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國粹愛武中國》中華武林群英譜主編李新宏武術名家王雪松
《弘揚國粹愛武中國》中華武林群英譜主編李新宏
008武術名家王雪松
繼承傳統求新意弘揚國粹育卓才
----八卦掌第七代傳人王雪松
王雪松,男,漢,河北唐山人,1975年出生,習武32年來,先後學習少林言輕門拳械及功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程式八卦掌。現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段位制六段,武術高級教練員、八卦掌高級教練員,二指禪功法高級教練員,曾任北京市東方中博搏擊俱樂部武術教練,2009年7月創辦龍躍武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現任「雪松習武堂」總教練,現已培養學員2700餘人。
2000年6月1日參加唐山市首屆全民運動會武術比賽獲長器械第七名。
2001年8月參加玉田縣首屆農民運動會武術比賽獲拳術及棍術兩個第一名。
2008年參加北京體育大學第二屆全國傳統武術比賽交流大會獲長器械二等獎。
2010年在第八屆香港國際武術節上獲得傳統槍術第一名(金牌)、傳統拳術第四名。
2010年10月北京體育大學第三屆全國傳統拳種交流比賽大會獲傳統棍術二等獎。
2010年10月其事迹收編於《華人精英人才大典》和《中華崛起》叢書。
2011年3月第九屆香港國際武術節武術比賽中獲拳術第一名、刀術第一名、棍術第二名。
2016年其事迹收錄於《中國當代武林人物誌》下卷。
因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傳統武術的發展與傳播,2011年5月1日被北京市武協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會聘為理事,2012年被全球功夫網、《全球功夫》雜誌聘為專家委員,2014年被《搏擊》雜誌聘為編委會委員。先後在《搏擊》、《精武》、《武魂》、《中華武術》、《全球功夫》、《神州武道》等雜誌發表武術文章三十篇。
因其本人自幼酷愛武術,於1988年始,隨民間武師習練武術基本功及初級長拳,自那時每天堅持習武練功三四個小時,幾十年的如一日,打下堅定基礎。1992年跟隨楊慶元先生系統的學習練少林言輕門拳械、對練及少林十二練手、秘傳鐵檔功兩部功法和部分少林彈腿門拳械及對練,由於品行端正,練功肯於吃苦,從而又得到少林言輕門前輩韓如芳、東府川、韓以嶺、肖俊全五位先生的親自指點,得以將少林言輕門理、法、術、功全面繼承,技藝日益成熟,在縣內武術界日漸小有名氣。
1993年底,習練二指禪功法,經過兩年不懈努力,於1995年秋練成雙臂二指禪靠牆倒立,1996年有幸被中國二指禪奇人蔣劍先生收為弟子,經名師指點功力更為深厚,1998年被中國二指禪功法研究會聘為特邀研究員及客座教授。
秉承求真務實習武作風,2001年春,拜北京八卦掌名家白玉才先生的大弟子張鐵生先生為師系統的學習劉斌傳王文魁一脈程氏八卦掌的拳式、器械、功法等。由於刻苦用功,得到了白玉才及王正亭兩位師爺的親授,經過17年刻苦研習,全面系統的掌握了本門技法和要旨精髓。同時,總結前輩傳統意義的樸實無華、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獨特訓練方法。
2007年秋,向北京市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會會長、北派少林拳名家、國家武術高級教練、中國武術八段秦慶豐先生系統的學習少林五形八法拳及秦門兵器、武術教學訓練法等,得到秦老師的精心輔導,2010年蒙秦老師垂愛,得拜恩師門下,受教至今。受恩師教學簡潔、深刻、理性影響,使他也對現代武術教學理念有了深入了解。經過多年習武,他對傳統的少林拳法的拳禪一體、內外合一、文武同源有了更深的體認與感悟。
深入研究學習程氏八卦掌
在學習程氏八卦掌之後,他對三大內家拳之一八卦掌有了不同於其他拳法的深入理解,十多年來興趣不減,每天逐字逐句深研八卦掌拳理拳法。始終堅持傳統習拳練掌方法,遵從循序漸進的規律,注重走圈轉掌為主,體會單換掌眾多變化及勁力,牢記宗師教誨「走圈轉掌與單換掌是練一輩子的事情,走圈是八卦掌之根,走圈既行樁也是八卦掌區別於其他拳種的地方」,每天走圈2小時,一絲不苟,走圈練掌做到皆由松長入手,慢轉走圈,練純功夫,打下紮實的下盤功夫。本門有「千遍萬換不離單換,萬式掌中求」即指單換掌之說,因此他苦練單換掌,特彆強化定式掌法練習,達到勁力充沛,拳勁整透,周身一家的感覺,最終得到師爺白玉才老先生的認可。並授以授本門八卦掌拳理、功法、拳械以及推手、散手及內功養生法等,使其盡得這一支系程式八卦掌理法術功之精髓。
在雪松習武堂創辦以來,他每日以修練身心、涵養道德、傳功授徒為宗旨,選擇徒弟首先注重人品,不論貧富貴賤,一視同仁。他對八卦掌的教學十分重視八卦掌的基本功,認為走圈和單換掌,是練一輩子的事情,練一層有一層的功夫,永遠沒有止境。八卦掌也有站樁,但最重要的是走圈。單、雙、順是掌式的基礎,而二十四小式為的是把肩關節練開練活,手臂在任何角度位置都能發力;八大形為的是把周身各部位關節練開練活,打通周身筋脈。常說「過去有許多老前輩只會走圈和幾個掌式,卻從無敵手。」因此他對每一個來學拳的人,要求都極為嚴格。他在向徒弟、學生們傳授武功時,總是按照師父及師爺要求,掰開揉碎,循序漸進,一絲不苟。每一個套路、掌式和走圈動作,按傳統練法都要分成幾個層次。相同的套路每一階段的練法、式子動作、訓練難度都不相同。一樣的式子,每一層次的動作路線、功夫難度也不一樣。而傳統練法在動作細節上稍微摳的嚴格一點、標準一點,內中難度和功夫層次就差得遠了。比如王文魁前輩當年曾強調「肘掩心」最終要練到底手肘尖兒能與肚臍重合,就為了樹立一個「標準」,使你真正把膀子和腰胯松到家,功夫稍差一點也做不到。再如走圈中的「里腳直邁直落,腳尖不能往圈裡撇」,雖然就差一點點,可如果中正找不好,你的身子就站不穩。還有「腰往身後旋而兩胯絲毫不動」、「大掰大扣360度立樁腿的腳掌不碾地」,這兩個要求就更難了。外觀上雖然差不多,功夫上卻有天壤之別。可是,如你不按老輩人要求去做,就出不了真功夫,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在教學中,他注重既「摳」了你的功夫,又使你明白了練功方法,從而使學員少走彎路。
創辦雪松習武堂傳承推廣中華傳統武術
自創辦雪松習武堂以來,始終本著挖掘整理繼承發展中華武術為己任,以培養「家之孝子、國之棟樑」為目的。為所有喜愛中華傳統武術的朋友提供機會,用古聖先賢的智慧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全方位人才。注重傳統武術理念培養,注重強化武術套路健身、技擊、表演這三種功能,同時又對而當前流行的追求美觀、高難動作而忽視拳架技擊涵義的套路表演形式等問題加以克服。
雪松習武堂與一般武校區別有三方面:一是不分年齡,小到幾歲大的孩子到幾十歲中老年人都可以報名學習,不同於一般武校只招年輕人或少年,特別對於身體處於亞健康的上班族設計了養生課程,由於這部分人年齡普遍在30至50歲,工作壓力大,生活沒節律,心肺功能較差,力量、柔韌性明顯不足,如果參加高強度的散打及其他競技體育的訓練,不但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還很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他針對每個中年人的不同體質,選擇不同強度的練習主法,做到因材施教,經過分階段練習逐步達到改善身體機能,強健體魄的目的。近七年來有四十餘個慢性病人(高血壓、高血脂、心臟間歇、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風濕、神經衰弱、腰腿痛等),他們通過練習八卦掌走轉,身體皆得到了恢復及治癒。
二是學習內容豐富,一般武校只針對拳械套路、散打進行單一教學,這裡針對每名學員的身體狀況和習練目標教學,想參賽的在訓練的「狠」與「嚴」上下功夫,想健身的注重興趣培養與自主自願,做到選學選修。主要傳授兩方面內容,一是傳統少林五形八法拳、少林大金剛拳、少林十八羅漢掌、言輕黑虎拳、仙人指路拳、少林鎮山棍、少林五虎群攔刀、少林金剛大刀、姜家槍、梨花槍、青萍劍、傳統武術散手、防身術等北派少林拳械;二是程氏八卦掌的八形掌、八卦掌直趟六十四手、四正四隅、八卦群攔刀、八卦五行棒、提爐槍、八卦子午鴛鴦鉞等拳、械及對練、推手、高級清修養生功法為主等內家拳法。
三是寓教於樂,培養興趣,一提習武多數人認為要吃苦,他在教學中,特別注重讓學員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訓練中提高能力,習武強身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在青少年教學方面,注重力量和套路技法訓練,在中老年教學中,注重改善意志體質和養生防病。雪松從武術初級到功法養生、傳統武術理論及拳術教學皆產生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教學過程中貫穿給學生的是首重武德修養其次強身健體、防身自衛、陶冶情操;且將傳統武術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講解生動、比喻恰當、傳授方法靈活多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王雪松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採眾長、開創思路、以求教學靈活多變,他在教學中注重實戰與養生兩個方面,講解透徹,便於學生理解學習,更加重視的是文化與武德的傳承,使學生做到德藝雙修。傳統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瑰寶,學習武術不是簡單的為了技擊實戰,或者是為了養生,而要傳承的是中華傳統文化及民族尚武精神。今後,他在做好普及推廣武術的同時,更加註重文化的修習與拳理的研究,八卦掌技術與要領的體悟,真正掌握劉斌傳王文魁一脈程氏八卦掌的精髓,使程氏八卦掌這一脈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壯大,盡自己只綿薄之力。
《弘揚國粹愛武中國》中華武林群英譜主編李新宏微信二維碼
TAG:唐山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