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那麼誰將去攻佔柏林呢,是我們還是盟軍?
[英]約翰·埃里克森 著
小小冰人 譯
「好吧,那麼誰將去攻佔柏林呢,是我們還是盟軍?」1945年4月1日, 斯大林在他的辦公室里以這個問題打破了軍事會議的平靜,參加會議的有國防委員會的七名成員、朱可夫元帥和科涅夫元帥、總參謀長安東諾夫大將和總參作戰部長什捷緬科上將。一如既往,斯大林小心翼翼地營造著氣氛。會議開始後,先是綜述蘇德戰線態勢,然後是評估盟軍的作戰行動和他們的意圖。斯大林總結了整體情況後,請什捷緬科宣讀一封電報。什捷緬科大聲讀道,英美軍隊正準備發起一場進攻,打算搶在紅軍之前攻克柏林,蒙哥馬利元帥負責指揮這股突擊力量,他們將對魯爾北面發起進攻,從而佔據進入柏林的最短路線,他們的突擊部隊目前正在加緊準備,因為盟軍統帥部認為這場作戰行動顯然是可行的。斯大林直接對兩位元帥提出這個問題。科涅夫首先反應過來,他向斯大林保證,紅軍將率先奪取柏林。科涅夫輕易地上了鉤,斯大林望著他,問他打算如何重新部署自己的部隊,因為他的主力分散在南翼。科涅夫保證他能及時完成重新部署,而朱可夫簡潔地報告道,他的方面軍已做好奪取柏林的準備,目前正直接對準這座城市。
接下來,安東諾夫將軍向與會人員介紹了主要作戰計劃。從斯德丁到格爾利茨(G?rlitz)以北地區,蘇軍的三個方面軍將在遠程航空兵轟炸機的支援下沿數個方向發起進攻,突破德軍防禦,將敵「柏林集團」切割成幾個孤立的部分並殲滅,然後奪取柏林。行動發起的12—15天內,蘇軍突擊部隊應沿一個寬大的正面抵達易北河,與英美盟軍取得會合。鑒於情況緊急,各方面軍只有12—14天準備時間。從更詳細的層面上看,總參謀部的這一計劃要求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同時發起三個進攻,在霍亨索倫運河與奧得河—施普雷河之間55英里的地域摧毀德軍的抵抗,將德國第9集團軍的主力殲滅在柏林接近地,強攻德國首都,然後將攻勢向西拓展,在進攻發起的12—15天內進抵易北河。朱可夫的主要突擊由4個步兵集團軍和2個坦克集團軍執行,從屈斯特林西面的奧得河西岸登陸場發起。(這與朱可夫擬定的A計劃相同,而他的B計劃是設法改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總體作戰位置,隨後在施韋特南面奪取一座新的登陸場,3個步兵集團軍將從該登陸場發起進攻,而法蘭克福登陸場應加以擴大,以適應方面軍3個步兵集團軍和2個坦克集團軍組成的主要突擊力量。)
蘇軍將從南面和北面發起兩場支援性進攻,掩護朱可夫的主要突擊,每個進攻投入2個集團軍:第一個進攻將沿一條偏北的路線,朝埃貝爾斯瓦爾德(Eberswalde)—費爾貝林(Fehrbellin)方向發起,第二個進攻將從奧得河北面和法蘭克福南面發起,總方向是菲爾斯滕瓦爾德(Fürstenwalde)、波茨坦和勃蘭登堡,從而從南面迂迴柏林,並將敵「法蘭克福-古本」集團與德軍主力防禦部隊隔開。進攻正面的炮兵密度定為每公里250門大炮,也就是說,在這條戰線上,每隔13英尺便布設一門大炮,這樣的密度令人瞠目結舌。最高統帥部還為朱可夫派遣了援兵,他將獲得額外的1個步兵集團軍(第3集團軍)、8個突破炮兵師和大批作戰支援單位。
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接到的正式指令是迅速殲滅科特布斯和柏林以南的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完成這個任務後向西和西北方疾進,在進攻發起的10—12天內進抵貝爾齊希(Belzig)—維滕貝格(Wittenberg)一線,並在德累斯頓到達易北河。主要突擊將以5個步兵集團軍和2個坦克集團軍從特里貝爾(Triebel)地區發起,總方向是施普倫貝格(Spremberg)—貝爾齊希,並以右翼的部分兵力配合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奪取柏林。烏克蘭第1方面軍部署的炮兵密度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相同——每公里250門大炮,為此,最高統帥部將為科涅夫額外提供7個炮兵師,與此同時,左翼部隊將壓制布雷斯勞,2個步兵集團軍朝德累斯頓方向發起的支援性進攻為主力突擊部隊提供掩護。
隨後,安東諾夫談起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這實際上是個禁忌。斯大林1944年11月便已決定由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奪取柏林。目前擬定的進攻計劃的確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朱可夫的方面軍,但幾周來(甚至幾個月來), 蘇軍總參謀部一直在斟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協同作戰的問題。兩個方面軍的分界線該如何確定?實際上,總參謀部在其作戰態勢圖上初步確定的分界線已將科涅夫排除在柏林戰役之外,但這就意味著按計劃貫徹進攻行動會遇到許多困難。科涅夫本人強烈反對這種「排除」,他建議以他的坦克集團軍朝柏林西南郊方向發起突擊。只有斯大林能決定這個重要的問題。結果是一個巧妙的妥協。斯大林抹掉了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之間從尼斯河到波茨坦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用鉛筆勾勒在總參謀部的作戰態勢圖上,將科涅夫擋在柏林城外。斯大林將這條分界線只划到距離德國首都僅40英里的呂本(Lübben),然後宣布:「誰頭一個突入柏林,就讓誰佔領柏林。」他還正式建議科涅夫擬定一個「備用計劃」:一旦突破德軍尼斯河防線,便以近衛坦克第3 和第4集團軍從南面對柏林發起突擊。實際上,斯大林是讓朱可夫與科涅夫展開一場競爭,但他在去年11月做出的決定並未失效。朱可夫的勝算很大,可從理論上說,科涅夫也有機會。
柏林進攻戰役(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儘管總參謀部擬定的作戰計劃涉及三個方面軍,但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員並未出席此次會議。最高統帥部只是給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羅科索夫斯基下達了一道準備令,要求他迅速重組麾下的部隊——4個步兵集團軍、3個坦克軍和1個機械化軍以及部署在斯德丁地區的預備力量,以配合朱可夫右翼部隊變更部署,這些任務的完成不得遲於4月15—18日。斯大林最初的指令是,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應當在奪取柏林的戰役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為此,最高統帥部打算將朱可夫的正面戰線縮減至少100英里。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接管科爾貝格至施韋特這段區域後,朱可夫便可以集中起他的主要突擊力量;白俄羅斯第1和第2方面軍的分界線目前位於施奈德米爾—阿恩斯瓦爾德—佩日采—施韋特—安格爾明德(Angermunde)—維滕貝格一線。
最高統帥部的指令很簡短,但付諸實施時卻使羅科索夫斯基捲入到了激烈而又複雜的行動中。他的方面軍最近一直在向東推進,現在不得不轉身向西,穿過近200英里滿目瘡痍的鄉村。村莊仍在燃燒,城鎮被堵塞,河流渡口無法通行。儘管可以調集列車,但火車的速度慢如蝸牛。坦克可以用火車運送,其他部隊只能利用卡車和馬匹沿公路行進;第49和第70集團軍率先接到重新部署的命令,接下來是巴托夫的第65集團軍和費久寧斯基的突擊第2集團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接管了突擊第2集團軍的陣地。卡車搭載著士兵、彈藥和食物,拖曳著火炮日夜兼程;依靠步行的步兵部隊尾隨在後,步兵們成了行進中的武器庫,他們攜帶著衝鋒槍、子彈、手榴彈、格鬥刀和乾糧袋,行進速度為每天20英里。他們奪得的戰利品也裝在卡車上。
4月1日,斯大林簽署了發給朱可夫的作戰指令。次日,科涅夫也接到指令,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主要任務是殲滅科特布斯地區和柏林以南的敵軍,主要突擊沿施普倫貝格—貝爾齊希方向發起;科涅夫的2個坦克集團軍有可能轉至柏林方向,但只能在衝過呂本後發起。給羅科索夫斯基的指令儘管已擬定好,但直到4月6日才發出;羅科索夫斯基不直接參与奪取柏林的行動,但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將向西(即柏林方向)發起進攻,殲滅斯德丁地區的德軍, 從北部地區確保柏林戰役順利進行。進攻指令規定,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完成重新部署後便在施韋特北面強渡奧得河,消滅德國第3裝甲集團軍,封閉敵人朝柏林方向逃竄的通道。從北面確保朱可夫的突擊後,羅科索夫斯基將朝西和西北方攻擊前進,在行動發起的12—15天內進抵安克拉姆(Anklam)—普里茨瓦爾克(Pritzwalk)—維滕貝格一線。主要突擊將以3個步兵集團軍、3個坦克軍和1個機械化軍從施韋特以北地區發起,目標是新施特雷利茨(Neustrelitz)。
各個細節(包括部隊的重新部署和加強)現已完成,蘇軍的總作戰計劃是以3個方面軍投入「柏林方向」的進攻戰役,發起6場強有力的進攻,在一個寬大的正面突破德軍防禦,從而分割守軍,並將他們逐一殲滅。
本文摘自《通往柏林之路》
※摘雲之虹作戎甲,二戰德國空軍軍帽
※東鄉平八郎的對馬海戰 十:「T」字戰法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