影響風險評估結果,提升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客觀地反映用戶風險水平。

信用風險管理中還款意願是典型的個性化重要參數,多維度、全量的用戶行為數據可以客觀揭示用戶的還款意願,另外細小的顆粒度信息在打通後,可以更加客觀地了解客戶的還款能力。

以上,我們看到了人工智慧學習、大數據… 智能金融,在信貸領域的應用優勢,那麼它到底是怎樣融入行業,發揮能效的呢?

這裡設想了一個簡單的實現方案,供大家討論。

NO.1 獲客策略

人工智慧分析結合大數據技術,對(某一領域)用戶進行畫像,通過不同種類需求響應模型,可以幫銀行家找到潛在融資客戶。

NO.2 防護策略

避免金融軟體被攻擊,是首層安全防護,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活體、影像、聲紋識別、OCR識別等技術,對用戶進行檢測,能效高成本低,有效避免作弊情況。

NO.3 風控策略

面對金融槓桿的兩端,在交易過程中的欺詐風險,人工智慧的信用演算法學習與反欺詐觸發,能夠實現多維度控制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避免資產損失。

NO.4 保障策略

通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演算法,不僅可以有效預測可能出現的逾期與壞賬,更可根據壞賬的種類與成因,進行收益最大化的處理操作,然後將所有數據進行總結學習,周而復始,不知疲倦。

智能金融作為科技金融的迭代與升級,將爆發出怎樣的威力呢?智庫期待我們的各家廠商的新產品問世。

參考資料:

1.《大數據風控那點事(上)》作者:鮑忠鐵發布日期:2015-12-21

2.智能金融(百度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科技智庫 的精彩文章:

庫播·業界這些點你GET到了嗎?

TAG:金融科技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