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寧BAR自動步槍的性能如何?
最新
05-20
勃朗寧BAR自動步槍,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好萊塢戰爭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一把,此槍裝上兩隻腳後,在美軍戰鬥小組中是當作輕機槍使用的。
二戰時期,美軍步槍班,典型的武器配備情況為1支當狙擊槍用的M1903式春田步槍,1挺勃朗寧BAR輕機槍(自動步槍),1支M1湯姆森衝鋒槍(班長)、1支M1卡賓槍(士官)、8支M1加藍德半自動步槍。
BAR自動步槍,研發於上世紀一戰末期,裝備於在歐洲參戰的美軍,用以彌補美步兵手中自動火器的不足,以及水冷式馬克沁重機槍太過笨重,不適合在戰壕戰中隨步兵推進。
儘管投入實戰很晚,但這挺抵肩射擊彈匣供彈的「機關步槍」(當時還沒有輕機槍的說法)表現出色,取得了相當大的影響,被廣泛使用在默茲-阿戈訥進攻戰中,且給盟友很深的印象。
一戰結束後,BAR自動步槍先後進行了三次改進,勃朗寧M1918A1以及M1918A2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貨真價實的輕機槍,戰時生產了20萬挺裝備美軍。
有效射程600米的勃朗寧輕機槍,採用了導氣式原理,可實施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口徑為7.62毫米,20發可拆卸供彈具位於機匣下方,外觀上顯得很長且粗壯,拉機柄位於機匣左側,表尺為直立式,槍管膛口安裝圓柱形消焰器。
具備構造簡單,分解結合方便,故障率極低,彈丸威力大,可由單兵攜行行進間射擊,進行突擊作戰等特點。
但勃朗寧BAR輕機槍分量較重有15斤,全槍長度為1.11米,所以不太方便攜行,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彈時,後坐力較大,全自動射擊時,精度較難控制。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
TAG:平民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