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打開緘默孩子的心門

打開緘默孩子的心門

幼兒園有時會有這樣的孩子——在家中能正常、主動地表達,但在幼兒園卻拒絕與老師、同學說話、交往,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選擇性緘默症」。其實,這並不是語言障礙,而是由於精神因素影響,在某種場合下表現為沉默不語的一種心理問題,它屬於社會功能性行為範疇。木木就是一個選擇性緘默症幼兒,平時很少說話,但卻能用其他方式展示內心世界。為幫助他,我們做了許多嘗試。

控制社交場景人數

一天中午,我組織了「石頭剪刀布」和「黑白配」手指遊戲。孩子們玩得很興奮,木木也被吸引了進來。我隨即將這一瞬間拍成視頻,並與家長分享。事後,家長反饋,木木看到「黑白配」遊戲視頻,會不由自主地咧嘴笑,表示和朋友們一起玩得很開心,而且今後還要和小朋友一起玩。通過這個偶然的發現,我意識到木木比較喜歡人數少的社交場景。或許正因為人少,才極大緩解了木木的社交恐懼心理。雖然他在活動中沒有用言語直接表達想要與同伴玩遊戲,但他通過肢體語言表露出了這種意願。

這是可喜的變化!之後,再開展活動時,我也有意識地將孩子們分成小組,讓木木在放鬆的情況下參與遊戲。雖然他還是不願與其他人說話,但表現越來越好了。

善於察覺表達慾望

時間長了,我逐漸能有意識地察覺到木木的表達慾望了,比如他會小心翼翼地盯著別人看、臉上的表情很落寞。

有一天的自主區域時間,木木沉默地坐在凳子上。看著其他人玩角色遊戲,他很想加入,但又不敢表達出來。一旁觀察的老師發現後,立刻走到「醫院區」對木木說:「木木,默默當病人,你當醫生來給她看看好嗎?」木木走了過去,但卻不敢說話。老師提醒醫生要問「病人」的病情,這是老師給他創造的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開始時,他只是看著老師羞澀地笑,後來在老師鼓勵下終於開口說話了,並且在老師的引導下配合得十分默契。

案例中,木木的「沉默」「眼睛隨著其他人轉」,都是體現他參與意願的強烈信號。作為教師,要能夠捕捉到這些信息,然後,採用恰當的方法搭建起相應的橋樑。如果教師只是說讓木木也去玩,那麼他仍然沒有能力邁出第一步,如果直接創設出一個問題情境,比如「去給病人看病」,那麼把他「引進去」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將關注變為「無意識」

一次繪畫活動中,我隨口問木木畫的是什麼,他說是蜻蜓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臉上的斑點;我又問畫中的兩條豎線是幹什麼的,木木的回答非常流暢:怕蜻蜓飛走,用兩條繩子把它綁了起來,畫中其他一條一條的斜線表示下雨了。這次活動進一步觸動了我:以前,我對木木的沉默過於關注了,這可能加劇了他的緊張與焦慮。這次,我以繪畫為媒介「不經意」地引導他表達,但並沒有刻意表現出期待,他果真很自然地開口講話了。

為強化木木的表達願望,我盡量多地表現了自己的「無意識」。比如他在建構區專心致志地搭建「鯊魚探測器」。我裝作不經意看到了,於是小聲喊道:「鯊魚來了,鯊魚來了!」木木驚訝地看了我一眼,嘴裡馬上發出「嘀嘀嘀、嘀嘀嘀」的警報聲,還快速要求小朋友快躲起來。又比如他專心觀察門外的螞蟻時,我也會「不經意」地詢問他看到了什麼。在這種看似無意識的情況下,木木開口的機會越來越多了。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常山育才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0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校企合作依法依規推進的重要制度保障
世界大學智庫聯盟在京成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