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打不夠,抱團來湊?日印要合力在這個領域追趕中國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5月18日發表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拉傑斯瓦里·皮萊·拉賈戈帕蘭的文章《亞洲的新太空競賽》稱,亞洲擁有三個世所公認的航天大國——日本、中國和印度。在促使亞太國家進行太空探索的眾多動因中,國家安全要素的影響正變得更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亞洲均勢格局變化的推動。
文章稱,中國日益增強的航天能力正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亞洲的太空競賽。例如,它已經導致印度和日本在航天探索方面的更大合作。2017年9月,印度總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誓把外層空間置於兩國關係的中心。他們對於「深化兩國航天機構在地球觀測、衛星導航、航天科學和月球探索領域的合作」表示歡迎。稍後在2017年11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主席在亞太地區航天機構論壇的間隙宣布「印度和日本將引領亞太地區的航天業」。
資料圖片:2017年9月,印度總理莫迪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法新社)
印度的航天計劃有超過60年的歷史,而且一直到最近,新德里主要把重點放在利用航天技術改善其民眾的社會與經濟狀況方面。在2007年1月中國進行其第一次反衛星(ASAT)試驗之前,印度似乎認為外層空間的安全競爭只限於大國之間。
文章稱,中國的反衛星試驗讓印度清醒地意識到它需要在自己後院面對的那種挑戰,並且證明了即便是像外層空間這樣的全球公共區域也將無法免於地球上的地緣政治競爭。這次反衛星測試導致了印度國內有關必須發展什麼類型的空間對抗能力來保護本國空間資產的新爭論。
印度稱,如果有必要,它也將擁有成功進行反衛星能力演示的技術設備。印度的反衛星測試將完全違背印度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的立場,即航天技術只能用於和平目的,絕對不能實現武器化。這種語言的轉變反映出印度認識到,如果不能緊跟航天領域出現的新趨勢,那麼它就將在一個關鍵的技術領域中敗北。
日本也在進行類似的考慮。新的日本航天政策把空間安全作為一個關鍵的重點領域加以突出。然而,亞洲的太空競賽在中國反衛星試驗前很久就開始了。中國2003年10月進行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為最初的導火索。這一成就是中國更大規模載人航天探索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的最終目標是發展和運行中國在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在國際空間站將逐漸結束其運行的時候,中國計劃在2024年前建成並運行其自己的空間站。
文章稱,中國不斷增強的空間對抗能力——包括開發太空機器臂等技術,以及次數不斷增加的中國衛星的近距離交會作業,也正在引發有關中國軍事航天計劃可能帶來的安全影響的擔憂。
作為對中國航天成就的應對,日本和印度起初曾考慮進行自己獨立的月球探測任務。但是迄今為止它們還沒能成功地與中國的無人探測計劃展開競爭。
例如,中國的嫦娥月球無人探測計劃被認為在技術上遠遠優於日本或印度能夠發展的任何計劃。嫦娥四號探測任務計劃在月球背面著陸並展開探索,這是迄今為止其他任何國家都未能做到的。
資料圖片: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巡視器側面圖像。(新華社)
印度臨時安排的月球和火星無人探測計劃,或者日本對月球和近地天體的探測,在這方面都遠遠談不上挑戰中國。作為替代,印度和日本已經決定聯合兩國的力量對中國加以抗衡。
※境外媒體稱美國對華貿易施壓「沒道理」:美國更需要中國
※產量驚人!美媒:中國艦艇總量已比肩老牌海上大國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