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戰國軍首次轟炸日本,投下的卻不是炸彈,原因令人心寒!

抗戰國軍首次轟炸日本,投下的卻不是炸彈,原因令人心寒!

GIF

1938年兩架採購自美國的馬丁139WC轟炸機從漢口飛向日本。他們冒著巨大的風險飛抵九州之後,打開了彈艙。然而,轟炸機投出的卻不是為前一年殉難的30萬南京平民,上百萬國軍將士復仇的炸彈。卻是100萬份反戰傳單。

僅存兩架轟炸機,整個機組成員堪稱英勇

為什麼國軍第一次轟炸日本,投下的不是炸彈呢?究其原因:一是國力所限,缺乏能形成真正打擊力量的轟炸機部隊。二是蔣介石政府對國際政治的幼稚態度,缺乏對敵國日本的國情了解,認為能通過反戰宣傳動搖日本作戰意志。三是為了提振國內士氣,緩減丟失首都,以及對日會戰連續失敗的困境。

反戰畫家宮崎駿描繪的紙片空襲

紙片轟炸之後。日本九州的夜空中,花花綠綠的傳單雪片般落在球磨郡,宮崎縣等地。在麻痹大意的日軍防空火力醒悟之前,兩架民國轟炸機又悄然離去。這可忙壞了九州特高課和防衛司令部,他們派出大量人力回收這些紙片。直到清晨,醒來的日本普通人還檢獲了不少激進的反戰傳單。

左一為歡迎歸來機組的孔祥熙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這次轟炸對抗日戰爭的作用微乎其微。1938年,民國已經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中失利。東北華北丟了,首都也丟了,南京大屠殺更是震驚中外。在這樣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民國高層思潮混亂,主和派甚囂塵上。但千萬普通國人並未喪氣,大家出錢出力,捐款參軍。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學步童蒙都主動支持抗日事業。這樣同仇敵愾的民心還需要用「紙片轟炸」來振奮嗎?

而日本國內更是好戰情緒高漲。經過幾十年的軍國主義洗腦,絕大多數普通日本民眾都認為這場戰爭是理所應當「爭奪陽光下的地盤」。君不見每每中國城市陷落,日本國內各種祝捷儀式便隆重的猶如節日。

這次轟炸與其說是警告日本人,不如說是給國民政府領導人自己一個交代。好讓他們可以推脫「黃金十年」的準備不力,可以推脫屢屢失敗的指揮責任。可以對西方盟國一點點交代。他們並不理解,實力才是國際政治較量的根本,二十世紀的戰爭已經是總體戰,是兩個國家國力的生死角逐。光憑所謂」義理,公道「並不能拯救在戰火中受難的人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村長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皇帝衣食無憂,生活優越,為什麼壽命那麼短?
是她破譯了日軍偷襲珍珠港,戴笠最得力女少將,孫女是台灣名模

TAG:村長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