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華貴的花中之王——牡丹
牡丹,色澤艷麗,花型多姿多態,五彩繽紛,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稱。牡丹屬芍藥科,為多年落葉灌木。牡丹品種繁多,顏色艷麗,花型大而香,故而又有「國色天香」之稱。牡丹頗為我國古代文人所喜愛,自古以來歌頌牡丹的詩歌以及繪畫作品甚多。唐代詩人劉禹錫就曾為牡丹作詩「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一句「花開時節動京城」寫出了牡丹的雍容華貴與國色天香。
發展
牡丹原產於我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在人們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後,而變野生為家養。從南北朝「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至今,栽培歷史也有1500年了。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始於南北朝。在隋代的時候,牡丹的栽培數量和範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唐朝時期,已經出現了種植的花師。到了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移至洛陽,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清代時期,已經出現以種植牡丹為業的人士,當時的催花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此技術至今還在採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牡丹種植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牡丹的栽培數量不斷增加,栽培技術水平逐年提高。現今牡丹不僅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珍愛。日本、法國、英國、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新加坡、朝鮮、荷蘭、德國、加拿大等二十多個國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國的牡丹園藝品種和栽培數量為最多。
形態特徵
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牡丹花一般為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藥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生長習性
牡丹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地理分布
中國牡丹資源特別豐富,根據中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專組人員調查,中國滇、黔、川、藏、新、青、甘、寧、陝、桂、湘、粵、晉、豫、魯、閩、皖、贛、蘇、浙、滬、冀、內蒙古、京、津、黑、遼、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種植。
牡丹栽培面積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澤、洛陽、北京、臨夏、彭州、銅陵縣等。通過中原花農冬季赴粵、閩、浙、深圳、海南進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幾個地區安家落戶,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國各省市自治區。
TAG:遺落的光陰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