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量圍獵戰白熱化,內容業跑偏了嗎?全媒派讀者:仍然渴求良性話語場

流量圍獵戰白熱化,內容業跑偏了嗎?全媒派讀者:仍然渴求良性話語場

流量圍獵場上,正風聲烈烈。

內容生產者和用戶發現,在新的信息場域中,雙方的的境遇都在惡化。內容生產者面臨越來越難的拉新,用戶面愈加聳動的話題、一茬又一茬的網路熱詞。

內容產業跑偏了嗎?內容生產者在提供著什麼?用戶在汲汲以求著什麼?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回顧一周內容,一起看看焦慮時代下的慾望和渴求。

話語獵場:頻頻走失的事件中心

過去一周,滴滴網約車殺人案成為焦點。這個糅合了「性新腥」各類元素的「完美故事」,在熱點淡季的五月,成為媒體最好的「獵物」。

雖然該事件迅速偵破,疑點和信息模糊度極低,但是隨著輿論場討論的進行和次生話題的不斷延展,理性的討論依然難以持久保鮮。

二更食堂對該事件的不當描述,被稱為自媒體2018年第一個人血饅頭;隨後,各類自媒體入局,加入對二更討伐的輿論混戰。二更食堂消費受害者,卻又像受害者一樣被消費。

全媒派文章《眾媒時代,輿情失焦是熱點發酵的宿命嗎?| 由網約車殺人案談起》認為,二更事件背後其實是對自媒體原罪的討論。在用戶紅利漸走遠的當下,流量焦慮正侵蝕著自媒體內容生產——這一曾無限生機的土壤。

從對中心事件的討論到紛雜錯亂的眾聲喧嘩,輿情失焦是否是逃不掉的怪圈?從做「有溫度的內容」的初心到吃「人血饅頭」,自媒體的「惡」究竟是如何發酵?

@瓶子:

輿論失焦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了,事件總是存在著從不同角度被認識的可能性,加上為吸引受眾的眼球,一些自媒體也會挖掘所謂的「新穎」進行議程設置,這體現了表達的多元化也讓我們看待問題更全面,但問題是人們往往會顛倒主次,次要角度的議題設置可能夾雜里非理性的情感因素更能引起共鳴,卻轉移了人們對重要角度的關注。

@o仔:

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都無法取得大眾的信任,輿情失焦與理性共存並不矛盾,這是不可信的媒體環境下必然的產物

@Domo:

「後真相」時代的到來,理性討論總是滯後的。輿情失焦的同時,一大批自媒體或個人爭當意見領袖

@June"f:

主流媒體更多地承擔著「真相拋出者」的角色,每抖一個真相包袱,自媒體便會搶著拆開,有理性者,但誇張事實博眼球求流量的不在少數

@Sirius:

在社交媒體上發言似乎無需承擔任何責任,於是出現這樣一幕:一批人開始臆想,一批人盲目追隨,而處於弱勢的理性人的沉默會讓衍生的輿情越跑越遠,最後事件在發酵中變質。

@楊璐瑤:

新聞容易在社交平台上發揮影響力,同時也必須承受其意義被消解或發生偏向的代價。語言是可以被拆解的,意見本身是多元的,網路環境是開放的。此次事件的輿情失焦導致各種有關女性和安全的社會性話題一擁而上,恰恰反映了公眾對社會不安定因素的焦慮,也是積蓄和壓抑已久的社會憤怒的集中釋放

@Dxlkslbccdtks love:

事件真相究竟如何對於人們來說似乎並不重要了,關鍵在於究竟哪方的觀點更能打動人心,更能掀起話題性,更能獲得流量和關注度,在此次事件中,吃「人血饅頭」的又何止二更食堂一家,大家都在利用熱點事件來吸引關注,獲得流量,追逐利益,從而導致一次又一次的輿情失焦。

圍獵未來

押注內容生產新趨勢

內容生產的流量圍獵戰,不僅要爭奪現在。藉助資本力量,他們還想穿透時間維度的限制,制勝未來。

在《短視頻為啥讓巨頭掐架又過敏?這份報告講清楚了原因》中,文章認為,基於當前人們內容消費的演變趨勢,如人們對視頻內容的更加「貪婪」、消費人群年齡的下沉、內容付費習慣的養成等,未來內容行業移動視頻必將成為一大趨勢。這正是巨頭們白熱化對峙的最大原因

全媒派讀者,又是如何看待這一內容生產新趨勢的

@Dxlkslbccdtks love:

短視頻的表達方式滿足了人們個性化表達的需求。無論是模仿熱門視頻,還是展現個性,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短視頻來表達自己。不過現在短視頻的內容大部分都以娛樂為主,在變現盈利上也存在不少不足,加上監管不利,還有許多亟待解決問題,未來只有解決這些問題,短視頻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SUNFANYA:

短視頻在未來不會消亡,其內容會越來越精細化而且質量會越來越好。當今互聯網內容更傾向於通過短視頻為載體來傳播,滿足了受眾的碎片化閱讀習慣,同時,如果一個平台想要增加用戶粘性,也會開始朝著社交屬性發展。但是當今人們對有用的信息需求量大,特別是年輕一代對知識渴求量越來越多,也許未來短視頻內容中的知識性內容會增多,純粹娛樂多內容會減少

@Abyss 1 :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對於不感興趣的內容只是停留一秒甚至更短的時間就急於關閉對於感興趣的內容則會停留更長時間。從微博上的秒拍到現在抖音快手的發展可以看出視頻時間越來越短,人們顯然對較短的時間能獲取更多的信息更感興趣

@Sirius:

短視頻的興起首先是「短」,抓住用戶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量化傳播。另外是敘事模式,短視頻在幾分鐘內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要能呈現「刺激性」場面,用靈活的方式呈現那些高潮的或有戲劇性的部分,極盡奪人眼球之能事。媒體總會迎合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來謀取最大利益,所以我認為未來的視頻依然會沿襲短視頻的特點,在短時間內傳遞更多信息,極大滿足受眾視聽感受。

肥宅快樂體、積極廢人論

這並沒有讓我更好過

在信息供給過剩的情況下,用戶注意力作為稀缺資源受到了內容生產者的爭先搶奪。新的概念和新的潮流被不斷地製造、投擲給用戶

內容生產者敏銳地捕捉、描繪著當下用戶的內心焦慮和渴求,用一篇篇爆款、一句句流行話術使他們得到慰藉和滿足。

但是,全媒派讀者說,焦慮不是可樂,喝下去就沒了

全媒派文章《積極廢人/隱形貧困人口刷屏:矛盾熱詞背後,是糾結到爆炸的生活啊》在分析這些躥紅網路的熱詞時指出,一個又一個矛盾熱詞的出現,雖然讓網友們沉浸在調侃與戲謔帶來的快樂中,但是卻忽略了短暫愉悅下的現實隱憂

畢竟,放下手機後,我們還是得直面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世界。

@Dxlkslbccdtks love:

喜歡文章中的這句話,在高呼「扎心了,是我本人」的同時,也要停下來想想,追了一茬又一茬的矛盾熱詞之後,我們改變了什麼?每一次這些矛盾辭彙出現,年輕人就又迎來了一波狂歡。

年輕人需要這些辭彙來調侃,來發泄現實帶來的焦慮和壓力、尋找認同感,原來大家都一樣,我和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一波又一波的狂歡結束後,一次又一次標籤化自己的人生後,我們的生活是否發生了變化,我們又從中獲得了什麼?年輕人依舊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著,期待著下一波熱詞,再用它們來抱團取暖,調侃生活

@汝寧:

我覺得流行起來的原因更多的是共鳴。但逃避式沮喪最扎心,血淋淋的共鳴……

@小葉:

積極廢人,佛系生活……固然是各自態度,抱團取暖,尋找群體認同,但這是不是我們給自己找的偷懶借口呢

@雅正小郎君:

「不是血淋淋地對抗現實,而是喪喪地撒嬌」這句話說的真好,但是回頭一想,知恥近乎勇,知道了還是不改變,也有可能是真的很無奈了吧

@王夢琦:

大波標籤詞有點兒煩,本來只是拖延症還沒那麼廢於是在媒介的塑造下成了積極廢人,本來只是沒主意佛著佛著真變成了無所謂了。在這種話語溫室的環境里,思想和行為都浸泡在了這些符號化的歸類里符號系統一旦被固定下來,就容易被當作事實裝入自我認知當中,這種無意識的被歸類讓我覺得自己正在被商業邏輯之下的「共鳴營銷」所消費。

流量瓶頸下,更應建立良性關係

在全媒派文章《如何真正留存讀者?跳出付費地獄,外媒的「可持續會員制」值得借鑒》中,我們認為,在用戶紅利消失,流失率高居不下的流量增長瓶頸下,內容生產者在流量信仰下盲目升級的用戶刺激,只能惡化雙方的境遇。尋求與用戶建立長期的、穩定而健康的關係,顯得更加迫切。

都在談「拉新」,但留得住用戶才是關鍵。

@bobo lee:

形式雖然也很重要,但是要以內容為前提。當然用戶至上的原則下,更要避免一味迎合受眾,從而劍走偏鋒。生產高質量的內容,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同時善於創新形式,提高用戶參與感和體驗感,或許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楊璐瑤:

互聯網使反饋機制不再是單向的原始模式,變得具有互動性且靈活有效了。然而國內主流媒體仍顯得不那麼重視反饋的作用,仍忙於精耕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也許能幫我們了解用戶,卻是單向的,仍為傳播者服務的。而通過一對一的溝通,用戶真正的想法才能生動地浮現。媒體需要通過培養用戶的「參與感」和「被重視感」來打破距離,促成更多的「producer」

@張晴羽:

保持用戶粘性的好方法就是讓用戶參與評論並精選貢獻為內容的互哺模式。其實現在媒體的用戶評論是需要思考的,並非像寫個段子編個冷笑話P個圖,然後輕輕鬆鬆地開心「上榜。互動的愉悅和透露的互相尊重才是用戶經營的核心理念。

@Dxlkslbccdtks love:

如果媒體平台只是通過打折促銷或者蹭熱門話題,生產爆款文章而來吸引用戶,擴大用戶規模,卻不懂得如何留住用戶,滿足用戶的需求,那麼是不利於其長遠發展的。比起打折促銷,爆款文章對用戶的吸引力,好的內容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更能增加用戶對媒體平台的忠誠度

@曦繇繇繇: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媒體確實可以通過打折促銷等刺激手段在短時間內擄獲用戶,但如果之後就對其不冷不熱,不能滿足其預期需求,肯定就會大失所望而另尋新歡。只有提供超過免費的內容,並不斷互動,讓用戶真正忠於並黏住媒體,才可能更好地去擴展版圖。若二者搞反了,就會像某些皇帝選秀女,一次選了一大群,還沒來得及雨露均沾就又開始新一輪的尋覓。長此以往,真心留在身邊的只有寵幸最多的幾個。

其實要增強黏性也不難,畢竟「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只要讓用戶覺得自己對媒體也是重要的,並覺得自己得到了媒體真正的陪伴,那很多是會一直留下的。

焦慮橫行的時代。內容生產者面臨著愈加嚴峻的流量困境。但是,正如全媒派讀者所說的那樣,在流量唯一的至上法則下,內容生產者只能自陷於更大的焦慮之中。

眾聲喧嘩之中,也許是時候靜下來,去聆聽生產者和用戶都在訴說什麼。一種建立真正良性互動話語生態的需求,正在紛亂沼澤中招手求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媒派 的精彩文章:

BBC&半島電視台數字領袖:道德規範混沌之時,並無AI焦慮
歐盟新隱私條例將生效,專家卻認為:可能反而幫了谷歌&臉書

TAG:全媒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