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巨儒,有清一代十大書法家之一——莫友芝書法精賞
莫友芝精於書法,為有清一代十大書法家之一。黎庶昌評其書「分篆高騫,冰斯雄睨」。 當代書壇 泰斗沙孟海先生在其《近三百年書學》一文中評道:「學鄧石如篆書的莫友芝最好,趙之謙、吳熙載其次」。浙江美術學院教授陳振濂先生對其書評道:「貴州曾出了一個莫友芝,其作品精到之處,不在趙之謙,楊守敬、張裕釗之下而或有勝之」。
不同時代的學者、這樣高規格的書家,如此異口同聲的盛讚,可見莫友芝的書法成就決非浪得虛名。民國八年上海有正書局曾有《莫友芝真草隸篆墨跡》出版發行,並多次再版。在國家文物局限制出境的書畫家作品中,莫友芝名列其中。在現當代書法和篆刻名家中,姚華、陳子奮、王朝瑞均受過其書風影響。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又號紫泉、眲叟,貴州獨山人。晚清金石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家,宋詩派重要成員。家世傳業,通文字訓詁之學,與遵義鄭珍並稱「西南巨儒」。
莫友芝書法四體皆精,而最為人稱道者是他的篆書。他的篆書,取法頗豐。楊守敬評:「子偲書 學《少室碑》取法甚高」。他也「……嘗集漢碑頭篆刻百餘通,所作篆書 多從此出。」。
在隸書方面,莫友芝也是頗有成就的。其風格高古,喻巧於拙,筆勢方圓互用,結體因字立形,一掃長期以來隸必扁長的積習。其章法,多以縱向取勢而氣韻生動,顯得格調高古,氣象渾穆。由於莫友芝喜收藏,眼界所及異乎常人,故從其書中無不打下許多名碑的印記,如《禮器碑》的飄逸、《張遷碑》的古拙、《衡方碑》的渾穆、《夏承碑》的使轉以及《天發神讖碑》的用筆、《白石神君碑》的結體。
在清代以篆書名世者,如錢坫、王澍、孫星衍、洪亮吉等人皆以硬筆、短毫、枯墨作篆,用筆結體專以工穩、勻稱為能事。而莫友芝繼承了鄧石如以長鋒羊毫,濃墨懸腕作書的方法。用筆舒徐流走,一波三折,遒麗厚重甚為精到;結體上緊下松;章法、行列有致,風格平和簡靜,氣宇軒然,遒麗天成。於名家林立的清代書壇中獨樹一幟。
在行、楷方面,雖然他的影響遠不及其篆、隸書那樣巨大。但他在以魏入行的探索上似有篳路藍縷之功。其蒼率用筆似漫不經心,卻有自然飛動之妙。章法行氣一氣呵成,大小相間參差錯落。既有山重水複之跌宕,復具柳暗花明之開朗。得魚忘筌,神完氣足,韻味幽長。
友芝雖然出生僻壤,但他勤於學術、長於詩詞、精於收藏,朋輩中又多社會賢達、學界泰斗,故而能夠「學」「識」相長,使其得以雄視闊步,特立獨行書壇。他也曾云:「書本心畫,可以觀人;書家但筆墨專精取勝,而昔人道德文章政事風節著者,雖書不名家,而一種真氣流溢,每每在書家之上」。
莫友芝一生甘於淡泊,專於學問。書法上無意名家,卻備受後世推崇。有清一代論書者多以鄧石如為書壇冠冕,卻又不約而同把莫友芝與其相提並論,使莫友芝成為一面旗幟,在書壇的制高點上高高的飄揚,讓後人有高山仰止之嘆!
TAG:煥章的小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