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要命的歌,140多人聽完後自殺身亡
音樂是一種很神奇的存在,它是不需要翻譯的語言,征服男女老少。
而這世上也存在著很多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事情,比如很多人聽了一首歌曲就自殺了。今天來說說音樂史上的一樁案子。
這首歌叫Gloomy Sunday,中文名《憂鬱的星期天》。若這世上真有什麼「催命歌」,可能非它莫屬。
1932年,匈牙利鋼琴家兼作曲家萊索·塞萊什(Rezs? Seress)創作了這首曲子,外號「匈牙利自殺曲」。
話說,這位作曲家是一位猶太人,有著強烈的音樂夢想,立志成為一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但因為家境貧寒,沒受過專業良好的教育,只能淪落到小酒吧隨便彈彈曲子,生活過得很艱難。女朋友覺得他資質平庸,還苦守著一份無望的音樂夢想就跟他掰了。在被甩後的某個大雨滂沱的星期天(沒錯,失戀時導演總是要安排下雨的),他便創作了這首《憂鬱的星期天》。
Rezs? Seress
最開始,這首曲子是以鋼琴演奏版推出的,塞萊什自己填過詞,但並沒火起來。後來一位匈牙利的詩人重新填了詞,交給女歌手Hernadi Judit演唱。Sam Lewis則把這首歌翻譯為英文,定名為」Gloomy Sunday」(《憂鬱的星期天》),由黑人女歌手Billie Holiday演唱,也就是現在最通行的英文版本。
它漂洋過海,傳到美洲,再到亞洲,傳入中國後是林夕填詞,陳慧嫻演唱的粵語版。
Gloomy Sunday
16 Most Requested Songs
Billie Holiday
00:00/03:11
它真的有魔力叫人去自殺?
1935年,一個鞋匠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自殺了,據說這位死者在遺書中引用了《憂鬱的星期天》的歌詞。
在維也納,一個女人抓著樂譜投河自殺了。
在倫敦,一個女人在聽這首歌的同時,服用了過量的巴比妥酸鹽。
還有一個男人在一傢俱樂部點了這首歌,然後在歌曲響起的時候走到外面,朝自己的頭部開了一槍。
據說有140多人聽過這首歌后自殺身亡。鬧的最凶的要屬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警方在調查過無數有關《憂鬱的星期天》的自殺事件後,認為事態嚴重,最後匈牙利宣布Gloomy Sunday為禁歌。英國B.B.C電台也曾經禁播過這首歌。
不知道這些傳聞到底是真是假,如今看來這無疑是最成功的唱片營銷文案。
1968年,塞萊什自己也自殺了,人們認為這進一步證明了這首歌的神奇魔力。
小說家尼克·巴可(Nick Barkow)後來根據此事件還出了一本凄美浪漫的小說,後由德國導演諾夫·舒貝爾改編成電影《布達佩斯之戀》,故事從一段三角戀開始。當兩個男子——餐廳老闆與音樂家決定一起分享美麗的女孩伊蓮娜,故事一下子有了私密的黑暗色彩,隱隱讓人擔憂結局。愛與情慾、名利與恩情,總是糾纏不清。
以上這些自殺事件,嚴格來說都無法證明這首歌跟自殺有直接關係。但從時間上來講,自殺事件發生得比較集中,大都發生在30年代。
那是個什麼時代?
一戰結束,經濟大蕭條波及匈牙利,很多人失業在家,衣食無靠;政治上戰爭頻發,人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布達佩斯出現了一股自殺風潮,而《憂鬱的星期天》正好就在個時期發布。
也許人們真正自殺的原因,是他們內心的苦痛,《憂鬱的星期天》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誘因吧。
為了對抗這股自殺潮,政府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微笑俱樂部」,希望通過教人怎樣微笑,讓人消除自殺的念頭。
可一首歌使人自殺,怎麼都比大蕭條的說法更浪漫神秘,所以關於《憂鬱的星期天》的傳聞一直在流傳。
不過,音樂對人類心理和情感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比如上升的音調,會讓我們很緊張,而音調持續下降時則有安神之效。無論我們文化背景有多麼不同,是成人還是孩子,似乎都能感受到聲音中所帶的情緒。
《前沿心理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音樂會引起兩種情緒響應,感知情緒和感覺情緒。有些歌曲雖然悲傷,但不一定會給人帶來情緒低落的體驗,這還與自身經歷和心理狀態有關。
如果有人聽了《憂鬱的星期天》而去自殺,說明他本來就是個傷心人,否則對這首歌的情緒共鳴不會那麼強烈。
所以,當你傷心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個人待著聽曲調憂鬱的歌,找幾個朋友出去借酒消愁都好過一個人待著胡思亂想。
比如今天這樣虐狗的日子,狗子們千萬不要憋在家裡,暗自神傷,出門嗨起來啊。
今日心情 憂愁
有音樂的地方,悲傷就有了家鄉。
※薄薄塗一層,燙傷、晒傷好得快
※不開火,用一個鍋,我家做了一個禮拜的飯,還不重樣!
TAG:波叔很忙 |