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巨頭雲集,第三方雲計算玩家機會何在?
「要是BAT要進來了怎麼辦?」
這句疑問成為中國互聯網創業者幾乎無法迴避的詰問,對於關乎未來互聯網水電基礎設置的雲計算市場,該問題尤其尖銳。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 4月20日發布的報告預測,中國公有雲服務支出將從2017年的224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019年的411億元,接近翻倍。 而摩根史丹利的報告顯示國內目前公有雲普及僅為4%。
市場前景廣闊,但在巨頭參與下,競爭已呈膠著態勢。阿里巴巴發力最早,目前已經發展為中國最大的雲服務商。據IDC在2017年11月發布的統計結果,2017年上半年,阿里雲佔中國公有雲市場的份額高達47.6%,第二位的騰訊雲僅為9.6%。AT之下,又有百度雲、金山雲、京東雲等大小玩家。
玩家眾多的中國雲計算市場,面對競爭,中小參與者機會何在?
雲計算服務商UCloud CEO季昕華認為,其機會在於,雲服務商背景的中立性、以及差異化。「在中國,雲有另外一種分法:不和客戶競爭的雲,和與客戶經常發生競爭的雲。」季昕華說,「我們認為,不應涉足客戶業務,永遠不和客戶競爭,同時通過安全手段,保障數據的獨立安全」
在雲服務商背景上,季昕華表示,UCloud自身定位「中立可信賴」,做數據底層流通能力,因此客戶可以放心把數據交給UCloud運營。
按照客戶規模體量、上雲需求、技術能力等指標,UCloud將客戶分為四類,第一類技術能力強,對雲的需求少,典型代表為初創公司。第二類客戶技術強,用量也大,擁有專職運維團隊;第三類客戶,技術強、用雲量大,主要為大型互聯網客戶;第四類則以國企為代表,技術力量很弱,上雲的需求巨大。
UCloud高級副總裁賀祥龍分析,UCloud雲計算市場的生存空間在於,對客戶需求的精細化把握及更加貼近用戶需求的服務。不論是公有雲中的託管機櫃服務,還是6個節點的專有雲方案或是直接提供運維人員的24小時服務,UCloud都在精細化、差異化地運作並提供解決方案,幫助UCloud佔有一席之地。
在IDC報告中,2017年上半年UCloud以5774萬美元營收排名第五,佔中國公共雲市場份額的5.5%。成立6年來,UCloud在全球擁有24個客戶中心,包括聚美優品、有贊、快看漫畫、FunPlus等公司採用了UCloud的雲解決方案。
2017年3月,騰訊雲以0.01元的價格中標廈門市政務外網雲服務項目,引起行業震驚,隨後阿里雲在2017年公有雲市場打起價格戰。對此,有分析認為,價格戰打響,意味「戰事」升級。對此,季昕華表示,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習慣以前的2C打法,表現手段為價格戰,這反而導致整個2B行業的不健康。
季昕華自稱,UCloud創業階段,國內有數百家公司涉足雲計算,至今國內真正堅持該業務的企業至多5、6家。因此,競爭烈度尚有降低,「目前沒有特別大的競爭,因為(各家)各自的領域、差異化做得比較好。」季昕華說。
2017年開始,隨著數字經濟浪潮湧動,傳統實體經濟產業升級需求崛起,產業物聯網概念受捧。2018年4月,UCloud宣布旗下私有雲公司UMCloud與數人云正式合併,季昕華希望,通過合併,為用戶提供基於私有雲的IaaS、PaaS、容器、微服務和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對於傳統企業業務雲化,季昕華提到,2016年開始,UCloud大力加強傳統領域拓展,為工業互聯網、醫療、教育這些傳統企業提供從雲計算、大數據到人工智慧支持,即CDA戰略。季昕華表示,通過雲計算支持降低創業公司的門檻與技術成本,通過其新推出的安全屋產品滿足客戶數據需求,在此基礎上,UCloud匯總數據,與合作夥伴一起為中小型創業公司、傳統企業和政府提供人工智慧模式。
※「掠奪者」宏碁的電競新戰事
※阿里把《旅行青蛙》正式引入國內 但這款遊戲已經有些「涼」了
TAG: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