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這樣一種肌無力的蠶食——兩位才傑何去何從?

面對這樣一種肌無力的蠶食——兩位才傑何去何從?

同樣是性格開朗、熱愛生活的兩位英才:一位是英國的西蒙,劍橋高才,精通四國語言,數月之間卻喪失了說話能力;一位是美國的莫里,布蘭戴斯大學的資深教授,充滿智慧,熱愛舞蹈,卻被病魔剝奪了運動能力。

他們都遭遇同一種疾病:運動神經元病。

科普:運動神經元病是什麼?

運動神經元病(MN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侵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幹運動神經元、皮層錐體細胞及錐體束的慢性進行性神經變性疾病。MND有四種類型:1.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最為常見;2.進行性肌肉萎縮(PMA);3.進行性延髓麻痹(PBP);4.原發性側索硬化(PLS)。不同亞型的MND起病癥狀多樣,例如:不對稱的局部肢體無力(如走路拖步、易跌倒,手指不靈活等)、吞咽困難、構音障礙等。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肌肉萎縮、「肌跳」,肌肉萎縮擴展至全身,進入病程後期,除眼球活動外,全身各運動系統均受累,累及呼吸肌,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這是最為致命的。不同亞型的病程也不一樣,但大部分不超過5年,PLS預後相對更好,有些患者甚至能存活幾十年。

目前針對MND沒有特效的治療辦法,幹細胞研究仍在探索階段。

肌電圖:

正常的肌纖維靜息狀態下靜若處子(下圖上),MND的卻動若脫兔(下圖下),提示神經元細胞進行性損害:

正常肌纖維用力重收縮後密密麻麻(下圖上),MND的卻稀稀疏疏(下圖下),一息尚存的神經元細胞儘管拚命代償,也力有不逮:

MND運動神經傳導波幅減低,提示軸突嚴重損害,運動功能明顯受損:

MND感覺傳導卻完全正常,能清晰感受疾病帶來的痛苦:

MND以上肌電圖的改變是逐漸蔓延四肢乃至全身的,但亞型分類的不同,所累及部位的先後、以及病程進展的速度有所不同。

西蒙發病數月便不能說話、不能行走,但堅強而開朗的他,依然能在聚會上開懷大笑,感恩生命的最後時刻能與親人、愛人和摯友們一一告別,然後決定在58歲生日那天安樂死。這被BBC拍成了2016年的紀錄片《How to die:Simon"s choice》,豆瓣9.2的好評。

圖片來自BBC紀錄片

莫里教授發病後四肢肌肉迅速萎縮乃至完全癱瘓、呼吸困難,他則選擇了回歸生命的最初狀態,用嬰兒的視覺坦然接受和體驗生命最後痛苦。他的學生米奇·阿爾博姆記錄了恩師辭世前14周每周二為他上的最後一門人生哲學課,出版了著名的暢銷紀實小說《相約星期二》。

面對MND,無論哪種選擇,都需要勇氣,不是嗎?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肌無力、乏力都是MND,更常見的可能是亞健康、貧血、低鉀或者是中風、外周神經病、肌病、神經肌肉接頭病等等。

最後,所患的肌無力究竟是不是MND? 這一紙判決生死攸關,需要結合臨床,進行肌電圖等檢查進行確診及輔助分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超聲頭腦風暴 的精彩文章:

手麻?警惕腕管綜合征!
關於雙相情感障礙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

TAG:血管超聲頭腦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