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填補空白,抗衡日貨:中國「味精之父」吳蘊初和他的「天字型大小」化工集團

填補空白,抗衡日貨:中國「味精之父」吳蘊初和他的「天字型大小」化工集團

吳蘊初是上海嘉定人,1911年畢業於陸軍部上海兵工學堂化學科,後到漢陽鐵場任工程師和廠長。1921年他在上海與人合辦燮昌硝鹼公司和熾昌制膠公司,從事火柴原料的生產。1922年吳蘊初研究出廣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日貨「味之素」的成分,並獲得廉價製造的方法。翌年,他得到上海醬業鉅賈張逸雲的支持,由張出資本,吳出技術,創建了天廚味精廠,生產 「佛手牌」味精。天廚味精問世後,在中國市場上形成與日貨「味之素」抗衡的局面,並遠銷南洋各地。1926—1927年,吳蘊初的味精製造技術先後獲得美、英、法等國的專利,開創了中國化工產品在國際上獲得專利的先河,吳氏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味精之父」。

吳蘊初

隨著天廚味精廠的成功,為解決國內尚無生產味精的主要原料——鹽酸的問題,吳蘊初購得越南海防法國遠東化學公司的整套鹽酸生產設備,1929年在上海成立天原電化廠股份有限公司。「天原」即「天廚原料」之意。該廠生產的鹽酸、燒鹼、漂白粉等,以「太極」為商標。1930年11月,天原電化廠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家電解化學工廠,被視為中國食鹽電解工業的鼻祖。接著,吳蘊初搜集國內外有關電解工業的資料,於1934年自製電解槽成功,這使天原廠成為中國第一家設備國產化的化工原料企業。但因天原化工產品不能採用中國傳統陶制器皿盛裝,自產化工盛用陶器成為當務之急,吳蘊初便著手推動這項開發工程,1935年在上海龍華鎮創建天盛陶器廠。該廠用紹興白泥製成鹽酸吸收瓶、硝酸凝縮瓶、陶管等幾十種化工專用器皿,填補了中國化學陶瓷工業的一項空白。

天廚味精廣告

同時,為了利用天原電化廠製造過程廢棄的氫氣,1934年吳蘊初集資100萬元創立了天利氮氣廠,向美國西雅圖合成氬盤購全套合成氨設備,並向法國訂購一套硝酸合成設備,1935年底建廠完成投產,是中國第一家合成氨工廠。吳蘊初所創辦和掌握的天廚、天原、天盛、天利四廠構成當時中國南方最大的「天字型大小」化工企業集團。

天廚味精發行部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六卷》,2015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表面號召抗戰建國,卻藉機做了這件事獨攬黨政軍大權
近代中國屢遭日本欺侮,為什麼留日學生卻越來越多?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