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來豐:一位西班牙建築師在上海的足跡
近代上海,無數的外國建築師來到這座華麗的十里洋場施展他們的才華,為上海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的寶貴遺產,增添了無數的異域風情。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等人給上海留下了寶貴的建築遺產已為眾人所知,而「阿貝拉多·來豐」(Abelardo Lafuente)這個名字對大部分人而言卻是十分陌生。
在《上海大辭典》建築卷中,我們也僅僅找到了「來豐」的名字詞條。而實際上,這位來自西班牙的建築設計師卻留給了上海許多寶貴的建築遺產。在建築師鄔達克之前,他在上海已經十分有名了。
阿貝拉多·來豐
2009年的夏天,西班牙建築師阿爾瓦羅·萊昂納多先生偶然閱讀西班牙舊報紙《西班牙先鋒報》時,不經意間發現了最早來中國的一批西班牙人的足跡。其中對建築師阿貝拉多 · 來豐(Abelardo Lafuente)在上海經歷的描寫引起了他的興趣。
1913年上海地圖。
在西班牙領事館文化處以及西班牙米蓋爾·德·塞萬提斯圖書館的幫助下,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西班牙展覽館塞萬提斯文化周的活動中,阿爾瓦羅·萊昂納多與文化處合作開展了「來豐遺留在上海的建築每月巴士導覽」活動。
2011年12月是來豐逝世80周年紀念,鑒於此,阿爾瓦羅·萊昂納多在中山東二路20號舉辦了「西班牙建築師在上海」的圖片展,將這位神秘的西班牙建築師以及他在上海的足跡以豐富的史料和圖片展示給參觀者。
百年前唯一在滬的西班牙建築師
1925年5月26日的馬尼拉報紙上的《馬尼拉的商業》一文刊登了這樣一篇報道介紹西班牙建築設計師來豐:
來豐,目前的工作已經使他的名字不朽,關於這一點,我決沒有誇大。在香港,一些西班牙的旅行者也開始聽說關於這位來自他們國家的偉大建築師的名字。比如他承擔了位於淺水灣的香港大飯店的重新裝修,他在九龍的偉大建築以及其他更多作品。
大華飯店舞廳。
在上海,則有無數建築,他們都非常的優美時髦。我特別要提到這個宏偉的夜總會舞廳(大華飯店舞廳),那些從美洲到此的旅行者——充滿雄偉建築的國家——說他們從未見過任何舞廳能與此相提並論;那些從歐洲來的旅行者,同樣擁有無數壯麗的建築,也同樣這樣說。所以,我能說的就是在上海為人所知最棒的夜總會舞廳便是這位西班牙人的作品。
建築師Abelardo Lafuent(來豐),1871年4月30日出生於西班牙馬德里,其父親在菲律賓馬尼拉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從小跟隨父親學習建築並頗有建築設計天分的來豐於1898年隨父親從西班牙來到菲律賓,與父親一起從事建築工作。
1913年,來豐來到中國,他的足跡遍布上海、廣州、香港、福州、河南等地,而他建築的輝煌時期,則是在上海。他在上海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設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來豐洋行」。
在中國建築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後,來豐於1928年到美國創業,恰逢1929年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大蕭條,一年後便遭到破產,於是,他又重新回到了上海。
從1914年到1926年,來豐洋行主要服務於香港上海大酒店公司,而這家公司為猶太人嘉道理家族所有,擁有包括上海匯中飯店、大華飯店以及香港大酒店等著名豪華飯店。這期間,他參與並負責建造設計的項目多達38項,其中很多為具有西班牙建築風格的建築,如今有些仍保留下來,成為近代建築保護。
不幸的是,這位天才的建築設計師在他的建築輝煌時期不幸逝世,甚至有些建築項目並沒有完成。1931年12月3日,來豐逝世於上海。
來豐能夠在上海的建築界佔據一席之地可謂不易。近代上海雖然到處充滿著商機與活力,但競爭也十分激烈。尤其是在租界里,大多為英美等國人主宰,據《上海大辭典》中的統計,在滬的建築設計師中,大多數為英、美、法國人,來豐是唯一一位在滬的西班牙建築師和承包商。而來豐憑藉他出色的建築才華與眼光,不僅打敗了眾多競爭者,贏得了不少客戶的青睞,在眾多外國建築事務所中獨樹一幟。
例如,來豐贏得了美國花旗總會的建築設計,後來美國花旗總會遷址到四馬路(今福州路),由於來豐已離開上海,該項目才轉交給鄔達克,如今留下來的便是烏達克的作品,而且還創造性地將西班牙摩爾風格運用到了他的建築上。而當時摩爾風格建築的流行,正是西班牙人對世界建築的突出貢獻。
來豐不僅承擔了他的朋友、被稱為「電影大王」的西班牙人雷瑪斯電影院的建造,還為上海留下了許多有特色的建築,其中包括一些俱樂部以及規模巨大、極為奢華的舞廳等。
為上海設計了38幢建築
建築師阿爾瓦羅·萊昂納多把來豐在上海的建築設計經歷歸納為兩個階段:
1913年至1923年,來豐共參與設計了15個建築項目,其中靜安寺路上的Olympic(夏令配克)大劇院、海寧路上的Victoria(維多利亞)大劇院、上海第一家美國俱樂部(美國花旗總會)、靜安寺路(南京西路)上的上海猶太人俱樂部、上海飛星車行(Star GARAGE CO.)、雷瑪斯公寓以及具有西班牙南部伊斯蘭摩爾風格的私人避暑山莊等都是由他設計並建造。此外著名的還有大華飯店的舞廳,即如今的美琪大劇院與梅龍鎮廣場一帶,當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禮就在這裡舉行,可見其奢華。
夏令配克大劇院位於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27號,即後來的新華電影院。由西班牙人雷瑪斯投資建設,內有1000餘個座位,是上海近代早期較豪華的電影院之一。
位於黃浦路15號浦江飯店(Astor House)飯店的舞廳也是由來豐設計,舞廳里的一根大理石柱子上至今仍能看到Lafuente來豐的簽名,這些大理石均是當年從義大利進口。該舞廳的木地板鋪設極為輕巧獨特,舞廳的玻璃蒼穹假頂更代表了來豐浪漫的設計理念:舞池裡的人,白天好像在天空下漫步,而夜晚加上特殊得燈光效果,則是在繁星點點的大自然里翩翩起舞。
東平路1號宋子文公館,如今的Sasha"s。
東平路他為Rosenfeld家族修建的公寓(後為宋子文公館,如今的莎莎餐廳)、戈登路上的The Hundred俱樂部、上海市霍亂醫院(Shanghai Cholera Hospital for the Municipality )和位於黃浦路13—14號的美國領事館大樓、法庭、郵局以及監獄等,都由來豐負責建築設計,可見其實力。
自1923年至1931年,來豐及其工作室主要服務於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這時期是他參與建築與設計的高峰期。他在香港、九龍廣州等地負責酒店的重建工作。在上海建造了Ritz咖啡大樓、Grand大飯店、南京路上匯中飯店的茶餐廳、Kalee大飯店等;並靜安寺路、霞飛路、岳陽路建造了一大批公寓大樓。
上海飛星車行。
另外,他還為天主教會設計了一系列的項目,如河南Kweitehfu的Augustinian教堂和河南Sankiutsien的Augustinian小禮拜堂、位於福州的道明會(Dominicans)大教堂等。當然,有些建築項目因為來豐的逝世並沒有建成。
多倫路上的「阿爾罕布拉宮」
在來豐的建築作品中,如今保存完好、具有西班牙建築風格特色的一幢建築是多倫路250號的「孔公館」。
這幢建於1924年、具有濃厚阿拉伯風格的建築,佔地面積為1082平方米,建築面積637平方米,原本是「電影大王」雷瑪斯的避暑別墅。出生於西班牙格拉納達雷瑪斯(Antonio Ramos)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20世紀初,他認識到中國電影放映市場的巨大潛力,從菲律賓帶來了一部電影放映機在上海虹口一代放映電影,並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此時上海城市人口不斷擴大,市民的娛樂生活開始多元化發展,很多人喜愛上了這種西式的娛樂項目。雷瑪斯和來豐早在菲律賓就已經相識,他們在上海更加深了彼此的友誼。雷瑪斯先後在上海建立了7家電影院,其中奧林匹克劇院和維多利亞劇院由來豐設計建造。後來,雷瑪斯請來豐在多倫路、北四川路口處為自己建造了一所避暑公寓。
上世紀20年代時局動蕩,軍閥混戰,中日關係日益緊張,1927年日本出兵中國山東,這令當時身在中國的許多外國人恐慌,雷瑪斯即屬於其中的一位,他變賣了所有資產,成為億萬富翁回到了自己的祖國西班牙,在馬德里Gran Via(格蘭大道)修建了一座名為Rialto(里阿爾多)的劇院。雷瑪斯的避暑山莊後來輾轉到了孔祥熙手裡,即「孔公館」,成為孔祥熙滬上三處豪宅之一。
來豐在這座建築中留下了諸多阿拉伯建築的痕迹。據阿爾瓦羅·萊昂納多建築師講到,他經過仔細研究,閱讀了英國19世紀建築師Owen Jones的圖紙以及來豐的私人藏書後,發現在避暑公館內部裝飾以及外部構造中,來豐大量參考了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以及印度泰姬陵的風格。雷瑪斯也來自格拉納達,也許雷瑪斯懷念家鄉,想建造一座上海的阿爾罕布拉宮,於是和來豐達成意向。
在這幢建築中,阿爾罕布拉宮的柱頂、拱門和露台、主大廳中的裝飾,圓頂、尖塔、馬蹄形拱、石造花窗格、釉面磚鑲嵌,都可以沖這幢建築中看到翻版。在正門入口處及弧形外牆的窗框間,都有帶馬蹄形連拱圖案,是典型的阿拉伯風格。底層門窗有修長圓柱,窗下有精美的浮雕裝飾。在室內外牆面上使用釉面牆磚,屋頂有兩座馬蹄卷四方亭。大廳彩色瓷磚鋪地。
據阿爾瓦羅·萊昂納多建築師講,該建築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是在房屋中有直接從西班牙海運來的裝飾瓷磚。為了完美的體現西班牙建築風格,來豐當年寫信給西班牙各個瓷磚廠,請求海路進貨。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來豐陸續收到從西班牙本土運來各式各樣的瓷磚訂貨,並將他們運用到他的建築上。如今,在這幢建築以及南京西路上的飛星黃包車行的外壁和地面上,只保存下來8塊碎片。
西班牙文化與上海
西班牙風格的建築,在上海灘上並不少見,它賦予了上海獨特的面貌,為上海城市增添了不少光彩。無論是漂亮的西班牙風格老洋房,還是眾多里弄和公寓建築中存在的西班牙風格的建築元素,都是近代上海賦予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今,這些老房子多數成為近代優秀建築,成為上海城市文化的符號。
土耳其詩人納喬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兩樣東西是永遠不能忘卻的,這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阿爾瓦羅·萊昂納多建築師在致力於上海城市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對於上海城市文化的熱愛。
在文化大發展的當下,如何研究與保護我們的建築文化遺產,如何看待我們身邊的建築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去深思。
TAG:ArtDeco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