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害怕被「爆菊」,不想做腸鏡……結腸癌篩查還得靠它

害怕被「爆菊」,不想做腸鏡……結腸癌篩查還得靠它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結直腸癌為我國第三大常見癌症,致死率在所有癌種中位列第五。

結腸鏡檢查

一直被視為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不僅可發現早期腸癌,還能通過內鏡微創處理腸息肉。若能在息肉或早期癌變無癥狀階段,通過內鏡檢查並微創治療,則可有效阻斷其向腸癌轉變。

然而

結腸鏡檢查向來不受歡迎。

畢竟其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適感和併發症,不少人談腸鏡色變,這使得一些大腸病變甚至是腫瘤無法得到早期確診,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更簡便準確的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FIT)應運而生。

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FIT)是利用單克隆或多克隆抗體直接檢測人糞便中的血紅蛋白,不受進食食物的影響。定性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是指在糞便中血紅蛋白含量超過一定閾值後會產生可視性的顏色變化;定量糞便免疫化學檢測,則可測量數值,當超過一定的正常值範圍後被定義為陽性。

與傳統的愈創木脂大便隱血檢測實驗(qFOBT)相比

糞便免疫化學檢測(FIT)在發現結直腸癌和高級別結直腸瘤變方面具有更好的敏感性,但是特異性相似。今年4月,丹麥研究者的報告再次證實,相較傳統的糞潛血試驗,糞便免疫化學檢測在結直腸癌大規模篩查上更加有效,可以多檢出1倍的癌症患者,尤其對早期患者效果上佳,篩查效果可媲美腸鏡。

糞便免疫化學檢測

儘管結腸鏡檢查仍是腸癌篩查的核心方法,但許多人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接受腸鏡檢查。如果不是沒有別的選擇,有些人可能根本就不會進行篩查。為了使篩查具有最大化的依從性及有效性,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已被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多項腸癌篩查策略中。

2016年10月,美國多社會工作組結直腸癌部門領銜,在GIE、Gastroenterol 以及 AJG 雜誌上發布了共識意見,促進以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為基礎的腸癌篩查策略的制定和實施。

基於現存的研究證據:

(1)推薦每年1次採樣進行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檢查;

(2)推薦選擇定量檢測方法而非定性檢測方法;

(3)建議選擇較低的閾值(如 20 μg/g 或更低)作為陽性閾值;

(4)當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檢測為陽性時,建議進一步進行結腸鏡檢查;

(5)當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檢測為陽性,但結腸鏡檢查為陰性時,若無上消化道病變的癥狀或體征,不建議進行上消化道病變篩查;

(6)近期進行過結腸鏡檢查而之後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結果為陽性的人群,需要重複進行結腸鏡檢查;

(7)在個體進行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檢查時,沒有必要控制飲食或用藥;

(8)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法所需的樣本,應為自然排除的糞便而非直腸指檢獲得的樣品;

(9)在不同地區進行篩查無需對環境溫度進行校正。

參考來源:生物360、消化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醫友 的精彩文章:

身處21世紀的你,知道21世紀綜合征嗎?1/3的人都面臨這毛病……

TAG:好醫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