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精明一世的康熙,為什麼主動把貝加爾湖送給沙俄?當初有何苦衷?

精明一世的康熙,為什麼主動把貝加爾湖送給沙俄?當初有何苦衷?

在盛唐時期,貝加爾湖第一次正式出現在中國版圖。到了清康熙朝,中國徹底失去了對貝加爾湖的主權,把它拱手讓給了俄國。先從兩次雅克薩戰爭說起。順治末期,康熙初期,清朝忙於統一全國,還有平定三藩之亂,無暇顧及東北邊疆事務。沙俄趁機侵佔了我國的尼布楚和雅克薩,並建立了城堡根據地。

康熙察覺了沙俄東侵我國邊境的野心,多次干涉和警告無效,康熙知道必須用武力解決。1685年~1686年,康熙兩次派兵攻打雅克薩,皆取得的勝利。沙俄無奈提出和談,康熙派出了以索額圖為首的談判團。幾經周折,兩國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簽署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這個條約明確了中俄的東西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是中國領土。清朝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地區劃歸俄國。明明清朝打了勝仗,憑當日清朝的國力,完全可以把沙俄趕出中國邊境。為什麼清朝會簽署這樣一個,看似平等,卻丟失了大片土地的條約呢?

康熙雖稱「聖祖」,但他不是神,他也有思想的局限性。分析多方面原因,康熙並非主動把貝加爾湖拱手相讓,其中也有他的無奈。

一,清朝部隊武器落後

康熙歷來推崇騎射治天下,清朝放棄了明朝的火炮研究,多用冷兵器。他們配備的火槍等裝備,都很落後,遠不如沙俄的裝備先進。

雅克薩戰役前,康熙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備足了兵力和軍需糧草。戰役之所以取勝,清朝也是勝在人多和軍需充足,沙俄土匪只有幾百人而已。

裝備落後造成了清兵傷亡慘眾,康熙也不願看到人員傷亡太多吧。

二,當時國內形勢不穩定。

當時,清朝剛剛平定三藩,新疆的局勢也不穩定,準噶爾也挑起了西北內亂。康熙目光有些短淺,他只盯著國內局勢,對沙俄和外部的局勢了解太少。他只把三藩和準噶爾當做敵人,沒有把沙俄當做敵人。

康熙只想著儘快和解,不要影響他平定西北之亂。他並不知道,沙俄也正面臨著和歐洲鄰國的邊境之爭,沙皇也正是焦頭爛額之際。

當時信息傳播不通暢,不能知己知彼。如果像今日這樣,信息傳播這樣迅速,康熙會不會有不一樣的選擇呢?

三,派出的談判使團能力不足,更奇怪的是,使團里竟然有兩張歐洲人的面孔。

康熙派出了,以索爾圖和佟國綱為首的龐大的談判使團。因為談判雙方要用拉丁語交談,康熙派了兩個洋人當隨團翻譯。

這兩個洋人,一個是葡萄牙人徐日升,另一個是法國人張誠。他們都是耶穌教到中國的傳教士,因為精通自然科學知識,成了康熙身邊的近臣,深得康熙信任。

臨行之前,康熙還對索爾圖說,他所用的洋人都是可以信任的,有事可以當著他們的面討論,有問題也可以和他們商量。

我真不知道,精明一世的康熙大帝,為什麼這樣信任洋人?尤其是在關乎國家邊境談判時刻。

正是這兩個洋人,使中國使團據理力爭的前期談判失敗。

徐日升和張誠來到尼布楚,利用清朝使團不懂拉丁語之機,就向沙俄的頭目戈洛文示好,並索要重金。

本來沙皇已經催促戈洛文讓步,儘快和談。可是徐日升和張誠把康熙的底牌都合盤送給了戈洛文。

康熙曾經交代,初談要以尼布楚為界,如果沙俄要求尼布楚,就以額爾古納為界。戈洛文不是不聽沙皇指令,因為他知道了清朝的底牌,所以有恃無恐的步步緊逼。

索爾圖雖然城府頗深,也沒能察覺徐日升和張誠的真面目。索爾圖即使據理力爭,也只能一步步退讓,放棄了清朝提出的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失去了大片土地。

康熙至死也不知道,他派出兩個洋人是致命的錯誤。如果沒有這兩個洋人,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吧!也許美麗的貝加爾湖還在中國的版圖上。

四,康熙對土地的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清朝建國以後,貝加爾湖雖然在中國版圖上,可是並沒有實際控制,而且還是荒蠻的凍土地帶。康熙對這塊土地沒有足夠的重視,不像台灣那樣,讓康熙誓死收回。康熙可能會認為尼布楚只是一小塊地。可是他不會想到,他的一次退讓,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起連鎖反應。不久的將來,外興安嶺地區包括庫頁島,也被他的子孫送給了俄國人。

他不會想到,尼布楚地區看似不毛之地,卻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石油天然氣,是未來各國必爭的寶地。

當然《尼布楚條約》,是第一次確定了中國的邊境問題,保護了邊境居民幾十年的安居樂業,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是它留下的隱患無窮。

我不由想起了,把阿拉斯加以750萬美元,賣給美國的俄國人。當日的短視是今日的追悔莫及。

如果康熙泉下有知這一切,是不是當時會有不同決策呢?

讀史明智,以史為鑒。我們要記住,任何土地,無論面積大小,無論是否有用,我們都要寸土必爭,絕不放棄主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好物 | 康熙、雍正、乾隆心煩的時候,就抄這260個字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郎窯紅瓷器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