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宇宙小百科】太極拳

【宇宙小百科】太極拳

太極

鬆柔入手

練勁養氣

可緩可快

柔中寓剛

剛中有柔

意識、呼吸、動作三者結合為一

這就是太極拳

「太極」一詞最早出自於《易傳·繫辭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之義;「太極」就是至於極限,無有相匹之意。意為宇宙萬物的起源。

太極圖這個圓圈:就是代表一,代表宇宙,代表無極。圖中的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起源和流派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與創始人,眾說紛紜,目前大致有9種觀點:1.老子。2.梁朝的程靈洗。3.唐朝的許宣平。4.唐朝的李道子。5.唐朝的胡鏡子。6.張三丰。7.陳王庭。8.陳卜。9.不知何人所創。

以下是一些說法:

①唐朝(公元618~907年)許宣平

許宣平,新安歙(xi)縣(現安徽境內)人。許宣平的太極拳功名曰「三世七」,據言因以三十七式而取名。此拳又稱長拳。因為這套拳打法不分何式為先,何式為後。只要將每式學會,打起來可以相繼不斷,綿綿不絕。

②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張三丰

張三丰為元末明初著名道士。據張三丰自述,他曾任中山博陵縣(今河北定縣境)令,後棄官出家為全真道士。曾游武當山,預言武當山異日必大興。張三丰與其徒在武當山披荊斬棘,創草廬以修道。在修道煉丹過程中,觀察蛇雀之爭,探索龜鶴長壽之秘,由此創編了太極拳。不久又離武當山雲遊四方。

③明末清初(公元1600~1680年) 陳王庭

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陳氏太極拳創始人。代表作品有《拳經總歌》。

④明朝(公元1644~1911年)王宗岳

王宗岳是明朝萬曆人,內家拳名家。一位在太極拳傳承史上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所著《太極拳譜》中之《太極拳論》,被視為太極拳經典理論。

其中,以張三丰和陳王庭創拳說爭論最大。歷史上有關張三丰的傳說最多,爭論亦最大,眾多人稱其為太極拳鼻祖。陳王庭創拳說,一度成為權威說法,主要源於武術考證家唐豪所言,唐豪實地考察了陳家溝,主要依據陳王庭的遺詩:「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往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近年來不斷有人反對此觀點,並提出一些證據,如有人認為:「悶來時造拳」的造,並不是創造之造,而是造訪之造,所以實際是悶來時去造訪拳,陳王廷創拳之說休矣。

關於太極拳起源問題,近年來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觀點:一類認為太極拳是陳王庭所創,發源於陳家溝;一類認為在此之前早有太極拳,大約在南朝韓拱月、程靈洗開始,經唐朝時許宣平、李道子,宋時程秘,元時張三丰,明清為王宗岳、蔣發,清中葉陳長興發展起來。目前,我們還很難斷定究竟是何人何時創造的太極拳,但是可以肯定,太極拳的出現絕非一蹴而就,必然有一個萌生、發展、壯大、成型的過程,是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形成的,這正也說明了太極拳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好處與特點

生理效益

太極拳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練習時一方面可鍛煉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

通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鬆,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鐘),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功能。

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年修習太極拳能對各種慢性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醫療作用。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精神效益

消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並重,呼吸調協,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習後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定平伏;又因練拳後血氣循環暢旺,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認識及體驗和諧協調的陰陽哲學觀(周昭和1996)——太極拳提倡身心和諧調協,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一辨正關係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作精神哲理之本。

認識不以強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捨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特武學精神。太極提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犯者失准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揮出來,其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

了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體松」,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擔,就能體驗到「體松」之感!

步驟

初學太極拳必須要了解下列的幾個重要壞節。

(1)學習動作

初學時從學動作入手,在教者的指導下或,以其示範為榜樣,細心模仿,一式一式的學會。

(2)糾正姿勢

四肢的部位距離、身勢的重心、所向的方向、進退轉換的姿勢、拳掌肘腕、肩腰胯膝腳、頭頂脊背的規矩、俱要要求正確。

(3)松靜柔軟

在練習的時候,周身關節和肌肉務須放鬆,由手腕肘臂胸腰胯膝以致全身,無一處不放鬆,不可留有絲毫的拘滯之力,以自縛其身,須全身鬆軟到"柔曲百折若無骨"才對。

(4)行氣用意

學習太極拳,主要就是依賴於意和氣的配合,配合好了可以使我們的動作更加規範和到位。

須手勢貫以意識,雖松而不懈。不能丟掉了意識而自動。每一動都要做到均勻合度,以意氣貫注到每手每勢的動作上為準則。

呼吸要深長而且要是在自然舒適的原則下做到的,不可稍有勉強,既是一舉手一動腳都要神氣的嚮往,並配合以呼吸的鼓盪,使動作隨著呼吸的鼓盪以開合,使呼吸順著動作的開合而吐納,如此練習日久,其中氣自然會充實,身體也一定會健康。

(5)穩靜安舒

要先將身勢立穩放鬆,而摒除一切雜念。如此稍待片刻,俟身心穩靜下來而後出動。

一手一式穩穩靜靜、舒舒適適,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一趟太極拳練習完畢後,感覺渾身非常舒適,精神非常愉快,口中唾液回甜,這便是身心泰然,已有穩靜的功夫了。

如此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之後,在身體方面有了適度的柔軟,在中氣方面增大了內部的力量,在腦力方面有了清醒的靈覺。

由於以上這些情形而發生的作用,就太極拳的術語來說,是謂之"勁"。

(6)呼吸配合

凡是動作的開展或放大或伸長,這是氣呼出的時候;凡是工作的收回或縮小,這是氣吸進的時候。但這不過是一個原則,如練拳既久,功夫增長,其動作必定緩慢,才能體會到深厚的意思。

但雖配合呼吸,還是要以舒適自然為準則,不能勉強機械的去運用。

GIF

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

儘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一、起勢

二、野馬分鬃

三、白鶴亮翅

四、摟膝拗步

五、手揮琵琶

六、倒卷肱

七、左攬雀尾

八、右攬雀尾

九、單鞭

十、雲手

十一、單鞭

十二、高探馬

十三、右蹬腳

十四、雙峰貫耳

十五、轉身左蹬腳

十六、左下勢獨立

十七、右下勢獨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針

二十、閃通臂

二十一、轉身搬攔捶

二十二、如封似閉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勢

阝勹

綜上所述,以上對三層太極境和二十四式太極拳界做了簡單的介紹,當你認真練習太極拳時,你會發現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提高大腦思維,同時還能鍛煉身體,太極拳也是一項修身養性的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與氣功是人們完美健身運動方式
練楊氏太極拳如何掌握呼吸要領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