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如何徵兵平亂未留於史書,杜甫六首詩記下來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如何徵兵平亂未留於史書,杜甫六首詩記下來

原標題: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如何徵兵平亂未留於史書,杜甫六首詩記下來


唐玄宗時代的「開元盛世」,可謂是唐朝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時代,而改變這一時代的轉折點,就是我們熟知的「安史之亂」,唐王朝在盛世的歡歌下,由於一場叛亂,暴露了唐朝國防力量的虛弱,也改變了大唐的盛世之路。


唐朝在「安史之亂」爆發後,是如何徵兵抵抗這場叛亂的?在史書上未見明確的記載。而令後代欣慰的是,在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六首詩里,我們可窺一斑。


我們都知道,杜甫(712-770年)所處的時代,恰恰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一個急劇轉變時代。755年的「安史之亂」是這一轉變的關鍵,杜甫經歷了安史亂前的「開元盛世」,又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全部過程。


杜甫甚至還身陷叛軍中了一段時期,親眼看到胡兵的殘暴,並在逃亡的路上看到了各種慘象,他和父老鄉親們、和送行的母親們,哭在了一起。這使杜甫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正所謂「窮年憂黎元」。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關中節度使王思禮等九位節度使率各部唐軍圍攻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安慶緒部,與其援軍史思明部交鋒時,九路兵馬共計60萬大軍潰敗於鄴城。「戰馬萬匹,惟存三千,甲仗十萬,遺棄殆盡」(《通鑒》卷二百二十一),由此可見當時唐王朝的局勢有多危急。


唐王朝為了迅速補充兵力,便實行了漫無限制、毫無章法,乃至慘無人道的公開徵兵政策。但這種極端的政策,在史書上卻沒有留下記錄,而杜甫卻在六首詩里進行了深刻的寫照,這就是著名的《三吏》、《三別》。



三吏即《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即《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限於篇幅,這六首詩在本文中不再一一列出,熟悉的讀者估計也能直接背誦出來。


而令杜甫、令後世無奈的是,這種極端的徵兵政策,又是極端矛盾與痛苦的。這矛盾與痛苦,也是當時廣大人民所共有的。由於為這次戰爭的徵兵,已經不是天寶年間所進行的窮兵黷武的戰爭,而是一個救亡圖存的戰爭。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杜甫在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大罵「天地終無情」,而另一方面卻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杜甫一面同情人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含淚安慰、勸勉那些被迫征上前線的人民。


於是,未成年的男子、新婚的丈夫、已獻出三個兒子的老嫗、子孫已死盡的老翁、無家可歸的獨身漢等等廣大的人民均被征去服兵役,以平定這場大叛亂。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古代史常識》、《杜甫詩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皇帝:我的勇士,你能和這些熊搏鬥嗎?勇士回答後,皇帝馬上道歉
金朝往事:設尚書省,尊儒崇孔,遷都燕京,迅速過渡到封建制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